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建设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托起最美“夕阳红”

厦视直播室 2024-10-18 21:32:25

2024-10-18 21:32:25


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 增强老年患者就医获得感

今年10月是第15个全国敬老月,主题是“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会”。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病有所医”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厦门市医疗机构陆续设立老年医学科,大力推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持续提升老年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开设老年慢病多学科门诊 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老年慢病通常具有病程长、恢复慢、多病共存的特点。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针对老年人患者的健康需求,常态化开设骨质疏松、记忆障碍、三高等特色门诊。医院的老年病科还牵头开设全市首家老年慢病多学科门诊,面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常见慢病的老年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疗服务,免去多次挂号、多科看诊的烦扰。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老年病科执行主任 袁颖:我们老年病科,同时(联合)营养科、康复科、药剂科、心理科以及护理团队,这样共同组成“老年慢病MDT(多学科)”门诊。我们(老年病科)病房也会(准备)助老服务箱,以备老人在就诊过程中的不时之需。

厦门市中医院:优化老年患者就诊流程 提供舒适便利就医环境

厦门市中医院门诊大厅入口,“老年患者优先就诊流程”的指示牌清晰醒目。医院不仅设置了老年患者优先窗口,还为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就医开通绿色通道。在挂号、缴费、取药、检查等环节,安排专人引导和协助,为就医遇到困难的老年患者提供帮助。

市民 潘女士:现场取药的话,(老年人)优先窗口很方便,有时候还可以用中药代寄,非常方便。

市中医院老年病科行政副主任(负责人)、副主任医师 柯志福:我们还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比如清晰的指示标识、无障碍卫生间、轮椅等,方便老年患者行动。我们还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向老年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和老年医学科建设。全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超80家,创建比例达93%,其中基层卫生医疗机构100%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全市公立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100%设立老年医学科。

厦门市持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

除了提升老年患者就医的获得感,厦门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也积极探索。今年以来,厦门以入选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为契机,把强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出台相关政策等方式,推动厦门市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

数据显示,全市现有养老机构44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5家、农村幸福院151家、居家养老服务站446家、敬老餐厅419家,各类养老床位总数约1.9万张,从业人员超3800人,实现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与此同时,我市还构建起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新格局。

出台《厦门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共享

政策方面,我市在《福建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出台《厦门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凌云: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福建省是列出了26项,厦门市是列出了29项。为全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购买幸福安康险;为经济困难的低保低收入的老年人、80岁以上的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我们现在累计完成了近4000户的养老床位建设。

到2025年底 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将基本健全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当前,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总体上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在普惠性养老机构建设、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聚焦失能、残疾、无人照顾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通过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形式,推动解决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凌云:确保到2025年底,全市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能够基本健全,基本养老服务的清单不断完善,根据实际的需要我们会做调整。通过每年6至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来落实我们老百姓的需求。

新闻观察:建设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托起最美“夕阳红”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胡兰兰,首先,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着老年群体能否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对此,你怎么看?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现实课题。毕竟养老问题不单只是老年人,及其所在家庭的问题,而是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生活需求、不同支付能力人群的养老需求,就必须建设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也要激活多元化养老服务市场。

纵观目前的发展,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近年来,我市不同养老模式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让老年人享受到便捷的“点单式”服务。包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样的适老化改造项目,也是让老年人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还有“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依托社区支持让老年人不必住进养老院,也能享受专业化照料服务等等。这些都是从以往单纯的家庭养老或社会养老,向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多元主体责任共担”的方向转变,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以及发展方向。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方向是对的,但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要持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是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都是难而正确的事情。这其中的一些难点或者说短板,也是需要不断克服的。

这确实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养老服务市场的难点痛点依旧存在,比如专业人才的不足,融资困难和准入机制等问题。这些短板一方面需要多方发力,对症下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养老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便利化,让老年人有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

另一方面,我们要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不是仅仅解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将老年人看作被关怀、被照顾的对象,把老年人“养”起来。而是让老年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充分实现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要重视调动老年群体的创造性,充分发挥老年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让老年人不受歧视、平等而充分地参与社会。所以从客观层面,我们从机制体制,到硬件条件等方面,尽可能为老年群体创造更好养老、助老环境的同时,从主观层面上,大众也要转变对待老年群体的观念和态度,才能真正做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