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改革初衷是教育公平 但教师评价要避免行政化功利化

厦视直播室 2023-10-31 20:51:42

2023-10-31 20:51:42

为了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地都在加快推进深化县(区)管校聘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实际上,这种趋势早在2014年就开始出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在省级层面专门出台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进行全面部署。咱们厦门也有相应的《实施意见》,但随着制度走向深入,也引发了一些关注与争论,来看报道。

所谓的县(区)管校聘通常是指,中小学教师与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建立人事关系,身份由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调配,逐步取消教师原校籍管理模式,变“单位人”为“系统人”。今年以来,多地加快推进县(区)管校聘改革。比如,宁夏最近就出台新规,要求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按照“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实现岗位资源动态管理。

其实关于县(区)管校聘的改革早在2014年就被提出,当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出台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目前,已有北京、河北、山西、辽宁等十多个省份在省级层面专门出台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厦门也在2014年推出《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交流的实施意见》,鼓励实行新教师“区管校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校际交流。

家长:我们所处的行业也都是有退出机制的,这种机制下其实有的人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就不会说我端的是铁饭碗,我为所欲为,或者是很任性,或者就是不改变 这种我是认同的。

记者查询发现,在加快推进深化县(区)管校聘改革的过程中,包括厦门在内的不少地区,都开始尝试实施“教师竞聘上岗制度”。每年确定一批教师岗位,统一组织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教师开展跨校岗位竞聘,竞聘上岗后办理人事调动手续。

公开信息显示,一些地区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动态岗位聘用机制,中小学出现新设岗位、空缺岗位可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师资源在校际、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对此,有中学教师坦言,建立一定的退出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中学教师:有一定的考核和奖惩机制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可能确确实实存在一些老师他不管是在专业教学能力上,还是在师德方面,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不过,也有人持反对态度。

家长:还是会有一点影响,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会有个磨合的期间 如果短期内频繁换就不太好。

【教师交流轮岗惹争议:竞聘标准模糊 末位教师该如何去留?】

交流轮岗本身是好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筛选和竞聘等环节,而全国不同地方的标准和流程都有差异,这也进一步引起大家的讨论,我们接着来看。

据媒体报道,在竞聘环节,有的地方是学校成立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有的地方是县(区)纪委监委参与面试、考评、公示全环节监督,教育系统人员不安排担任考官,避免出现“人情分”情况。关于竞聘的流程,有的地方是经过两轮竞聘,对未上岗的教师由教育局进行统筹调剂安排工作岗位。有的地方是分为校内竞聘和跨校竞聘,落聘人员组织调剂,也可参加离岗业务培训。对此,不少教师担心,这样“一刀切”的竞聘制度不太公平。

中学教师:听课采集过程性评价很重要,过程性评价和最终的考核结合起来,就像我们考核学生一样,不能只注重最后一次的考核,我们也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一起来看的。

不仅如此,末位教师的去留问题也让不少教师产生疑惑,

中学教师:假如说是一年评一次,那么,那走的这个老师他是以什么标准走的呢?他是因为表现不好走吗?那他走到哪里去呢?他如果到可能程度水平没有那么好的学校去,那不就又成了不太好的老师到不太好的学校去,我觉得对教育公平来说好像也并没有起到什么特别大的帮助。

对此,专家表示,实行“县管校聘”制度,推动教师交流轮岗,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建立可信的、没有争议的聘用、使用、管理依据,同时,无论是竞聘还是考核,都不能背离“教育公平”的原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这个流动首先肯定要考虑怎么样让更优秀的老师流动到更薄弱的学校,让差的老师到一个差的学校,显然是不符合政策的精神,具体要评价这个老师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或者是他的教学状况,一定要放在他这个过程当中去个别性考虑,考察,不应该仅仅是好像我发一张试卷,我用一个尺度把所有的老师都量了。

【新闻观察:改革初衷是教育公平 但教师评价要避免行政化功利化】

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越会遇见阻力,这无疑对改革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县(区)管校聘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产生的争议,你如何观察?

普遍而言,大家认为改革政策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加强对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调动一些“躺平”教师的积极性。但是,改革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年轻优秀骨干教师都交流轮岗去了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校长权力过大,教师内部矛盾大、挫伤教师积极性等。这些问题集中在“聘”的环节,特别是一些地方盲目开展教师的全员竞聘,机械地搞“推倒重来”“末位淘汰”,模糊了改革的重点。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是不是客观公正,县级教育部门能否有效地做好教师的评价、管理、使用,才是决定县管校聘改革的关键。

我们也注意到,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暂缓“县管校聘”在全国推行的建议,教育部在回复中也提到,将会同中央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一步加强对“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深入评估出现的问题,强化对地方的指导,避免造成对教师的“折腾”,确保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初衷得到较好实现。我们期待能尽快看到好的结果。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