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民间文艺的富矿还有待深度挖掘
来看头条。18日晚,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文艺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中国民间文艺的丰收庆典。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本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结合多种形式共举办各类评选活动12次,共有160个作品入围,最终20个作品获奖。
本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以“山花烂漫 匠心筑梦”为主题,现场揭晓了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等奖项,贡献突出的民间文艺专家杨先让、郎樱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民间文艺)荣誉称号。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潘鲁生:今年收到作品的数量高于往届,民间文艺的研究成果和艺术创作的水平是逐年提高的,从作品质量来看,已经迈入了民间文艺的高峰。
除揭晓奖项外,现场民间文艺节目等表演,充分展现民间文艺工作者扎根田野、坚守本源、传承文脉,为民间文艺浇灌出烂漫山花的美好品格。
【新闻特写:非遗文化绽放异彩 民间文艺融合创新】
民间文艺是植根于土地、绽放于百姓中间的奇艳花朵,此次颁奖典礼集中展现近两年来我国民间文艺创作的最新成果,获奖作品都有哪些特色?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
本届山花奖上,非遗文化绽放异彩,不少国家级、省级非遗摘得“山花”。其中,国家级非遗核雕《那个年代系列作品》、省级非遗台绣《涌》等8个作品获评为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据介绍,核雕《那个年代系列作品》由艺术家田洪波历时十多年创作,作品利用桃核天然纹理结构精雕细琢,在四五厘米的桃核上雕刻出拖拉机、二八大杠自行车等大丰收、满载而归的生活场景。细看作品,人物表情、轮胎花纹等清晰可见,惟妙惟肖。
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获得者、《那个年代系列作品》作者 田洪波:那个年代是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当时这些交通工具、这些马拉车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所以我以这种核雕的形式把那个年代一些生活当中的场景给保留下来,展现出来。
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斯玛卓,也喜摘“山花”。
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获得者、《斯玛卓》负责人 格桑顿珠:斯玛卓截至目前有1300多年的历史。斯玛卓舞主要有7个舞段,这次我们参赛的作品是从这7个舞段里面取最精彩的部分进行演出,主要体现我们西藏人民欣欣向荣的生活态度。目前我们整个西藏学习斯玛卓舞的人也比较多。
民间文艺发展,既要传承,也要融合创新。本届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展宏魁》就充分诠释了民间文艺的融合创新。《展宏魁》实际上是一种跳鼓舞,传说起源于元代,曾流布于闽台之间。为了让传统的跳鼓舞绽放新活力,相关主创人员在前期编排时特地前往泉州、厦门、台湾等地采风,在创作时巧妙融合不同地区跳鼓舞的特色、动作,丰富表演层次。
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获得者、《展宏魁》主创 陈雯:在这里头就是用了我们福建很典型的人物形象惠安女,同时男青年就是持鼓棒者,我用了台湾高山族的形象,从2010年就开始集中采风,我们在福州学习,包括在厦门跟厦门的传承人做交流,我们希望我们有传承,同时有融合创新。
【新闻观察:民间文艺的富矿还有待深度挖掘】
今天的新闻观察,我们邀请了本台新闻观察员郎立斐。
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民间文艺的丰富多彩,也感受到了民间文艺的蓬勃活力,毫无疑问,民间文艺是一个富矿,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传承,如何发展,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你的看法呢?
这次山花奖有一部获奖作品《大运河 河北民间故事》。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就要800到100卷。民间文艺对我们的影响,比如银河、月亮、祭灶、腊八等。
如何把民间文艺融入新的传播空间,融入网络和日常生活。很多民间文艺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冲击力。但是如何让年轻人喜欢,应该探索网络时代、城市化之后表现方式。各地文旅的扶持和宣传,变成国潮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