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爱奇艺修改会员限制 补缺之外诚意不足;视频点播平台消费 亟待建立维权机制

厦视直播室 2023-02-22 21:08:53

2023-02-22 21:08:53

爱奇艺修改VIP会员限制

今天的头条,我们来关注爱奇艺修改VIP会员限制,相关的话题我们栏目曾经在今年的1月16日做过讨论,当时是爱奇艺会员费涨价不到一个月,又对App投屏的清晰度进行了限制,大批的网友和消费者都觉得接受不了,体验感很不好。本周,爱奇艺发布了新的VIP会员公告,到底做了哪些修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针对会员投屏清晰度和登录设备数量的限制,爱奇艺为2023年2月20日仍处于订阅状态的黄金VIP会员,恢复720P和1080P清晰度的投屏服务,单月卡季卡年卡的会员可使用至本次订单结束;连续包月包季包年的会员,如后续不断订,可持续使用。

在登录设备数量上,从2023年2月20日起,爱奇艺黄金、白金、星钻VIP会员可在5台设备上登录,不再限制登录设备种类,在同一时间播放的设备也不再限制种类,即黄金VIP会员(手机电脑平板电脑)任意2台;白金VIP会员(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电视等)任意2台;星钻VIP会员(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电视VR等)任意3台。当播放设备数量达上限后,系统会提示用户选择希望使用的播放设备。如遇IP地址异常等安全风险导致账号锁定,用户可通过修改密码解除锁定。

这个公告是今年1月中旬、也就是我们栏目之前讨论过的“限制会员投屏”风波发酵以来,爱奇艺首次做出的调整与回应。但是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声明就会发现,(出双窗)当中提到的投屏清晰度优化只针对目前已经付费的用户,也就是说后续的新会员用户,并不能享受同样的服务。而且呢,针对之前还有用户反映的播放功能双标、会员看专属广告等其他问题,爱奇艺这一次并没有做出改进。

果然,爱奇艺这一波操作,很快就被网友发现了端倪。在“爱奇艺VIP会员”这个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的修改内容这条微博下方,就有网友评论说,“改了,又好像没改”,还有网友帮忙提取了关键信息,“请注意只是老用户恢复投屏权利,新开会员的依然不可用”,更有一些网友,直接在下面@了优酷和腾讯视频,说“你俩学着点”。

视频平台“花式操作”:限制越来越多 会费越涨越高

视频平台与付费用户之间的矛盾,好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网络上,并不只是爱奇艺一家,类似的情况另外两大巨头——优酷和腾讯视频也存在,我们再给大家梳理一下,继续来看。

限制投屏、限制多设备同时登录,并不是爱奇艺一家视频平台的动作。2022年7月,大量用户称优酷VIP无法投屏观影,需二次付费升级酷喵 VIP。2022年12月,优酷给会员用户发送了限制登录设备数量通知。今年2月13日,有网友反映多台设备同时登陆腾讯视频账号被封,腾讯视频回应称,同一账号同时最多可在两个设备上观影。当时上海市消保委也就此事向腾讯视频询问解决方式,腾讯视频则表示将提供便捷界面,方便用户管理设备,但并未在开放多设备登录一事上松口。

与此同时,在过去两三年中,长视频平台还出现了集体涨价的情况:自2020年11月至今,爱奇艺连续两年涨价,连续包月价格从每月15元一路上扬至25元,涨价幅度高达60%。而腾讯视频、优酷等平台也相应涨价。

新闻观察:爱奇艺修改会员限制 补缺之外诚意不足

在社会各方的关注和议论之下,如今,爱奇艺修改了相关VIP会员的限制,对于这样的改进措施,你觉得消费者会满意吗?对此,你有什么观察?

爱奇艺修改会员限制 补缺之外诚意不足

梳理爱奇艺的改进措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投屏清晰度的限制,一个是登陆设备数量的限制,总体来看,我觉得针对消费者的集中诉求,爱奇艺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但是,这样的改进,我们并没有看到爱奇艺方面足够的诚意。投屏清晰度的限制来看,恢复权益是有前置的条件,首先是2月20日仍处于订阅状态的会员,第二是包月、包季、包年的会员,后续不断订。我们知道在此之前,爱奇艺是单方面调整了用户协议,设置了投屏清晰度的限制,要想观看更高清晰度的投屏,就需要另外付费。之后,有消费者将爱奇艺告上了法院,上海市消保委等部门也直接喊话爱奇艺,称他们的做法不厚道。对比之前的不厚道,今天我们看到的修改只是改正了之前的错误,规避了法律诉讼等潜在风险。但是这样的修改只适用于现有会员,新会员能否享受同等待遇,现在还没有答案?如此改正,你说真诚指数能够打几分。

视频点播平台消费 亟待建立维权机制

这两年关于视频平台套娃式收费等问题,其实已经引发社会一轮又一轮的热议,许多人都认为,这些视频平台的吃相太过难看。中消协在梳理2022年的消费投诉热点中,也指出视频平台会员服务体验不佳,消费者支付的费用越来越高,但体验却大打折扣。在我看来,这些视频平台出于盈利的考量,面对普遍弱势的消费者,不断在收费项目上加码,触碰消费者的底线,是一种危险的游戏,长远来看,也是一种零和博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声讨平台的不厚道,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起与这类新消费类型匹配的维权机制,比如说集体诉讼、公益诉讼等,由第三方像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机构出面,为消费者讨个公道,而不能任由平台朝三暮四、随意制定规则,压榨消费者,我想只有把消费者力量汇聚到一起,让平台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平台的一举一动才不会再成为舆论的热点,刺激公众的眼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