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新能源车推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
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首超燃油车
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的声量,最近又大了起来。继今年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也就是销量占比,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之后,上个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重音),也首次超过了传统燃油乘用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51.1%,零售量为87.8万辆,而常规燃油乘用车零售量为84万辆。这是新能源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车,被业界称为历史性超越,标志着新能源车正成为市场主流。
厦门印发方案 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销量上去了,配套也得跟上。为了给纯电出行带来更多便利,近日,厦门市发改委印发《进一步推动厦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要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充电的需求。具体一起来看。
《工作方案》明确,厦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公私(桩)互补、快慢(充)互济,城乡覆盖、便捷高效、适度超前的思路推进。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城乡覆盖、快慢互补、智能开放、便捷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城市核心区充电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90%,构建城区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公私(桩)互济的充电网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工作方案》提出要优化完善充电网络布局。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和有效覆盖的农村地区充电网络。优先在“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等建筑配建停车场、交通枢纽、驻车换乘(P+R)等公共停车场,高速路服务区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小客车停车位的10%。
在推动重点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工作方案》压实新建建筑充电设施配置要求,提到新建公共停车场(库)的电动汽车充电停车位配置数量不低于20%,新建居住建筑固定停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盘活利用现有建设空间资源,优先利用存量停车场资源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推动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将充电设施纳入老旧小区基础类设施改造范围。
在持续提升充电服务质效方面,《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提高公共快充占比,公用充电基础设施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换电补充、超充示范。拓展多场景创新应用,推动大功率充电技术应用和“光储充检”一体化试点示范。
我市将强化配套保障,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包括推动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停车、交通、电力等规划衔接;将充换电新技术新项目纳入全市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政策支持范围等。
厦企抓住无人驾驶产业风口:纵目科技无人驾驶“充电宝”年内规模部署
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跟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上涨,可以说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当然,技术的成熟和迭代、功能的拓展与更新,才是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势不可挡最根本的内驱力。现如今,越来越多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能源车,以及物流、公交等功能型无人车,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厦门,也有不少企业积极布局无人驾驶车辆制造,以及传感器、激光雷达配套等领域,助推无人驾驶产业驶入快车道。
在集美安仁产业园,一辆辆无人驾驶机器人车搭载着“充电宝”,平稳驶向新能源汽车,为车主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这种机器人车由纵目科技自主研发生产,不仅具备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还拥有104KWH(念:千瓦时)的电能储备容量,相当于可以让一辆新能源汽车行驶超800公里。上个月,企业发布了针对大型工商园区、居民区等场景的电力解决方案,进一步开发无人驾驶机器人车的功能,使其能够在低电价时段自行补充电能,在用电高峰期再将电能输送回所在区域的微电网,做到既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又充当储能设备和备用电源,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又可以节能环保。
纵目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张喜林:目前(产品)已经在上海、成都、浙江、深圳等多个园区实际落地,预计2024年内在国内一线城市规模部署,达成网络效应接下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硬件质量。
金龙汽车是最早一批布局无人驾驶商用车制造的车企,早在2017年,企业就与百度合作生产了全国首辆商用级无人驾驶微循环电动车——阿波龙,截至目前,金龙汽车旗下已有350辆以上自动驾驶车辆投入商业运营,累计行驶里程破千万公里。
无人驾驶的背后,离不开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大量传感器的保驾护航,在厦门,不少传感器企业正加大布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领域。
物之联公司花费五年时间,研发出针对无人驾驶地铁列车走行部、相当于是列车双腿的监测运维系统,通过搭载硬件设备、AI等技术的核心算法,既能实时监测轴承、轨面、转向架等核心部件,及时发现磨损、老化等安全隐患,又能接入车辆的制动系统,当列车发生横向失稳时,在毫秒级别内会根据失稳的程度,自动对列车进行降速或紧急制动。目前,这一产品已在省内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线路——福州地铁4号线应用。
厦门物之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 连滨猛:厦门对于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我们在这些年的成长过程中也受到了较多的扶持和支持。本身厦门也有相对多的高校,我们跟高校也建立了比较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下一步)我们会从轨道交通行业,往比如磁悬浮无人列车、风电石油这一块,无人驾驶的机械类设备监测这一块去拓展。
【新闻观察:新能源车推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
新能源车销量超过燃油车,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呢?
针对这件事情,很多媒体大胆地用了一个形容词“历史性超越!” 虽然看似只是数字的变化,但实际上这对我们的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可能都会带来更显著的影响。和大家分享一些观点:比如,相关的产业链将迎来更蓬勃的发展,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都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推动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比如我们看到的这次充电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完善,这不仅是在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也将为城市的能源供应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再比如未来,新能源汽车也很可能与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结合,构建起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
这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有哪些直接的意义呢?
我认为首先,未来我们的购车选择会更多,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第二,性价比会更高,不仅车本身会更便宜,随着充电设施、配套设施的发展建设,充电的性价比、维护的性价比也会高;第三,产业有潜力,技术的发展就会更有活力,所以未来我们的用车体验应该会越来越好,车子会越来越智能“贴心”;第四,出行会更方便,以前大家对新能源车最大的担忧就是跑不远,但随着像这次厦门“电动城市”建设的推进,相信最后这个顾虑也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