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安居才能乐业 人才要抢更要留
厦门发布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租赁住房保障政策:政策保障对象覆盖面扩大:不局限于新毕业学生
都说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套组合拳。今天,厦门市住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我市面向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的住房保障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新就业大学生等群体可以享受“5年内/5折租房”政策,将通过“实物配租”与“租金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给予保障,明天起资格申请工作将正式启动。这一政策是否能保障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住有所居”,促进我市引才留才工作开展呢?
据介绍,“5年内5折租房”政策保障的对象包括,2021年1月1日后首次来厦就业、创业,且3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经各区(管委会)认定的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30周岁以下(非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骨干人才,重点解决他们来厦5年内的过渡性居住问题。
申请对象应同时满足,提供2021年1月1日后1年以上劳动合同、资格申请之日前6个月内在本市缴纳社保满3个月、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等条件。
市住房局交易租赁处副处长 姚龙泓:覆盖面扩大,就是这个政策保障的对象,不仅仅是新毕业大学生。
根据政策,有关方面将采取“实物配租”与“租金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给予保障。其中,租金补贴发放标准为:思明、湖里每人每年8000元,集美、海沧每人每年6000元,同安、翔安每人每年5000元。实物配租原则上按不超过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标准,以实物配租房源项目市场评估租金五折的优惠租金进行配租。政策保障期限5年。
市住房局交易租赁处副处长 姚龙泓:目前因为我们的房源还在紧急地筹措当中,所以我们主要是以租金补贴保障为主,我们会结合整个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工作,积极地筹措房源,尽快地为大学生进行(实物)配租。
明天起厦门将正式启动这一资格申请工作,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登录“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或“i厦门”APP,提交申请。符合资格的人员可按批次申请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各区、管委会将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审核、公示。首批租金补贴的申请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31日。后续批次将常态化推出,原则上每季度设置一个批次。
【新闻观察1:租房补贴:善意和温度兼具】
这条新闻对新来厦的大学生和年轻人来说,是个好消息。这当中有什么解读?
我觉得这释放了两方面利好信息,一个是这次租房补贴范围扩大了,不再是只面向新毕业的大学生,而是把新来厦的30岁以下的大学生或技术骨干都纳入了。我们都知道刚出来就业、创业或刚起步的年轻人最难,有工作压力也有生活成本,在无力购房的时候,我们对租房的租金进行补贴,多多少少能给年轻人减轻一些压力,看得出来厦门对这部分新厦门人的关注度和帮扶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另外,这次政策的实施方式也更灵活,我了解了一下,只要符合申请资格,在申请的时候你既可以选钱也可以选房,相关部门会集纳各类房源在平台发布,里面有保障性租赁房,也有企业提供的长租公寓,面积大小价格都不相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选择;当你觉得这些房子都不是你想要的,你可以选钱,像岛内是一年8000元包干报销给你。我觉得这样多元的方式,大家选择面大了,也更能展现厦门对新来厦的年轻人所释放的善意,体现城市的温度。
新闻链接:年末“抢人大战”开启 人才新政大多与住房有关
眼下,临近年尾,各地人才争夺战打得正酣。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全国有9地市发布了人才新政,记者梳理了后发现,大部分的政策都和住房有关。
在众多人才政策中,上海祭出直接落户的“大招”,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此外,南京、南通、武汉则为人才提供了住房支持。例如,武汉提出,获得经营贡献奖励或者发展壮大奖励的总部企业,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给予一定人才奖励,单人奖励额度不超过个人税前年收入的5%,单个企业总奖励金额不超过300万元。非本市户籍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的,其在限购区域购买首套自住住房可不受限购政策限制。南京则筹集了建邺区河西中部碧瑶花园等共计823套房源,对人才进行定向供应。江苏南通市在“十四五”期间将新建或筹集人才公寓10万套,打造15个精品人才社区;对大专以上人才提供人才公寓,享受租金补贴;本地无房人才可享人才优先购房政策;购房自住,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上人才可享受15-150万元购房补贴。
【新闻观察2:安居才能乐业 人才要抢更要留】
年底各城市都在抢人,大部分的抢人政策都和住房有关,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常说:安居乐业,安居是摆在前面的,房子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好好工作。现在各城市都在抢人才,像厦门其实是夹在江浙沪和粤港澳大湾区中间的,作为政府来讲,最应该做的就是提供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住房就是首当其冲的。厦门现在的消费、生活成本还是相对高,房价也比较贵,人才来了厦门都有培养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思考怎么样让厦门更有吸引力,年轻人才愿意在这多留一些时间,而不是享受不到基本公共服务,造成人才流失。我记得厦大毕业生每年留厦工作的人可能就百分之十左右,意味着大多数人都去了其它地方,为什么这样,原因我们要更关注,除了租房补贴,我们是不是还要给他们创造一些更好的条件,是不是可以从政策上更倾向于对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和技术骨干人才,因为他们是我们城市人才体系金字塔的基座。只有基座稳固了,一个城市的人才梯队才会更完整和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