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失去客观真实 “第三方测评”破坏公平竞争
第三方测评博主涨粉迅速 消费者:可信度有待考察
今年的“双11”网购促销活动已拉开帷幕,许多消费者已经开启了“逛逛逛”和“买买买”的购物模式。相比线下购物,网购有一个本质上的缺陷,那就是无法现场感受或体验商品。于是,第三方测评成为不少消费者网购决策的参考。那么问题来了,线上的所谓测评博主们给出的测评结果是否靠谱呢?消费者是否相信测评结果呢?先来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主播:这玻璃除雾剂真的有效果吗?来直接开测。据说是切东西不粘连,而且非常适合女士,来咱打开看看。
相信不少网友经常能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这样的视频,视频当中的体验者,就是所谓的网购测评主播或博主,也就是在消费领域常说的第三方测评。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自行对商品各方面特点进行比较,并将结果通过自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进行发布推广。
主播:直接喷在毛巾上面擦就可以了,好,再来喷雾试一下,给大家看一下真的有效果,一点雾都不起。还可以,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难用,但是(商家)他说这个不粘,绝对是粘的,看片片都粘。
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测评博主靠着长期制作发布网购商品测评视频迅速增粉,有的博主粉丝近百万。还有许多主播或博主经常推出各类测评红黑榜、必备好物清单以及避雷清单等种草词汇。不过仔细翻查网友评论可发现,有的测评结果获得网友认同,有的则认为博主在骗人,是产品商家请的托。
消费者 蒙女士 :我觉得可信度80%,因为有一些还是真的没有什么效果。
消费者 母先生:不会跟着(测评)买,有些东西它是可以合作的。
第三方测评需警惕:商品测评“踩一捧一”被法院认定虚假宣传 判赔4.5万元
此前,苏州市的司法部门还公布了两起,与第三方测评纠纷有关的司法案例,我们接着来看。
根据苏州中院披露的信息,去年7月,作为某防晒衣品牌方的无锡两公司发现苏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在没有科学依据的前提下,以较随意的方式对其生产、销售的防晒衣的“防晒力”进行对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题为“看成分(科学)选漂亮的防晒服!超简单巨实用!”的测评文章,将不同品牌的8款防晒服编号标注,并以该品牌防晒衣“面料厚实、发货较慢”,另一品牌“冰感十足、防晒强”等内容,引导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其他品牌。法院认定该测评文章的相关数据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容易误导公众、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故而判决被告公司停止案涉行为、赔偿4.5万元。
今年4月苏州互联网法庭发布《审判工作白皮书》也曾披露过一起测评引发的网络纠纷,去年,全网累计粉丝量3000多万的电商从业者于先生,在直播中推广乳胶床垫等产品后,苏州一家公司运营的帐号针对这些产品发布了三条负面测评视频。事后,于先生就将苏州这家公司起诉到了苏州互联网法庭。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向于先生赔偿23000元,并公开赔礼道歉。
苏州互联网法庭负责人 吴娅 :法院经审理后发现,被告在发布测评视频之前,并没有对产品进行实际的测评。属于未测先评,而且(被告)在发布视频的时候,不必要地使用了原告的肖像,构成了对原告名誉权与肖像权的侵犯。
中消协发布提醒:“双11”网购促销开启 “第三方测评”信息理性辨识
眼下正值“双11”网购促销季,面对第三方测评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中消协也适时发布了消费提示,“第三方测评”可以提供参考,也可能因“跑偏”、“变味”而误导消费者,大家应该理性看待互联网促销活动和商品测评类营销信息。
中消协认为,第三方测评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也可能因跑偏、变味而误导消费者,因为一些第三方测评账号披露的测评过程全靠主观评价,缺乏科学的测评方法,无法提供真实可信的实验凭证。
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外宣传部主任 李佩霞:一些博主、主播的点评话术充斥着必入、智商税、谁买谁后悔、错过等一年等词句,看似情真意切,其实套路深沉,不仅误导消费者,有些还涉嫌不正当竞争或者是商业诋毁。部分第三方测评账号为了商业利益变身流量代言人,打着科普、分享的旗号实则为营销、带货,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另外,不少第三方测评账号本身就经不起测评,许多是不能承担责任的自然人,让消费者在维权上面临难题。中消协提醒大家,网购时如果确实需要参考测评信息,应聚焦自己和家人的真实需要,不迷信流量,不尽信流量。
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外宣传部主任 李佩霞:消费者在浏览相关测评信息时,对于评论吐槽意见较多、带货推销倾向明显甚至有失公允的,要及时搜索查证、自觉远离;针对偷换测评概念、测评结果自相矛盾等涉嫌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可保留证据向相关互联网平台和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依法主张自身权益。
【新闻观察:失去客观真实 “第三方测评”破坏公平竞争】
对于“第三方测评”,消费者是期望通过这些测评,在海量的商品信息中获取客观、真实、有用的参考,从而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然而,近期一系列事件却让我们看到了“第三方测评”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出现商业盈利的考量,刻意影响消费者的选择,甚至采取“捧一踩一”的手段,这样的第三方测评,其实是一种不道德且违反市场规则的,严重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客观真实是“第三方测评”行业的生命线,也是市场竞争的底线红线。测评博主和机构应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客观公正的原则。
另外,面对“第三方测评”行业的乱象,规范行业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作为测评内容展示窗口的平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平台应加强对测评博主的审核与管理,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和考核标准。同时,要加强对测评内容的监管,确保测评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对于那些存在虚假宣传、“捧一踩一”等不良行为的测评博主,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如限流、封号等,以维护平台的良好生态。其次,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第三方测评”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此外,行业组织也应积极发挥作用,组织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共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参考。
最后,市场确实对“第三方测评”有需求,在网络信息繁杂、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商品的真实情况,“第三方测评”以其看似客观中立的“使用者视角”,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参考,帮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做出选择。那么此时,行业和商家该如何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对于行业来说,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同时,行业内部要加强自律,形成良好的行业风气,对于违反规定的测评机构要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行业的声誉。只有行业和商家共同努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才能让“第三方测评”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