新闻观察:老年人“数字沉迷”也应综合治理
警惕老年人“数字沉迷”:超过10万老人日均上网超10小时
曾经,沉迷游戏的“网瘾少年”让多少父母头痛,如今,风水轮流转——“父母沉迷手机怎么办”,成为年轻人社交的热门话题。起床刷手机、打卡换金币、刷视频赚钱……随着智能手机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正加速向老年群体渗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跨过了“数字鸿沟”,开始沉迷网络,成为“银发低头族”。如何帮助老年人挣脱“数字沉迷”?一起去看记者的调查。
根据《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日均上网时长超1小时,平均一天登录5次APP,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银发人群洞察报告》则显示,短视频已成为老年网民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以抖音为代表的主流短视频平台上,老年人 人均每月在线时长达到1500分钟。在学会使用移动互联网,跨越“数字鸿沟”之后,不少老年人陷入了“数字沉迷”,困扰着许多家庭。
老人 韩国琴:醒了我就恨不得抓手机,一醒就抓手机,第一个任务抓手机。
老人崔文杰:玩完这个手机,种树玩完了得个把小时,我就玩那个手机,玩时间长了,就玩仨手机,坐得时间太长了,就坐得不好了,影响我健康了。
记者调查发现,手机成瘾对老年人身体伤害不容小觑。一方面,一些老人容易相信手机里各种养生信息,导致生病了也不愿及时就医,最终延误了治疗时机;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刷手机,患“手机综合征”的老年人比例近年来也急速上升。
沈阳市骨科医院医生 韩涛:老年人首先基础颈椎退变性比较严重,他一旦得了颈椎方面的疾病恢复起来非常慢,最常见颈椎的疼痛,颈椎活动受限,更严重的出现上肢手麻木,这说明颈椎的神经根受到压迫。
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独居空巢现象增加、部分老年人生活空虚,寄希望于在网络世界中消磨时间、寻找精神寄托,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围猎等多重因素影响,老年人热衷“砍一刀”“刷视频赚钱”“打卡换金币”等“贪图小利”的日常打卡活动,致使“银发低头族”增加,成为新的社会现象。
老人 张凤香:一天如果玩10次,有个内容玩10次,一次有4分钱的,一次有2分8的反正不一样,还有别的视频,看一次视频有的给几分钱,有的甚至给1毛钱,这个时间长了,反正每天弄不到1块钱,3块钱就可以提出来了。
由于对网络不了解、风险意识不足,老年人成为网络诈骗分子“青睐”的对象。近几年,因为通过手机获取优惠补贴、参与非法集资放贷、投资收藏、关注养生保健等骗局,老年人财物被骗的案件屡见不鲜。其中少则几千,多则上百万,甚至多年积蓄被一扫而空。有调查显示,老人最容易受骗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商品优惠打折。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人即使被骗过,依然乐此不疲,再次被骗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群体。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张思宁:上网的过程中,他有很多快乐,这个时候他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很容易去听信一篇文章,听信某个人的说辞,他很容易受骗,比如说被诈骗的,或者推销保健品的,往往都瞄上了老年人。
【新闻观察:老年人“数字沉迷”也应综合治理】
刚刚跨过数字鸿沟,就进入了数字沉迷,老年人沉迷手机,怎么看这件事?如何进行治理?
每天玩手机10小时,这样的沉迷程度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显然是有害的。很多医生关注的是老年人沉迷手机对身体带来的伤害,比如颈椎、手部、眼睛等。但是更应关注老年人心理的问题,比如沉湎游戏,关注一些公号、短视频带来的刺激、激动、失落、后悔,影响情绪和睡眠,影响和家人的交流等等。还有就是养生保健,上当受骗等。
很多平台和软件在设计时,就是针对人性的弱点,满满都是套路,老年人判断能力弱,对新科技不了解,更不懂网络世界的暗黑,很容易掉入陷阱。
强制设立针对一老一小的防沉迷系统,治理网络谣言和反智的公号、短视频。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图书馆、美术馆、公园等,建立更多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和交流场所。对于过度沉迷的老人,应该建立救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