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老有所学”需增加资源量

厦视直播室 2024-09-13 21:18:43

2024-09-13 21:18:43

厦门老年大学新校区全面建成启用:面积为旧校区6倍 可同时容纳3000名学员上课

新闻头条我们来关注老年教育的话题。老年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老年人把文化养老,当成了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方式,老年大学也因此越来越供不应求。去年以来,厦门老年大学新校区的建设进展,就一直备受关注,继去年新校区一期建成投用后,今天上午,厦门老年大学新校区二期也正式建成投用了,这意味着厦门老年大学新校区全面启用。一起去看看。

副市长廖华生出席启用仪式并为学校揭牌。

新投用的厦门老年大学新校区二期主要包含学校主门厅,以及一栋高24米,涵盖大礼堂、多功能展厅等空间的主楼。其中,大礼堂挑高17.4米,采用了预应力梁,让空间更加开阔, 并设置有450个观众座位。

厦门老年大学新校区位于禾祥西路与斗西路交叉口,总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是由旧校区及相邻地块扩建而成,面积是旧校区的6倍多,可同时容纳3000名学员上课,有效缓解老年人教育“一位难求”的供学矛盾。新校区具有适老化、智能化、园林化特色,包含图书馆、书画活动室、医务室等配套设施,还有舞蹈厅、钢琴教室、烹饪教室等特色教学空间。

厦门老年大学学员 郭丹青:我是厦门老年大学历经10年的老学员了,当时(课程)的席位是一席难求,校舍也比较局限比较老旧随着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给老年大学做了扩建,如今真的是焕然一新,学系学科增加了很多。

新学年,厦门老年大学办学规模与课程设置再创新高,课程总量达145门,开设300个教学班,学员人数超1.2万人次。

厦门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李龙波: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优化课程设置,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在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上全力以赴,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刚刚新闻中提到,秋季新学年,厦门老年大学招收的学员人数超过1万2千人次,但这个数字还不足以覆盖有此需求的老年人。为了满足更多老年人“文化养老”的需求,同时方便老年人就近“文化养老”,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老年大学基层社区教学点的建设。去年发布的《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就明确,要着眼于基层教学点,从“场所利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撑,支持把老年大学办到老年人家门口,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学堂

现如今,我市基层老年大学教学点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让老年人能就地、就近学习,还为老年人构筑起老有所为的精神家园。

翔安老年大学鼓岩教学点:提升环境丰富载体 更好服务银龄学员

走进翔安区 老年大学 鼓岩社区 教学点,电吹管班的“老同学们”正在学习乐曲演奏。 在区老年大学的支持下,这里配备了专业老师8名,同时聘请部分社区退休教师和干部职工参与教学。 今年秋季,这个老年大学教学点里,合唱、太极、二胡、电吹管等8个种类的课程班共吸引社区320位居民报名,每月每班会进行4次授课。

社区居民 刘永宁:把教学班办到社区家门口,一个方便了我们老同志学习出行,开展的课也比较适合我们这些老年人,大家就学得很感兴趣。

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老年大学鼓岩社区教学点还高效统筹多种资源,吸收“银龄”学员们的建议,不断丰富活动载体。

翔安区金海街道鼓岩社区党总支书记 彭天河:除了平时的上课,还会组织我们学员去参加比赛跟演出,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年暑期我们社区(教学点)硬件改造,向上级部门争取了加装电梯,利用暑期进行施工,秋季开学我们老年人上课更加方便了。

普惠、公益的优质教育资源,全方位辐射、全方面服务老年群体,不仅让老年人拥有斑斓多姿的生活,还拥有更为广阔的老有所为天地。

海沧老年大学孚美教学点:发挥人才反哺作用 扩大课程规模

位于海沧区东孚街道的孚美社区,近半数小区是引进人才住房小区,不少高素质人才退休后在社区颐养天年。海沧区老年大学 孚美 社区教学点在充分了解学员情况后,发挥人才反哺作用,将优秀学员转化为老师,扩大课程规模。

海沧区东孚街道孚美社区党总支委员 胡春恋:我们就从学员当中挖掘人才开设公益课程,他们也非常热心。目前有23个班级,有一些公益课程的老师,有来加课的话一周也可以上两次课程。

硬笔书法课程教师 郭清燕:当老师又当学员,我觉得社区的这种氛围挺好,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有这个平台,能让我们老有所乐。

打通老年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也让“文化养老”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年朋友的欢迎。(包装)截至目前,我市基层老年大学教学点已达584个,其中区老年教育教研室6个,镇(街)老年学校45所,村(居)老年学堂533所,构建起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实现老年教育版图全市覆盖。各教学点累计开设各类课程2093门次、13498个班次,服务学员超31万人次,托举起老年人美好晚年生活。

新闻观察:“老有所学”需增加资源量

文化养老资源的增加,能够折射出什么?对于文化养老未来发展,你有哪些看法?

“老有所学”需增加资源量

“老有所学”的需求增加,首先从侧面反映出厦门“老有所养”取得了一定成效。老年人基础养老问题解决后,才会有更多文化养老需求。在文化养老层面,如今我们还是在积累“量”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去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其实文化养老项目更需要结合社区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上课。

如何实现老年人家门口就有课堂?我觉得不仅仅是在社区里增加硬件设施那么简单,有教室还得有老师来上课才行,要把现有资源真正利用起来。尤其是如今基层社区已经容纳太多功能,在一些场地资源有限的社区里,一味的增加服务,不仅给社区增加负担,老年人获得的学习资源也不一定能够保障品质。所以,这样的资源如何增加,可能需要涉及到的多部门来协调,并探索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做法。

此外,我觉得文化养老还是要深度融入社会。老年人学有所成之后,是否可以将学习到的成果再次融入社会呢?新闻中我们看到,有些优秀学员变成了老师,这就是很好的资源反哺。这种反哺能否更加深入到其他领域中?在老年人有意愿和有能力的条件下,如果他学习到的技能能够再次融入社会,或许老年人会更有成就感。反过来对于社会某些领域也是一种资源补充。当然,我们不是说要让老年人再去工作,而是在尊重大家意愿的同时,实现双赢的效果。

深度融入社会 文化养老资源可开展市场化探索

目前,文化养老资源基本都还是政府主导,这一块内容是否可以市场化探索?我觉得整个养老行业也可以思考一下。如今基础养老服务已经有不少社会资本进入,也有不错成效。那么,文化养老其实也可以适当进行市场化探索。打开思维,说不定这也是“银发经济”中的一片蓝海。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