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发布法治社会建设“十大行动”
今天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全市法治社会建设会议昨日召开,发布厦门市法治社会建设“十大行动”,并同时启动全市“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
“十大行动”的出台实施,是我市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全市各级各部门将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精心筹划的活动,为市民群众带来丰盛的法治宣传大餐,让宪法精神走入千家万户。
统筹推进
以“十大行动”为抓手 补短板创特色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完善社会领域立法”“有效维护行政执法相对人合法权益”……为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厦门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十大行动”有关意见。
据了解,“十大行动”聚焦全民法治观念铸牢、高质量立法、执法司法公正、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等内容,共30条措施,以定质定量的方式,明确了具体要求。
譬如,在实施执法司法公正感受度提升行动中,我市将深化拓展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创新利用行政指导、提醒、警示等方式推行柔性执法,适时梳理制定公布行政执法目录清单和裁量权基准。在实施法治文化软实力培育行动中,明确至2025年要实现每个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阵地。在实施促进企业发展法治护航行动中,我市将多点发力推动“法律服务进千企惠万企”活动走深走实。
“法治社会建设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十大行动”为抓手,厦门将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在推进法治厦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深化改革、创新突破,形成符合时代特征、体现厦门特色、具有典范意义、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
创新实践
法治建设惠及百姓生活
近年来,厦门以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为目标,以落实法治领域改革为动力,以深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化,取得积极成效。
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立足鹭岛特色,聚焦群众需求,我市不断壮大“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服务队伍,涵盖金融、教育、医疗、新业态行业等诸多领域,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青年学生、快递小哥等相继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播撒法治种子。规范化、项目化、品牌化的“蒲公英”普法服务切实提升普法宣传工作的质效。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市税务局、市司法局等部门联合举办“DOU在身边”系列抖音普法短视频征集活动,征集的短视频浏览量超过340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税收普法宣传影响力。思明区成立“蒲公英”益企法治工作室,整合各方法律服务力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法律服务,成为司法益企惠企的重要平台。省、市、区“三级联建”的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为一体,汇聚厦门相关领域律师专业团队和人才,设置“名所”“名师”坐席,面向全省商事主体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公共法律服务。
在昨日的会议现场,市教育局、市医保局、厦门海关、湖里区和翔安区等5家单位交流了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法治医保、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法律服务等领域的经验和成效。
目前,厦门已经实现市直属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全覆盖。“未未同鹭人”校园普法志愿服务项目涵盖讲师团、心理咨询师、法律援助律师、合适成年人和青少年司法社工等五大资源库,陆续开展627场次法治宣讲,线上线下受众达1700万余人次。每年12月举行“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和宪法晨读活动已经是厦门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市医保局根植法治思维,提升依法决策“驱动力”,在全国首创总额预算下的门诊按分值付费支付体系,将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由住院板块拓展至门诊领域,这项举措获得福建省改革创新项目评审第一名。
厦门海关在法治化框架下,制定促进贸易便利化35条措施,助推厦门连续3年列入全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同时,通过出台服务产业发展措施、创新出口产品检验等举措,有力促进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在湖里区,“德法润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发挥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职能作用,联动政府与社会资源,汇聚家庭家风家教协同建设合力,有力地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在翔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公共法律服务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德法共治意识,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果,为群众提供常态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公益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赋能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形成了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公共法律服务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融合工作新局面。
相关
厦门市法治社会建设“十大行动”
一、实施全民法治观念铸牢行动
强化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强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法治观念养成社会支撑。
二、实施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建设提质行动
完善社会领域立法;强化公众参与立法;促进社会规范建设。
三、实施执法司法公正感受度提升行动
有效维护行政执法相对人合法权益;强化公民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构建公众参与重点人群教育帮扶新格局。
四、实施公共法律服务拓展行动
积极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涉台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水平。
五、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推动普法理念与法治实践相融合;不断壮大社会公益普法力量。
六、实施法治文化软实力培育行动
推进法治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融合;传承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七、实施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效强化行动
持续夯实矛盾纠纷化解基础;持续优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八、实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强基行动
全面推进村(社区)依法治理;着力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大力培育乡村法治力量。
九、实施促进企业发展法治护航行动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健全完善涉企法律服务。
十、实施网络空间治理法治赋能行动
深化网络空间生态净化治理;加强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强化网络空间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