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新理念打造百姓新生活
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近年来,我国生活类服务业蓬勃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居民就业、保障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共享不够等问题。昨天,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的通知》,从加强供给、激活需求等9个方面提出30项具体举措。今天的新闻头条一起来关注。
发展“群众身边的生活类服务业”是制定出台“生活性服务业30条”的重要政策导向。 《意见》提出,在“一老一小”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普惠性生活服务。
具体来看,可通过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方式,完善城市生活服务网点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探索社区服务设施“一点多用”,探索建立社区生活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和质量认证机制。同时,推动社区物业延伸发展基础性、嵌入式服务,推动大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五年内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 欧晓理:努力让生活服务业,服务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促使群众身边和家门口的社区服务,更加亲民、便民、利民、惠民。
除了鼓励扩大供给,提供更多价廉物美的生活类服务,《意见》也从培育强大市场,激活消费需求出发,提出多点意见。
《意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优化生活类服务业功能布局,同时,推进服务业态融合创新,在生活类服务业各领域,纵深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健全医疗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相互延伸机制,实现服务需求和产品创新相互促进。
《意见》还提到,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生活类服务业发展整体解决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发起设立“美好生活城市联盟”。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 欧晓理:我们将实施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推动一批城市制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省级建设培育一批领跑型企业,将树标准、育品牌、强人才、提质量落到实处,鼓励市县建设一批普惠性生活服务网点,让惠民政策直达城乡基层社区。
在县乡区域,加快贯通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进电商、快递进农村。
当下,社会日常生活消费正从线下逐步转到线上。《意见》鼓励服务业数字化赋能,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在线技能培训、数字健康、数字文化场馆、虚拟景区、虚拟养老院、在线健身、智慧社区等新型服务应用。
土地、人才、资金等是制约生活类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为解决服务场地设施“租不到”“租不起”等难题,《意见》提出,引导和支持各地补建社区“一老一小”、公共卫生、全民健身等服务设施,适当放宽用地和容积率限制,支持大城市疏解腾退资源优先改造用于社区服务。推广政府无偿或低价提供场地设施、市场主体微利运营模式,降低设施成本。
加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到2025年,力争全国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生活类服务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2020年增加10万人。
【新闻观察:新理念打造百姓新生活】
围绕生活性服务业这一主题,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这些意见如何落实推进,真正来提高人民生活的品质?对此,你有怎样的观察?
所谓的生活性服务业,指的是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主要涉及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其实就是当下真真切切的百姓生活所需,我想这个概念的导入,将我们常说的民生保障更加清晰化、具体化,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新民生。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在新民生领域有了新的顶层设计,眼下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民生保障将重点在这些领域攻坚推进,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再一个在这份意见当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多次强调了“标准”的要求,比如其中提到了“要落实并动态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对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进行达标检测评价,特别是要在养老、育幼、家政、物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的标准化试点,一项项标准的实施和生成,意味着生活性服务业的提升,是有目标的、是更具可操作性的,是在全民范围里,对生活性服务业进行全面的改善和升级。
那么梳理生活性服务业,它其实包含了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生活服务以及品质生活服务三个层面,那么,在这些服务中,当务之急,我们就是要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像是土地的供给、设施的不足、不达标等问题,就需要政府在这方面强力推进,打破限制性的瓶颈问题,筑牢生活性服务的基础;而普惠性的生活服务,重点则是要在养老、育幼,这些痛点、堵点比较多的领域,加大政策的支撑和服务能力的建设;而在品质生活服务方面,则是在追求更高品质上要有所作为。那么在这三个层面中,除了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政府的托底之外,普惠性和品质生活其实都释放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充分的市场竞争和市场供给,将会有效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的提升,同时也会让百姓生活更有品质、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