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观察:聚焦厦门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厦视新闻 2024-10-24 20:22:22

2024-10-24 20:22:22

市民政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六月我市老龄化率为14.9%,全市97%以上的老年人主要养老方式为居家养老。近年来,我市探索出不少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努力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做饭愁、吃饭难”这一关键问题。来看记者一线观察。

【同安五显四林村:七旬老人的免费午餐从何而来?】

上午十点多,同安五显镇四林村的老人陆续走进村委会旁的农村幸福院。前厅里十分热闹,老人们有的围坐聊天,有的走进服务站测量血压,而后厨里也是一片忙碌,工作人员正忙着分装独具闽南风味的咸饭。没过多久,老人们就开饭了。

同安区五显镇四林村村民:吃得好啊,他们服务也很好,对我们这些老人都很好,我们家里两个老人自己就不用煮了。

同安区五显镇四林村村民:每天大概我们现在三菜一汤,两个荤的一个素的,有时候炒米粉,有时候炒面,还有做一些咸稀饭,调整大家的胃口,幸福院办起来我们觉得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很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从2019年起,每周一到周五,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在这里吃免费午餐。村党总支书记叶大柱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每人十元餐标计算,四林村8个自然村每天来用餐的老人近两百位,各种费用一年需要近60万元。那么这些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同安区五显镇四林村党总支书记 叶大柱:除了政府的补助以外,我们从社会上四面八方来的爱心,辖区的一些企业、爱心人士,都会对我们幸福院定期进行爱心捐赠,很多老人自己种菜,有时候会捐一点吃不完的鸭蛋鸡蛋,还有各类蔬菜,大家共同出资出力,这是我们乡风文明的传承。

政府补助、社会参与、全村互助,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四林村农村幸福院成功探索出一个良性循环的运营模式。叶大柱告诉记者,根据村里老年人的增长情况,村两委正在筹建新的农村幸福院。

不同于农村幸福院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集美区后溪镇则通过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建立“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服务体系。

社工:今天13份餐。

【“中央厨房+助餐点” 集美后溪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中午十点多,集美区后溪镇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社工们带着打包好的餐食,陆续送往镇上14个村(居)助餐点。有的老人现场取餐,对于出行不便的老人,工作人员则会送餐入户。此外,也有不少老人选择到照料中心就餐。记者了解到,这里一楼餐厅每天中午提供7到8个菜,费用为10元和15元两档,9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人群可免费就餐。

集美区后溪镇居民:很方便,服务态度好,四菜一汤,有时候有肉,有时候有鱼,因为我是退役军人,中午这一餐就不要钱了。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设立敬老餐厅近500个,其中长者食堂59个,社区助餐点435个,去年供餐总量约220万人次。计划每年新建6-8个长者食堂。到2025年底,我市将实现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城乡全覆盖。

刚才大家看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居家养老就餐服务就是我市近年来持续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具有厦门特色养老服务的生动实践。解决了吃得好的问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该如何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居家养老群体的生命健康安全又该如何保障?

【引进专业机构 基层养老服务不断优化供给】

不仅是“食堂”也是“学堂”,集美区后溪镇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除了提供就餐服务,一楼还配备了健康服务、娱乐、学习等场所。每天上午九点开始,工作人员会组织各种活动,辖区老人定时参加打卡还能领取小礼品。照料中心通过引进第三方机构提供家门口的“适老化”服务,不仅让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也让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更加完善。

集美区后溪镇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工督导 吴杏群:对于老人来说,他能够在家门口就近享受,根据他自己的状态选择养老的服务产品,帮助老人跟他的家庭减轻养老压力,同时也为我们基层的相关部门解决辖区内的老人养老问题提供一个专业化的方案。

【老年人的“24小时邻居”:探索守护居家养老群体生命健康新路径】

今年六月,我市入选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根据试点计划,2025年底前,我市将大范围推广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便捷安全的基本养老服务。“邻安康”长者守护平台建设是我市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出的守护居家养老群体生命健康新路径。这个依托智慧民政打造的“24小时邻居”可以通过“平台+终端”的衔接配合,运用毫米波雷达感应设备,在不对老年人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全天候实时采集回传体征数据,如果发现居家老年人身体出现异常,会在5-10秒内触发警报发出预警信息,平台24小时值班人员将同时通知家属、助老员、急救车等,协调多方力量联合上门救援,化解风险。

厦门民昱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邻安康”平台工作人员 石凤阳:平台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AI算法,持续监测和演算老年人的身体姿态、身体健康等变化情况,截止到目前,我们平台优先服务了全市500多位孤寡、独居 留守等7类特殊困难老年人,累计触发并处理了预警信息2000多条。

【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居家养老也能享受“数字红利”】

据介绍,未来平台还将由民政部门提供兜底保障,为全市1.4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并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向全市社会家庭老年人服务。此外,我市还建成全市统一的“鹭邻享老”智慧养老平台和运营中心,开通“3500011”24小时养老服务热线,建立全市养老大数据库,集中调度全市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种类多样的智能化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集美大学法律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巨东红: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来更好地回应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我们厦门市探索从最困难的群体开始,逐渐蔓延到有需要的群体,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智能时代的优势,让这种(养老)服务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