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消费观察(二):探访安溪珍山村:部分茶农转行 茶园缩减

特区新闻广场 2022-05-12 21:53:03

2022-05-12 21:53:03

茶都安溪是中国的乌龙茶之乡,是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人凭借一己之力,用神奇的“东方树叶”,打造了风靡全国的饮茶文化。在昨天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铁观音今非昔比的市场现状,那么,安溪当地茶农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的记者就直奔茶山,继续寻找答案。

你知道吗?安溪的产茶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安溪一直都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而在众多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知名度最高的就是“铁观音”。它起源于清朝,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西坪、祥华、感德就是安溪县久负盛名的铁观音主产区。

从安溪县城开车两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祥华乡珍山村。这里平均海拔超过八百米,长年云雾环绕,正应了那句高山云雾出好茶。我们上山的时间,正赶上铁观音春茶采摘期。茶园绵延青翠,满眼新绿。但却没有看到我预想中繁忙的采茶场景,走进一处茶园,我们见到了村民陈水源。

珍山村茶农 陈水源:这边也是茶园,这些已经荒掉了几年了,应该有7、8年了,但是里面一些草拨开还能看到茶。

这处荒废的茶园就是陈水源家的,大概有十几亩,另外二十几亩茶园他索性送给了亲戚打理。曾经因为铁观音在家门口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还是因为铁观音,陈水源不得不背井离乡。

珍山村茶农 陈水源:到2013年,2014年感觉不对劲,外面的铁观音太多,不是安溪县的铁观音也太多,冲击太大,不得不转行,我现在就在深圳做烟酒,心情还是起伏比较大,还是不太愿意的,还是很留恋铁观音的。

在珍山村,像陈水源这样选择转行的茶农大概有二十多人,几乎都是人到中年,与茶叶打了半辈子交道,又不得不另寻出路。村里的茶园也比鼎盛时期缩减了1000多亩。

难道在今天的茶桌上,经历了300年风雨的铁观音真的没有价值了吗?抛去商业的光环,它还剩下什么?

现场:泡铁观音开水一定要滚烫,一定要达到100℃,我们这有个术语叫悬壶高冲。

在祥华乡的这间品茶室,我打算重新认识这神奇的“东方树叶”。懂茶的人,都知道铁观音“兰花香 观音韵”。“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说的就是铁观音。

现场:我可以教你一下怎么闻香气,把这个盖子拿起来,放到鼻子下面一点点,香气就会往上,热气是往上走的,你才能够闻得出来。这三款茶,这款茶它的叶底比较粗老,它的香气比较粗香一点,这款你闻下,有一股酸甜味,汤水里有点点甜度,这个属于花果香比较明显的。

安溪县茶叶学会秘书长 陈进火:(您觉得铁观音区别于其它的茶最大的魅力在哪里?)在于它的香气和滋味,因为我们的香气非常丰富,滋味也是比较浓厚,有个做青的工序,香气成分就是通过这个工序转化过来的。

从小在茶乡长大,大学攻读茶叶专业,毕业后从事茶叶研究工作,陈进火对铁观音一往情深。在他看来,颠峰时期的铁观音虽然创造了傲人的商业价值,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也滋生了很多市场乱象。当下这个相对冷静的市场环境,对于铁观音的长远发展来说,未必是坏事。

安溪县茶叶学会秘书长 陈进火:一些不适合铁观音生产的茶园退了一些,现在也在推动一些农田的退茶,倒逼我们把质量做得更好,我们就是坚守制茶的匠心,做好我们自己,实实在在把我们的好茶做出来,得到市场认可,整个产业自然会继续发展上来,其它茶叶品种也在发展,你现在要重新回到一枝独秀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会一直不断努力,把我们的市场重新拿回来,哪里失去的再把它拿回来。

记者 胡兰兰:如果不是来到安溪县,来到祥华乡,我可能很难知道这一片小小铁观音背后那300年的沉淀,更不会发现这片茶园背后藏着的那份人间欢喜和辛酸。每次来到茶园,阳光茶香总能让人心情特别宁静。也不免让人为它不复盛世的模样而感到些许遗憾。可能你会说这就是人间百态,这就是市场竞争下的必然。但我还是难免好奇,铁观音的路究竟该何去何从?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