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研学游持续火热 广度深度高度明显加强
来看头条。进入暑假,“研学游”成为热门,全国各大高校、博物馆、科技馆里,都活跃着研学队伍的身影。今年暑期的“研学游”市场状况如何?呈现出哪些新趋势?我们一起来看。
特区记者从厦门多家旅行社了解到,进入7月之后,出游的预订、咨询量都上升了15%。其中,以亲子家庭为主的私家团研学游成今年暑期的热门。国内游以北京、贵州、云南、新疆等为主要目的地,日本、新加坡以及欧美等国家也受到了不少亲子家庭的青睐。
携程旅游体育路店负责人 张毅:今年的研学,整个订单量,咨询体量比较高一些,同期增长比去年增了好几成,长线的研学,一个是欧洲,还有一个是美国。
需求更理性 竞争更激烈
记者观察到,研学市场需求旺盛的同时,理性成分也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是“只选贵的”,开始关注研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伴随需求的不断升级,研学赛道的竞争也更趋激烈。承办研学游的主体从早期的旅行社、教培机构开始朝多元化发展,初创企业、上市公司甚至托管机构、网红主播也纷纷入市。艾媒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0000多家,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
市场细分更专业 场景再“上新”
面对社会需求的理性和多元,研学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市场细分更为专业,除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传统人文自然景观类研学项目外,中医夏令营、非遗研学游等一些小而专的项目受到追捧。在贵州丹寨县欧东花非遗苗绣博物馆,研学旅游团的40多名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进入馆内参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穿针引线体验刺绣技艺。
贵州丹寨县欧东花非遗苗绣博物馆馆长 龙永明:我们的非遗研学体验项目,除了苗绣体验之外,还有一个旅拍的换装,苗服换装,更有体验感。
研学团队学生 胡秒涵:今天我们来看了这个苗绣,感觉这个苗绣很漂亮,我们现在也上手尝试了苗绣,过程也特别复杂。
行业品牌化显现 各地打造研学品牌活动
同时,研学游的行业品牌化也开始显现。不少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市场认可度高的跨区域、大品牌机构,各地文旅部门也在大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研学品牌活动。例如,从今年5月初开始,海南就策划启动“海岛夏令营 研学游天涯”主题活动,并推出12条精品研学线路。
海南省旅游协会研学行业分会秘书长 谢祥项:以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为主要特色的航天研学,以三亚种子实验室为核心的南繁研学,也包括我们自己特有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样的一个雨林研学,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深海科技,我们整体的研学旅游资源和研学旅游产品,还是比较丰富的。
研学游的热度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根据此前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部分研学游存在研学效果达不到预期、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出行食宿存在隐忧、师资存疑等问题。
“研学游”如何避免“踩坑”?
那么,在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研学产品时,家长们又该如何选择呢?这份《研学游避坑指南》请收好。
专家介绍,家长在挑选研学产品时,应先选择有旅行社资质的企业。
江苏泰州市消保会秘书处秘书长 黄实益:特别是一些不太知名的培训机构,或者旅行社推出的一些项目,还是要进行一些甄别,一些选择,货比三家不吃亏。
在签订相关合同时,家长一定要详细查看合同条款,面对霸王条款要及时与商家协商修改,不轻易相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妥善保存好相关消费证据。
广西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秘书长 韦俊:要详细地了解我们这个夏令营产品所需要服务的内容,包括它的活动的安排以及活动的各项事宜,了解和比对,服务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权利。
此外,家长还要了解带队师资,包括师资配比和教师资质。师资配比方面,市场上的主流比例一般是在15比1、20比1,甚至10比1;但也有一些企业、特殊团队为了实际情况,可能会压缩到30比1或者40比1,老师的人数越少,就可能存在服务不及时的问题。
广西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秘书长 韦俊: 我们在了解产品的同时也要看一个是师资比例是多与少,第二个是师资的资质又是什么,帮助我们的家长更好地了解这个产品真实的一个情况。
为推动研学游课程“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日前,浙江省发布《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南》,对研学旅行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规划实施”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带团师资方面,近日,人社部发布公告,将“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一职业名称变更为“研学旅游指导师”,业内人士对这一字之差进行了解读:旅行的概念要大于旅游,所以此前会导致众多非旅游部门介入到“研学旅行”这一行业;变更为“研学旅游”之后,或许会将这一职业更有指向性地归口到文化和旅游部门专门管理,有助于规范“研学旅游指导师”的考证和工作,提升研学旅游市场品质。
新闻观察:研学游持续火热 广度深度高度明显加强
主管部门纷纷出招,说明研学游中的乱象还是不少,如何进一步规范呢?我们说研学游,又要研学,又要游,如何让孩子学得开心,玩得尽兴呢?我们来请教今年的新闻观察员巨东红。
与传统的家庭旅行和参团旅游不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阐明了中小学研学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将研学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健全经费筹措机制,建立安全责任体系。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今年暑期的研学“火爆”,携程集团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研学游延续去年热度,相关产品增长七成。厦门研学机构、研学基地也迎来暑期研学热潮,从特点上看,广度、深度、高度都明显加强。广度:研学的中小学生人数多,地域广,从宝岛台湾到新疆、西藏,都有学生来厦门研学;深度: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更要下马看花,学到真才实学成诉求,科技、人工职能、非遗文化等成为研学热点;高度:行业更卷了,要设计有针对性,合理性、吸引力的研学项目。
浙江省印发《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南(试行)》主要的目的是确保研学旅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将旅行和研学区分,为规范研学市场,提升研学的深度、高度。指南提出研学旅行课程突出教育性、体验性、综合性、现场性,开展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践行了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指南》提出了不同评价的内容维度,体现了差异化。在小学阶段,侧重于评价博物致知、自我管理、沟通共处等目标是否达成;在初中阶段侧重于评价自身认知、实践解决、个性创意等目标是否达成;高中阶段侧重考察服务社会、思维物化、创新发展等目标是否达成,分类精准推进研学工作,值得借鉴。
在研学中,要注意年级、年龄的分类精准服务,建议关注欠发达地区的研学,可以通过公益服务,整合资源输送给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和困境儿童,让他们共享研学成果,在生活中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