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应届生”身份松绑和放宽能有效缓释就业焦虑

厦视直播室 2024-08-25 21:16:51

2024-08-25 21:16:51

来看头条,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民生大事,为保障这一群体就业,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公务员、国企及事业单位的岗位招聘不断向应届生倾斜,部分地区国考中仅限应届生报考的岗位,一度占比高达近七成。这也导致一些大学生为了保住应届生的身份,选择缓就业、慢就业,甚至主动延迟毕业。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应届生慢就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9.1%。

“应届生”身份太珍贵反成负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2.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延毕不为别的,就是希望保留应届生身份。原本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利好应届生的就业政策,正在成为许多人的负担;也让一些求职者,过度看中凭借“应届生”身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一起来看。

怕失去“应届生”身份 大学生求职慎之又慎

暑假正在北京实习的大学生小冯开学后就将升入大四,面对马上到来的秋招季,她说自己已经做足了准备,打算全力冲刺,争取利用应届生身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2025届毕业生 小冯:一些岗位它可能对于应届毕业生,它的要求可能会相对低一点,相当于有一个绿色通道,一些央企国企,他们还会专门对应届毕业生开校招。

就像小冯所说,无论是国企、世界500强企业还是互联网大厂,基本上都有校园招聘,且只面向应届生。对于应届生求职来说,参加校园招聘是最优选择,也是进入一些名企的高效方式。这几年,不少被认为是“铁饭碗”的工作,也在招聘方面向应届生有所倾斜。比如,2024年国考计划招录3.96万人,其中2.6万个计划专项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占比近65.7%,比去年增加1000个定向岗位。地方招考也有相同的趋势,广东、湖北等地应届生招录比例超过40%,北京、浙江等超过50%。

然而,热门城市的落户便利、考公考编中的“专属”岗位、企业的“校园招聘”通道……这些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待遇”,反而成为许多应届生焦虑的来源。

2025届毕业生 小冯:师哥师姐也提醒过我们,就是说你一旦选定了一份工作之后,你和那个用人单位,比如说签了什么合同协议,他们给你缴纳了社保,这时候你的那个应届毕业生身份,其实就失效了,万一就是说这个工作你觉得可能不太适合,或者是不太喜欢,这时候你如果想要再去重新找工作,那你就没有应届毕业生这个身份优势了。

各地身份认定标准不同

按国家相关规定,高校毕业生从毕业之日起两年内为择业期,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以享受应届毕业生同等待遇。然而对应届生的身份认定,不同省份、不同单位存在不同的标准,用人单位、毕业生、社会上对应届生身份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有的以毕业时间为限制,也有以工作经历和社保缴纳记录来判断。一般来说,应届生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后,社保的缴纳记录就证明其已落实工作单位,档案和组织关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部分岗位有着“交了社保就不算应届生”等不成文规定。

淡化“应届生”身份 能为更好就业加分吗?

面对这种“越保护越难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些省份的人社部门发文,调整了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那么,这样的调整能为应届生更好就业加分吗?我们接着来看。

多地放宽认定标准 调整范围有所不同

早在去年7月,福建省人社厅就率先表示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招考中,上年度毕业生具有工作经历以及社保缴交记录的,可报考应届生岗位。

今年,山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人社部门也陆续发文,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事业单位招考中,不再审核应届生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除了体制内的工作机会,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在2025届校招要求上,也放宽了应届生毕业年限。例如腾讯2025年校园招聘对象的毕业时间放宽至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阿里淘天集团2025届校招招募顶尖人才的毕业时间条件,也放宽到2023年11月至2025年10月期间。

2025届毕业生 小冯:这个政策的放宽相当于试错成本有所降低,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去充分考虑,找到合适的工作,另外据我所知,我有一些同学,他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就是因为一些原因被企业辞退了,可能也不是他本身的原因,但是如果你被辞退之后,如果还属于应届生身份,其实就是一种保护。

专家:“放手”或是更好的保护

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表示,设置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初衷,是对工作经验与社会经验较为缺乏,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区别化保护,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但近几年,部分学生为享有应届毕业生的政策优惠,毕业后不就业、缓就业,这些都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此次多地人社部门对应届毕业生身份认定的调整,是根据新的就业要素和环境变化,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的良好开始。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 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特聘专家 陈璐:从学生的角度看,可以让他们放下包袱,积极就业,给予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相关就业优惠政策,将惠及更多青年群体。从高校的角度看,也有利于深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助推高等学校,从关注毕业时的静态就业,转变为关注毕业后的中长期就业及毕业生发展情况,倒逼高校更加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家还认为,淡化应届生身份,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关注应聘者的综合能力,有助于为青年人创造更平等的就业竞争环境。但同时,也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以积极心态做好准备,最终方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陈志俊:应届生在求职时,可以更多关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积极获取实习和兼职经验,打破“应届生”的单一标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个人形象。同时也希望企业更关注人才的长期发展潜力,在淡化“应届生”标签的同时,为其提供更灵活、更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提升内部人才的识别和培养能力,帮助应届生更快进入社会。

新闻观察:“应届生”身份松绑和放宽能有效缓释就业焦虑

下面是新闻观察环节,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高曦。这几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属实不易,您怎么看最近一段时间各地调整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一事?您觉得这其中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呢?

就业市场本身的供需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巨大的改变,“考公考编”能够吸纳的毕业生,始终十分有限。应届生身份松绑和放宽,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关键点并不是调节就业市场本身,调节的是年轻人的就业心态。在没有对就业市场本身进行太多干预的情况下,应届生身份松绑和放宽改变了个体的选择范围和准备时间,让毕业生们在找工作与“考公考编”之间,不再是倒计时飞速流逝的一道单选题,也不是一条难以掉头的单行道。

所以,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面对依然存在的就业总量压力,应届生身份逐渐松绑和放宽是一个趋势。因此,应届生身份目前没有完全取消,概念上却在发生微妙的偏移。从“白纸一张的新人”到更广泛意义上的“年轻人”,“应届生”与其说是一个用人概念,不如说现在更像是一个社会保障群体。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当应届生身份的区别被淡化,对应的特殊“福利”也可能会随之淡化。反过来说,更多群体也因此得到了更公正的竞争机会。

这项政策今后在推行落地的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地方是非常值得重视和关注的?

此次多地放宽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看似是把更多刚刚走出校园的学子们纳入到应届生这顶“保护伞”下,实则更明确的用意是:对应届生逐步“放手”,尽可能地将其推向市场。刚才新闻里我们也有听到,放宽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可以让这种“就业保护”有所松动,有效降低应届生就业的“试错”成本。但从长远来看,真正有益于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仍然是取消针对“应届生”群体在招聘时的特殊“关爱”政策。这样一来,可以降低大学生对于招聘保护的心理依赖,注重在校期间的专业水平提升、实习经历的丰富……在根本上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将更有利于构建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让更有能力的人找到更合适的工作,从根本上促进就业。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我们呼吁对大学应届生的就业“放手”,但绝不是“脱手”。社会应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确保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不会因缺乏指导或资源而陷入困境。比如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定位等方面的指导;对于离校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高校和地方政府应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持续跟踪他们的就业情况,提供必要的就业援助;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如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为他们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