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设“两高两化”城市(一):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
中国共产党厦门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在即。回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厦门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凝心聚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用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厦门答卷”。
《厦视新闻》今起推出系列报道《牢记嘱托 建设“两高两化”城市》,全面展示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进步、新成就、新启示。今天我们先来关注我市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的生动实践。五年来,厦门的经济发展不仅有“量”的提升,还实现了“质”的飞跃,2020年,我市以占全省1.4%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全省14.5%的GDP,“创新创业”成为厦门这座经济特区在新起点上再次扬帆的动力源泉。
“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既是厦门的鲜明标签,也是我市一直坚守的发展之路。五年来,厦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2016年,厦门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陆续出台了“科技创新25条”、“成果转化19条”、“创新驱动9条”等扶持政策,以及100多项改革创新举措。自创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布局创新载体,打造“科技加速器”和“产业发动机”。嘉庚创新实验室是我省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不少科研工作中的“卡脖子”难题,在这里一一被破解。例如,在以往的临床诊断中,要检测患者的肿瘤,大多需要通过穿刺或者手术取出样本。为减轻患者痛苦,科研团队利用特制的芯片,研发出一款新型的肿瘤单细胞分析仪。
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部副研究员 张惠敏:利用液体活检技术,只需要比如说身上1毫升的外周血,就可以通过芯片和设备去检测到里面的肿瘤细胞。可以在癌症非常早期或者是在转移,或者复发之前,就能提前地告诉医生和病人去预判。在结直肠癌、骨髓瘤这样的一些疾病里面,检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
虽然不是全国首创,但这款检测仪器相比其它同类设备反应更灵敏,准确度也更高。目前,研发团队已联合厦门一家企业,实现了芯片和仪器的量产。
德运康明(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李嘉成:已经有来自上海的一些细胞治疗药物的开发公司跟我们合作,我们会在获得临床的批准以后进入临床市场,预计在明年的一季度,未来这个市场整个全球大概在(年产值)130亿美元,所以我们公司预想在未来3-5年内突破亿元的产值是没有问题的。
利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一项科技成果的研发转产,这在厦门市各类创新载体中早已屡见不鲜。以嘉庚创新实验室为例,设立仅两年多时间,就已经拥有锂电池铝塑膜、石墨烯导电油墨等60多项科技成果,相关产品带动产值预估达30亿元。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37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48家。
记者: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不断引领产业升级,打开了厦门“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建设的新局面。如果说“创新”是“高素质”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那么大批高能级项目的纷纷落地,则为厦门的“创业”——产业发展铺开更大的格局。这里是我市重点布局的新能源产业——海辰锂电项目现场。去年2月,海辰新能源落户厦门,就在不久前,企业的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单是这条产线的年产能就达到了1800兆瓦时。
1800兆瓦时的电量到底有多大?如果以一个小家庭每月用电300千瓦时来算,这些电量足够500个家庭使用一整年。在海辰锂电的生产车间里,高速运转的智能化设备正在生产储能电池及相关核心材料。眼下,这条产线已经满产,正在建设的二期五条生产线也将在明年陆续投产。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鹏程:三期将于明年正式启动,到2023年会全部建成,整个海辰在厦门的产业园,如果都满产,年产值将超2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跟智能制造这一块,在厦门应该说是一个初具规模,正在壮大的一个过程,希望在这个行业成为厦门的“拓荒牛”。
五年来,我市的招商引资跑出了“加速度”,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百亿量级项目浪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天马第6代柔性生产线、中航锂电等相继落地投产;今年,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宁德时代也选择布局厦门,将积极引入一批新能源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前来落地。目前,我市已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平板显示等9条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链群,并形成光电、生物医药等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教授 靳涛:提高素质和品位,厦门抓住了机遇,厦门作为一个中心型城市,今后一个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行业,再一个就是高端的服务业,这方面也是可以进一步去努力的。
今年1-8月,我市2282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98.3亿元,同比增长近34.8%;实现营收2078.5亿元,同比增长35.2%。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3个千亿关口,2020年达63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