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直播业首部未成年人保护新规落地
近年来,网络直播新业态迅速兴起,在推动行业发展、丰富文化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平台主体责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齐、打赏行为失范等问题多发频发,导致未成年人沉溺直播、参与打赏,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很多社会问题。近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这是持续近两年的直播行业监管中,首次提出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项意见。《意见》涉及哪些内容,下一步如何落实?
《意见》从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规范重点功能应用、加强高峰时段管理等7个方面提出了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举措。其中,针对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意见提出,网络平台应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不得研发上线吸引未成年人打赏的功能应用或开发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的各类“礼物”。在未成年人主播方面,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意见》要求,平台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为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的,应当征得监护人同意。消息一出,家长们纷纷叫好。
家长:我们觉得来得非常及时,身边也有一些大孩子在看直播,会有打赏、净化这样的一个网络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小孩一放学回到家里面,都是抢过手机去玩,刷视频,偶尔就会弹出一些互动窗口,他也会随便乱点。
家长:一个是这个从制度的层面来约束了这样一种网络直播打赏的这种行为,第二个,也让我们家长知道怎么来约束未成年人的这种不良的网络嗜好。
榜单、“礼物”是吸引青少年“围观”互动的重要功能应用。《意见》指出,网站平台应在《意见》发布一个月内全部取消打赏榜单,禁止以打赏额度为唯一依据对网络主播排名、引流、推荐,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每日20时至22时是青少年上网的高峰时段,也是规范网络直播的重要时点。《意见》提出,网站平台在每日高峰时段,单个账号直播间“连麦PK”次数不得超过2次,不得设置“PK惩罚”环节,不得为“PK惩罚”提供技术实现方式,避免诱导误导未成年人。专家表示,此次四部门联手,重申并严格“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这一监管红线,且从多个维度提出细节性的规则,是在治理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的政策上“更进一步”,不让孩子在直播间的喧闹中迷失自我。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相比我们的游戏充值来看的话,它实际上未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小额充值的,但是你看四部委关于直播打赏这个地方,它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与打赏,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明确的规定,以前没有过。
近年来,未成年人利用家长账号为主播打赏的案例层出不穷。类似“熊孩子打赏主播12万”“16岁女孩打赏主播,55万家当挥霍一空”的新闻标题屡屡出现。专家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从法律和精准的技术限制加以“双保险”,就是让一些对未成年人保护不上心的平台无“偏门”可走。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这个文件背后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网络专章,在这个直播的(《意见》中)四部委把它具体化了,所以说违反的不单纯是一个红头文件,他更多违反的是它背后的那个,《未成年人保护法》它是一个法律,所以违反法律是要承担巨大的法律代价的。
【新闻观察:规范更重要的意义是提醒和强调】
此次新规的出台,作为家长,您怎么看?对直播平台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出台规范肯定是好事,规范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这对孩子对家长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我觉得规范的更新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对家长的提醒和强调。直播电商行业近年来飞速发展,很多新事物新业态,一时间可能我们并不能消化,但孩子却因为简单的网络浏览而陷入其中,所以,规范的出台就显得尤其重要,当我们不懂,不了解,还没有及时注意到风险的时候,政府出台政策帮我们预防风险,这是件好事,而我们也应该通过对政策法规的了解来加强对新业态风险的注意力。至于直播业者,我觉得应该主动拥抱政策的调整和规范,新业态的进步和升级,都是伴随着政策的出台和市场的规范来逐步演化的,每一次规范性的操作,或多或少都会带来行业的一些新动向,只有善于解读政策,切实执行政策的业者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大浪淘沙,真金始现。
事实上,2016年至今,随着短视频、直播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国家网信办、文旅部、公安部相关部门对其监管也越来越严格。监管在2020年6月达到一波小高潮,当时,国家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方案》,相关部门开始了一系列对网络直播行业的调研和治理工作。
2020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
同样在2020年11月,国家网信办也发布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2021年2月,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督促平台对主播账号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防范非理性、激情打赏,遏制商业营销乱象;2021年下半年,税务部门已相继曝光雪梨、林珊珊、薇娅等多名网络主播涉嫌偷逃税款案件。
【新闻观察:未来行业还需进一步细分】
而到了这次《意见》的出台,许多业内人士都分析说,这代表着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青少年的直播、游戏等等各个方面的防沉迷,除了进一步规范平台,让平台无空子可钻,您觉得,还有什么是我们需要做的?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比较宽泛地谈,我们当然可以说,作为家长,我们多陪陪孩子,多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爱好,避免沉溺网络。但我觉得只做这样的解答太官方了,我个人觉得未来这个行业的进化和细分还会进一步升级。孩子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我们更强更快,我们不一定因为害怕就要去禁止这个禁止那个。预期盲目禁止不如先去了解清楚,再来区分良莠。比如电子竞技,我们过去可能只觉得它是造成网络沉溺的游戏,但当它成为如同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的一员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给予它应有的地位。我们对运动员的要求也是要年满16周岁就可以参加了。那么是不是对电子竞技也要考虑它的黄金年龄。提升逻辑性、理解力、分析力等等电子运动或者扩展性学习性的互联网交互模式,未来只要秉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并坚持不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作用的原则,就可以以更灵活开放的形式去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