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幼小衔接——变“陡坡”为 “缓坡”

厦视直播室 2021-04-11 20:59:07

2021-04-11 20:59:07

家长“拔苗助长”,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近年来,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眼下的春季学期,很多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提前接受小学知识教育,这样的超前教育真的有用吗?幼小衔接,到底该衔接啥?来看今天的头条。

记者来到北京某幼小衔接班,一位负责人接待了记者,听说要咨询幼小衔接相关课程,她便拿来了不少他们的课本向记者介绍了起来,首先介绍的,是拼音课程。

北京某幼小衔接班工作人员:拼音书现在基本上都是四个,一二为上学期,三四为下学期,这些都是以拼音为主,声母表这些都要学完,一年都要学完。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基本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已经不去上幼儿园了,周一至周五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都会来这里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记者提出要看教室环境时,被工作人员以正在上课为由拒绝。实际上,早在2020年9月,教育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五条明确,幼儿园与小学应当互相衔接配合,共同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同时,在第三十九条中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校外培训机构等其他教育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开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训。即便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但随着幼升小的临近,全国各地幼小衔接班又开始火爆。那么,家长为何会把小孩送进幼小衔接班呢?

家长:像拼音、汉字,孩子一点都不知道的话,家长心里就没谱,还是有焦虑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冯婉桢: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竞争压力下移和外溢的一种表现,在幼小衔接班当中家长他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主动选择,我要让我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另外一种就是被动的选择+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

冯老师介绍,他们做过一些调查,这些提前学习了小学知识的学生,在刚上小学的时候,确实会有一定的超前,但是这样的超前也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冯婉桢:很多小学老师也表示孩子提前学习进入小学之后,他的领跑优势只能保持是半个学期,所以这样的一种提前学习,它对孩子来讲它是没有明显的帮助的。

冯老师介绍,幼小衔接确有必要,但是衔接的不是小学知识,而应该是小朋友认知、行为以及社会性方面的衔接。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相信正规的幼儿园教育是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全方面的能力养成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冯婉桢:这都是为他将来进入小学以后,对他很好的去适应学校的,这样的一种生活,是一种积极的帮助。

【教育部出台幼小科学衔接指导意见】

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出现的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

《指导意见》强调,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题4)《指导意见》提出了“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同时,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对于完善 家园校 共育机制问题,文件中也有明确指导方向。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 家园校 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

【新闻观察:幼小衔接——变“陡坡”为 “缓坡”】

现阶段的幼小衔接存在什么问题?

为什么针对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过渡出台专门指导意见?说明超前教育这个问题已经很泛滥,也很严重了。尽管国家之前出台了多份文件,要求小学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注重幼小衔接,但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以及市场机构贩卖焦虑等等多方因素,依然促使家长们催着孩子“抢跑”,这不仅破坏了幼儿自然生长的原生态,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所以,教育部这个时候才会再次发文再次强调,再次明确。

现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学习的压力已经下沉到幼儿园,大班在小学入学前的一个学期,班里的幼儿所剩无几,都忙着去上各种学前辅导班,为一年级的知识学习做准备了。 说起来,家长觉得冤,我也不想“拔苗助长”,要不是怕赶不上小学的学习进度,我凭什么要花钱、花时间陪孩子上各种学前班? 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老师也觉得冤,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我只管做好分内的事,至于怎么衔接,衔不衔接得上,怎么能怪我呢? 至于孩子们,那就更冤了,小小年纪就疲于奔波,轻松学习、快乐成长成了一句空话。

对于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幼小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你怎么看?

其实呢,入学准备教育有它的科学规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应该包括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不应该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该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在这方面,幼儿园大班老师和小学一年级老师都责无旁贷。幼儿园大班老师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要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家长们也大可不必过于焦虑,毕竟孩子的学习生涯是漫长的,你抢跑一时又如何?何况还会违背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过早背负不必要的学习压力,甚至减弱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那样就更得不偿失了。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