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优化结构 鼓励创新 最终让患者受益

厦视直播室 2021-12-04 20:43:20

2021-12-04 20:43:20

昨天(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一项新的健康红利,在历经6个月调整后,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终于敲下“定音锤”。这次不仅有更多救命救急的创新药、独家品种进入医保目录,基本实现了治疗领域全覆盖,药品的降价幅度也再创历史新高。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明年元旦起正式执行。国家医保局表示,从患者负担情况看,与原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这次的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明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

74种新药进医保 67种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目录,这次调整,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从谈判情况看,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

74个目录外新增药品涉及21个临床组别,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药20种,肿瘤用药18种,丙肝、艾滋病等抗感染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7种,新冠肺炎治疗用药2种,其他领域用药12种,患者受益面广泛。

首次纳入高值药品 降价幅度再创新高

国家医保局表示,经谈判一些原来价格昂贵的药品开出“平民价”,符合“保基本”的定位,顺利进入目录。比如曾经高达每针70万元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过谈判后大幅降价,达到多数患者可承受范围之内;年治疗费用超百万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在此次谈判成功后,价格也降到30万元以下。按照限定的支付范围,目前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

肿瘤用药再添新药 谈判成功率再创新高

从谈判结果来看,117种纳入谈判范围的药品有94种药品谈判成功,入选成功率达80.34%,再创谈判成功率新高。新增的18种肿瘤用药平均降幅达到64.88%,覆盖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肝癌、胃癌、骨髓瘤等多个肿瘤领域。

创新药加速进医保 加快新版目录落地

此次目录调整中,11种被调出目录的药品在目录内均有疗效相当或更好的药物可供替代,这为更多新药、好药纳入目录腾出空间,进一步加快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

医保目录调整向来是业界的重磅消息,在这次谈判中,有7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而作为一款罕见病用药,诺西那生钠可能是其中最有网红特质的,我国的脊髓性肌萎缩新生儿患者每年新增1200人,其中90%患病婴儿都不能活过2岁。

而诺西那生钠是全球首个治疗该罕见病的药物,能有效改善脊髓性肌萎缩患者的症状和生存质量。但缺点是价格太贵,2年前,诺西那生钠刚在国内上市时,每针的价格近70万元,患儿首年的治疗费用约为400万元,其后每年约200万元。

高昂的价格让人望而生畏,今年9月,以该药为主角的话题"患儿住院4天花55万"曾冲上热搜,再往前一年,诺西那生钠因“救命药国内一针70万,澳大利亚只要200元”也成为热点。不难看出,药价一直是诺西那生钠吸睛的焦点。在这场谈判中,就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双方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共2轮9次谈判,最终从70万一针降到3万多元。谈判过程十分艰难,不仅被网友称为“灵魂砍价”,还连上了几个热搜。一起来感受一下现场的情况。

罕见病高值药首入医保 突破在哪?

随着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进入医保目录,这也意味着罕见病高值药纳入医保实现零的突破。成功纳入医保目录的罕见病用药,为何使用人群少,还要进医保?而近期热议的百万元一针“抗癌神药”为何没有进入医保?我们一起往下看。

谈判原则为保基本 补短板

国家医保局表示,谈判的原则是保基本,就是保障重点、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优化结构、鼓励创新。罕见病用药,实际是一种临床短板,且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已有罕见病药入医保 但高值药物属首次

其实,罕见病用药入医保并非首次。国家医保局表示,此前已有40多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但年治疗花费超过百万元,且需要患者长期使用的高价值药物此前还从未进入过医保。国家医保局表示,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只有800元左右,其中三分之二来源于财政补助。正因为如此,国家医保局坚决杜绝天价药品进医保。

近期,120万元1针的“抗癌神药”引发热议,为何该药未被纳入医保?专家对此回应称,这种药品也许疗效好,但由于价格远超基金能力和老百姓的负担水平,不具备经济性,没有能够通过评审,最终未获得谈判资格。

北京市医保中心主任 郑杰:基金测算追求的并不是药品的最低价格,而是给出一个合理的支付标准。结合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综合考虑患者个人负担可承受能力,通过测算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用得起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

“天价药”开出“平民价”才能入医保

专家解释,在国家医保目录里的药品,年支出费用最高不超过30万元,这意味着,“天价药”要想入医保需要开出“平民价”。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四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将一大批新药纳入目录,特别是通过谈判,大幅降低了药品价格。

新闻观察:优化结构 鼓励创新 最终让患者受益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熊伟。在新闻当中我们看到,国家医保局说这次谈判的原则有保障重点、补齐短板、优化结构等等。在这几项原则中,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熊伟:我最关注的首先是补齐短板,罕见病高值药纳入医保就是最直观的体现,就像刚才新闻中提到的,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其次,优化结构和鼓励创新我认为是这一次新目录的另外一个亮点。

你看新的医保目录中,有11种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的药品被调整出了目录,同时又及时纳入了一批新药、好药,比如现在将乳腺癌、胃癌等药品保障提高到国际主流用药水平。我们知道医保基金的量就那么大,能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当然也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空间内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提升“量”的同时,更要把“质”提升上去,所以优化目录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外,在新的目录中,我们也看到了鼓励创新的趋势。医保基金是中国医药市场最大的买家,医药企业挤破头都想有产品进入目录。那么我们再来看今年的目录,在今年进入谈判的有23个国产重大创新药品,只有1个没谈成,谈成的这些药品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平均周期只有一年零两个月。可以说国产创新药品进医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也就是给我们国家医药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创新,打了一针强心剂。然而这种鼓励创新的趋势,无形中这也给一些进口药带来了不小压力,你看在国采和国谈的时候,现在进口的产品不断在放低姿态,报价也越来越有诚意。这些种种调整,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广大患者受益。

最新目录已经出来了,当然前进的脚步不能停,你认为针对这份目录,接下来的路还要怎么走?

熊伟:现在我们看到了新的目录,也看到了不少药品的降幅,但这些价格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里的数字,要尽快实打实让患者受益,那就得尽快进入医院等末端渠道。毕竟进入医保目录只是一张入场券,如何让药品进入医院,仍然需要各方努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