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破解“陪护难” “无陪护”促进医疗护理体系变革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一旦有亲人住院,很多家庭可能会被陪护难题所困扰,原本的生活秩序也会被突然打乱。近年来,为满足患者和家属的照护需求,我市积极探索实施“无陪护”病房服务。当然,这里所说的“无陪护”服务,并非没有人陪护,而是指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状况。
【厦门探索“无陪护”病房服务:医疗领域首部两岸共通标准在厦发布 规范 “无陪护”服务】
为了规范此类服务,今天上午,由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联合台湾专家共同制定的《“无陪护”医院服务规范通用要求》正式发布,这也是医疗领域首部两岸共通标准。
“无陪护”服务,是指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状况。目前,全国多地都在积极试点推进无陪护服务模式,早在2019年,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就率先全省推出了无陪护服务。据了解,此次发布的《“无陪护”医院服务规范通用要求》,对“无陪护”服务的术语定义、服务组织、服务设施设备、服务提供等进行了界定。特别是在服务提供环节,梳理了从咨询预约、入院办理、需求评估、个性化服务项目实施及后续关怀的全方位流程,涵盖了医疗专业护理、日常生活照料、餐饮供应、陪同检查等多个维度,确保患者获得个性化、专业化的照护服务。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陈媛:把我们很宝贵的经验做了一个提炼跟总结,帮助未来一些想要去做无陪护的医院,去做一个很好的落地。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 ,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厦心医院携手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及台湾护理资讯学会,历经17个月深入研讨,融合厦心医院实践经验与台湾地区“整合照护”的做法,制定出了这份“无陪护”管理标准,这也是医疗领域首部两岸共通标准,不仅能推动两岸医疗卫生领域更多合作,也为台胞来大陆就医提供便利。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副处长 王志军:这个标准,它是我们在两岸医疗领域首创的一项标准,它填补了我们医疗领域无陪护标准的空白,这标准它有利于我们解决“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社会痛点和难点,同时它是推动两岸在医疗领域标准共通的一个成功的实践。
发布会现场,厦心医院还与台湾护理资讯学会共同签订“医疗卫生两岸标准共通交流合作中心”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继续在无陪护服务术语共通、护理员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联合研制一系列标准。
台湾护理资讯学会理事长 台北市立关渡医院副院长 周幸生:因为是基于同样的文化,所以我们都有同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开启了无陪护的这个共同的合作,未来我们会在医疗照护上,能够导入一些智能的装置或建设一些智能的平台,协助我们两岸的护理都一起往上提升。
看到这里,大家不免要问了,此次标准为什么是由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联合台湾专家共同制定呢?这是因为厦心医院是国内较早实施全院“无陪护”管理的公立医院之一,医院从2017年就开始探索“无陪护”模式,2019年6月开始“无陪护”模式在全院内推行,7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此次医院的部分经验就被融合进了标准。
【厦心医院:7年“无陪护”管理经验丰富 患者和家属更安心】
下面我们就跟随镜头先到医院去看看他们的做法。
厦心医院是一家公立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医院设计了一套从住院到出院的完整流程:门诊医生确认患者住院,患者和家属了解无陪护管理后,签署“陪护服务协议书”,然后患者进入病房,交由责任护士和护理员管理。在这里,无陪护服务的收费,根据按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三级,一级护理每天170元,二级护理每天120元,三级陪护免费。根据患者病情动态调整护理员配置。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陈媛:我想无陪护这个工作,其实它最重要的是,真正让专业人接手了专业事,分担了家属本来去照顾的这个负担,真正地要把这样的服务质量,展示给家属看,让他们安心。
施大伯今年82岁,5月中旬因为心梗,住进了心内科病房。住院期间的一天夜里凌晨两点多,施大伯突然抽搐,失去意识,情况危急。当时护理员就在施大伯身旁值守,她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并配合急救。经过诊断,施大伯当时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因为护理员的及时发现,最大程度缩短了抢救时间,施大伯很快就恢复了。
施大伯儿子 施先生:我当时我就在想,哪怕是我或者我妈,睡在他旁边,自己陪护我们也发现不了,通过这一个多月住下来,我妈自己的总结,(对无陪护服务)就从怀疑到信任。
与此同时,以无陪护为抓手,还倒逼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住院周转率也因此得以提升。截至去年,厦心医院患者的住院时长由过去推行“无陪护”病房前的7.13天缩短到6.82天。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陈媛:(家属)如果他们不在身边,这些所有的满满的工作量都将释放给医院,这个模式之下,医院的所有的工作人员比以前,他的主动服务意识更强,他要更加担责,要把所有这些事情管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患者安心,让家属能够安心。
随着社会老龄化,陪护难问题也在放大。2022年,福建省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去年11月,省卫健委等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院“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从今年1月起,“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并延伸至二级公立医院。
【新闻观察:破解“陪护难” “无陪护”促进医疗护理体系变革】
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厦心医院,关于无陪护服务,医院已经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制,并且与台湾的同行共同建立了服务标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你觉得“无陪护”服务,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到“无陪护”服务,我想它直击的就是我们在医疗服务中所遇到的“陪护难”问题。不少人都有在医院陪护家人住院的经历,这个过程确实相当辛苦。通常的做法是,家里亲人多的,一般是排好班轮流照顾;亲属忙不过来的,就会去求助护工,护工往往是社会公司提供的,有的时候,同一病区甚至还会有多家社会公司竞争,但是,具体到护工,你可能又遭遇拆盲盒的尴尬,护工是否负责、专业,常常要靠运气,到最后钱没少花,病人和家属的辛苦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缓解。那么,医院推出“无陪护”服务,我认为其中最大的一个改变是,在陪护这件事上,病人和家属不是再和社会公司发生关系,而是直接向医院购买这项服务,当陪护变成医院的分内事,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变化,陪护的品质提高了,医院的秩序改善了,进而也提升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可以说达成了多方的共赢。那么,从更深的层面来看,这是我们医疗护理体系改革迈出的重大一步,也就是说医疗服务从过去的注重专业治疗延伸到了全方位护理,这会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也更进一步地提升我们医疗服务的水平。
【今年全市预计有60个病区启动无陪护服务试点】
除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全院开展无陪护服务,目前我市还有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市海沧医院、市第五医院等医院的部分病区正在试点,市卫健委方面表示,今年年底前,预计全市将会有60个病区启动无陪护服务试点。今年3月,我市一些综合性医院还将无陪护服务的收费纳入了医保,其中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是最早的一家医院。
今年年初,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政策试行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患者住院期间,无陪护服务的费用,打包纳入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在厦门,收费标准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分为每天100元、160元、230元三档。从今年3月1日起,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正式将“无陪护”服务收费纳入医保报销,患者只需承担30%,剩下的70%都由医保报销。无陪护服务纳入医保报销,大大解决了患者对费用问题的担忧。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牛建平:整体护理的这个费用蛮高的,要自费的 工作就没有开展起来,从它纳入医保了以后,这个障碍一扫除,我觉得工作开展得还是蛮顺利的,绝大多数的患者和家属都给了支持和好评。
护理员为患者刮胡子:给你刮刮胡子,有一点点痛哈,马上好了。
李大伯,今年68岁。半个多月前,他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刚入院,他左半身一度出现偏瘫,行动不便,医院的无陪护服务为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患者 李大伯(化姓):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家庭,有无陪护之后,子女可以安心工作,有护工陪同的话,因为他们有培训,那么服务更周到,包括生活上的打理,跟那些洗漱,他都会给你办到,随喊随到。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还采用弹性推广,将选择权交给患者,由患者确定是否需要无陪护服务。如果选择无陪护服务,他们住院期间的清洁、饮食、外出检查等活动,都将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承担。
【新闻观察:稳步推进“无陪护”服务 还须突破“关键点”】
现在,厦门正在加快推进“无陪护”服务的试点,这项工作如何行稳致远,你有怎样的观察?
从前期厦心医院的探索来看,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无陪护服务的试点从专科医院拓展到综合性医院,那么,在综合性医院的试点,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哪些病区最需要无陪护服务的介入,也就是说我们要着力去探索在综合性医院,无陪护服务的边界应该在哪里,而不能过度扩大甚至是一刀切地来推行这项服务。
另外,我们还需要重点突破“无陪护”服务的几个关键点,首先就是最重要的人的问题。在这项服务里面就是我们的医疗护理员,今年2月,国家人社部、卫健委公布了新版的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这意味医疗护理员作为一项新的职业,将步入专业化、职业化的轨道。那么,对于医疗护理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就不能再是一家医院来独立承担,而是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共治共管的机制,从而能够有效地向医疗机构稳定地输送合格的医疗护理员。
再一个就是成本分担的问题,现在我们看到部分医院试点是将无陪护服务的部分费用纳入到医保报销之中。那么,未来随着这项服务推广开来,需求量增大会不会给医保造成较大的压力,那么,合理的分担比例应该是多少,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调整。同时,可预见的是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等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无陪护”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扩大,那么,在医保支撑之外,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可以通过公共投入等其他方式,为无陪护服务提供更坚实的经费保障。
【主播观察:总结经验 精准发力 积极破解 缓解焦虑】
虽然无陪护病房服务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因为切中了当下社会老龄化的现实痛点,所以它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厦门之后,全国多地医院也都在探索无陪护模式,期待能让民众对医院陪护的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但目前从“人力、财力、管理”方面来看,路还很长。无陪护模式毫无疑问,是一剂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忙”的精准药方,但这药怎么开才能精准平衡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各种矛盾还值得继续探索,我们期待各地及时总结经验,积极破解政策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以更优质的服务、更亲民的价格,缓解社会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