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超长预售,消费者到底在生什么气?

厦视直播室 2022-05-10 20:32:22

2022-05-10 20:32:22

  网购频现“超长预售”:消费者接受度不一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一种大众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但网购的日益普及也带来不少新的消费领域投诉问题。近日,中消协发布“新”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一些网络商家设置超长预售期,同时设置预售商品不退换、预付金不退等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其中,“超长预售”更是引发了大量讨论。不少消费者抱怨:“冬天买的衣服快到夏天了还没发货,预售是在考验我对店家的忠诚度吗?”“谁说顾客是上帝?现在的卖家才是!”而更多的网友表示对随处可见的预售已逐渐失去耐心。那么,大家在网购时为何会选择“超长预售”商品?消费时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商家设置预售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探讨。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网购时,在不着急使用商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家有标明预售时间,或者该商品需要订制,他们能够接受预售期。

  市民 张女士:因为有时候预售期会比较便宜,所以才会买。

  市民 连女士:我喜欢的(商品)预售一两个月我会等。

  但也有不少市民抱怨,有的商家并未提前告知商品是预售,下单后才知道,同时,长时间的等待也消耗了他们的消费热情。

  市民 上官女士:一般要付定金的这种东西都是有需要的必需品,才会去买。

  市民 付先生:我也不喜欢付定金,万一不发怎么办,所以就没买了。我觉得不合理,付出的定金但又不退 损失金钱,也损失时间精力

  据了解,电商预售,原本适用于一些制作繁杂的商品或首发上市的新品,但如今预售已经向普通商品蔓延。记者发现,在某社交平台上,“讨厌预售”的话题已有超2800万的浏览量,网友们对于超长预售的形式吐槽连连,尤其一些“网红服装”店铺,预售时间从原先的七天,到后来的一个月、四十五天。此外,目前网上销售的商品对于预售的标注也不一致。有些商家会在商品标题中清晰标注,但有些则是在产品说明中附上一行小字,而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则是在付款后才显示发货日期,甚至将发货时间一改再改。

  那么,商家为什么会设置预售期呢?业内人士表示,商家设置预售期有其现实考量。以服装行业为例,由于货品仓储成本较高,一旦压货,会影响资金周转,同时部分工厂有起订数量的门槛,商家只有等预售数据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能够向工厂下订单。但随着网购预售现象愈演愈烈,不少商家将预售模式作为营销宣传的手段,故意制造“奇货可居”的假象,一旦预售达不到预期,就以种种理由推迟发货时间甚至取消订单。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 罗施福:如果说这个商家预售期本来定是一个月,后来可能订单不够,或者说生产线出问题,最后又单方面改,预售期要把它从一个月改成两个月,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叫做单方改变合同条款的一种行为,我们认为这个是商家构成违约,损害期待权,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

  业内人士表示,网购预售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本应是双赢,一方面消费者可通过预售活动提前锁定爆款商品,并享受“付定金立减”等优惠。对商家而言,预售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开展计划性生产,及时协调仓储,降低企业成本。但一些商家采用设置不公平条款和规则,则涉嫌套路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新闻观察1:超长预售,消费者到底在生什么气?】

  我就很想问,那么多商家搞超长预售到底是谁给的勇气?消费者到底在生什么气?

  就是我们消费者惯出来的毛病,有些平台居然还美其名曰完成了用户消费习惯培养,消费者当然要生气。我们先分清楚两个概念,预售跟超长预售,我的观点是预售可以,但是超长不行。预售就是先销售后生产,商家怕商品压货,先找订单,消费者愿意付出时间成本换回便宜。特别是现在疫情影响生意不好做,很多消费者对预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主要问题是什么东西都搞预售,也没比正常销售便宜,而且战线超长,动不动就45天、60天,春天买的衣服到夏天还没到,网友说是下了单才开始种棉花吗?好像你不等久一点,东西拿到手时“成就感”就不强,这就变味了。

  而且购物体验差还会有一个恶性循环,消费者体验差,退货率越来越高,商家为了更安全把预售时间拉更长,消费者体验就更差。很多网红爆款搞超长预售就是故意的,他可以一件衣服收1万单,却只生产8000件,等到有消费者退货时再销售,将前面8000件中的退货发给后面的人,连退货率都算准了。但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商家表面上履行了告知义务,没有责任,实际上却是把自己的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他可以用预售的数据来测款、指导店铺备货、减轻库存,占尽了好处,但是一切的不确定性由消费者来承受,属于实质的不公平经营行为。

  如何避开“超长预售”背后的陷阱?

  当网购预售成为套路,不仅会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影响消费体验,也将影响网购市场的长期发展。而针对部分商家在设置预售后单方面延期发货,甚至取消发货等情形,消费者应该怎么办呢?电商平台和相关部门又该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与消费者明确约定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内容。未按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对退款无约定的,按照有利于消费者的计算方式折算退款金额。

  当遇到由预售引发的纠纷时,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识,保存好维权的凭证,与商家进行协商,可以要求退换货或者退款,必要时可以直接申请平台客服介入处理,或者向消协组织等有关部门投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 罗施福:可以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然后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介入。如果说这些超长预售期是一个普遍现象,或者说是某一个平台它利用它的垄断地位,统一都要搞超长预售期,如果是这种行为,肯定也是属于违反我国(反)垄断法的一些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检查或者督导。

  此外,专家表示,针对“超长预售”乱象,电商平台应履行管理商家的责任与义务,尽快完善预售机制,要求商家针对预售商品的价格、质量、发货日期、退货条件等方面,在销售页面进行明确规范,加强对预售商品的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商品不予上架。并且,平台应建立特定的监管制度,利用信用等级管理、黑名单等手段敦促商家尽快整改。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 罗施福:比如说消费者向平台去投诉,平台就可以根据核实这个商家的行为到底是真实是假的,核实完以后再把商家的征信进行对外公示,对消费者进行警示。如果这个商家真的是屡教不改,我们是认为这个叫明知故犯,主观恶意就比较重了,这种情况下平台就可以把商家列入所谓的黑名单。

  据了解,目前,已有平台对超长预售进行监管和约束。例如,拼多多对预售期超过七天的产品一律不在平台进行优先展示;此前淘宝也有规定,对预售产品不予优先展示。

  【新闻观察2:超长预售治不了?】

  我觉得刚才片子说套路还很客气,现在超长预售已经惹了众怒,这个事情就没个解决方案吗?听听你的意见。

  其实超长预售玩的就是信任,我利用你对商品的热情,压榨你的时间,反过来他也很容易透支消费者对商家、对平台的信任。所以想刹住这种动不动就超长预售的风气,关键就是重塑信任。平台既要让消费者对平台有信任,也要帮助大部分商家能把生意做下去。你可以搞预售,但是你要尊重消费者,平台要鼓励现货,是不是可以提供仅看现货,晚发即赔的这些选项,让不喜欢的消费者可以屏蔽掉。再一个预售的目的是怕压货,商家为什么不敢囤现货?因为目前流量要跟平台买,测款数据也靠买,太贵,还不如我先预售试试水,我们怎么样把这些费用降下来,把商家的经营信心提上来,很重要。

  超长预售很多套路还涉及到很多法律问题,有关部门要管住。强制预售涉嫌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付款后才提示要延期发货的,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现在大家这么反感,监管部门和行业要一起来解决这些法律问题,特别是要制定好预售的游戏规则。你比如消费者愿意等,商家是不是就应该让利。7天发货,不能到了7天说是7个工作日发货,7个工作日到了说是最快时间不是最长时间,然后说我们要按照付款的顺序一件件发货,疫情管控不能发货,疫情管控面料进不来,疫情管控工厂工人隔离了,到底哪些理由可以成立?要明确规则,尊重消费者。

  再一个消费者维权不能太麻烦,怎么去投诉要很清晰。商家为了利润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你比如一看销售不如预期,干脆第一批货发完,后面的就不管了直接取消,这个商家要承担违约责任的,但是很多消费者没有去索赔。如果你付的是定金的话,一定的定,是可以走法律程序要求双倍返还定金的。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