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7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厦门日报 2024-06-25 09:18:11

2024-06-25 09:18:11

  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GaN功放芯片生产线局部。

  朱永官

  蔡锋

  徐西鹏

  安捷利美维深耕电子电路行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核心竞争力。

  P85-Ab标志物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工作。

  集美大学深入开展研究,积极推进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昨日在北京揭晓,我市有7项科研成果获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制度的改革,对获奖项目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创新度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我市科技成果获奖来之不易。

国家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在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指引下,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创新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勇攀科技高峰,推动了我市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其中既有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又有面向产业和民生需求的应用技术成果,对参与国家科技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此次获奖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环境中耐药基因的形成和扩散机制”、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牵头完成的“复杂海岸环境沙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参与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此外,华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安捷利美维电子(厦门)有限责任公司也分别作为合作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坚持在中国土地上做科研

为全球微生物耐药防控提供“中国方案”

昨日(24日),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学术所长、生态环境学家朱永官院士领衔的“环境中耐药基因的形成和扩散机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坐落于集美区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

该项目在“耐药基因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存留、传播和扩散”这一前沿问题上,围绕集约化养殖业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两个热点,系统研究了耐药基因的分布特征、环境影响及其传播扩散的主要驱动因子,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

20世纪90年代,朱永官到国外深造。2002年1月,他放弃优越条件决定回国工作。“个人的成长要融入国家的命运、国家的发展中,永远怀有家国情怀,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依靠这样的奉献精神和理想信念,朱永官始终坚持在中国的土地上做科研。

他长期开展环境土壤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成果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还获得2022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等。朱永官甚至曾凭借《食物变迁记》一文,获得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是获奖者中唯一一位科学家,被誉为“科学界里懂写作、美食界里懂科研、文学界里懂做菜的人”。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而环境在耐药基因的发展、传播和蔓延中起到重要作用。朱永官团队注意到,环境是耐药基因包括多种新型耐药基因的储存库,人类活动包括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和排放、动物养殖业的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促进了耐药基因的扩散。另外,耐药基因可伴随耐药细菌在人、动物、环境之间迁移和传播。

“环境中耐药基因已成为一类新型微生物污染物。”朱永官说,为此,项目团队开始了长期的研究和攻关,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全球微生物耐药防控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培养了一支跨专业、跨学科、国际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团队。

据介绍,此次获奖项目揭示了集约化养殖可导致养殖场及周边环境耐药基因富集。研究结果明确了动物养殖业是环境中耐药基因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度的抗生素使用可引起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富集,抗生素残留和耐药基因可通过动物粪便排放到环境中,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获奖项目还探明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耐药基因污染特征及其排放途径,并阐释了我国河口湿地耐药基因的污染特征和驱动机制。这些创新成果为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遏制耐药性的蔓延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数据支撑。

奋战海滩修复科研前线

让海滩修复技术从厦门走向全国

昨日,“复杂海岸环境沙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蔡锋及其团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一项目形成了从沙滩保护修复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工程应用推广的系统性原创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沙滩修复综合技术空白,推动我国海岸保护理念的转变和海岸防护技术的进步,还推广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砂质海岸侵蚀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海洋三所所长蔡锋介绍,我国半数以上沙滩持续侵蚀退化,岸线曲折、动力环境多变、人工岸线占比高,在这种复杂环境下的沙滩保护修复,遇到的挑战更大。

为此,海洋三所牵头,联合河海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历经二十余年科研攻关,形成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引领了国际强潮沙滩侵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的创新发展,成功填补了我国沙滩修复综合技术空白。

这些技术成果源于“厦门实践”。作为福建厦门人,蔡锋深耕海滩资源保护修复近三十年,把厦门作为我国海滩养护技术的研发基地。他带领团队,让海滩修复技术从厦门走向全国,在沿海各省(自治区)的滨海城市近百项海滩修复养护工程中推广应用,为我国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从野外获取第一手资料是海滩研究的最重要手段。项目第四完成人、海洋三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主任戚洪帅清楚地记得,为摸清华南砂质海岸的动力地貌特征,蔡锋带领团队走遍华南各省,抓住每一次台风来临的研究机遇,“台风到哪里,调查研究就跟到哪里。”

这几年来,“莫兰蒂”“天鸽”“山竹”等台风袭击厦门、珠海等城市,蔡锋团队开展的海滩养护工程在台风期间发挥了极佳的海岸防护作用,在经历狂风暴浪后依然安好。

正因为心系每一片海滩,蔡锋团队在项目攻坚的二十余年间,长期奋战在海滩动力地貌和海滩修复的科研前线。不懈钻研攻坚取得的成果包括:实现强潮沙滩动力地貌过程的理论突破;自主研发了多要素非线性沙滩动力地貌演变数值模拟系统,攻克了多维度、全周期沙滩演变及工程响应模拟难题;发明生态友好型的沙滩修复结构、维持系统平衡的泥沙精准调控技术和基于自然的适应性沙滩修复技术,突破了传统沙滩修复技术的动力环境局限等。

厦门观音山海滩、浙江温州洞头海滩先后获评全国“优秀海洋工程”,珠海香炉湾海滩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奖项,背后均是项目团队的杰作。

项目团队在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尤其注重海滩修复技术创新和实践。项目构建了我国沙滩保护修复技术体系,编制了4部行业标准和3部团体标准,出版《中国海滩养护技术手册》等10部专著,推动了我国海滩修复技术的标准化,实现了我国沙滩修复技术跨越。

项目风采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

参与单位: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优质产品助力5G通信

这一获奖项目由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龙头企业共同完成。其中,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负责高效率、高可靠氮化镓射频功放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

三安光电从LED跨越到化合物半导体制造,始终聚焦于行业最尖端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形成LED、集成电路射频前端、光技术、电力电子四大业务板块。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技计划支持,承担5G通信基站GaN功放芯片工程化及产业化攻关任务,建立了自主工艺技术规模制造平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氮化镓功放芯片制造平台,实现了月产千万只5G通信功放芯片的稳定供货,性能和品质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在GaN功放芯片技术研发过程中,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快速贴合市场应用推广,在5G基站中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助力我国基站使用的GaN器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半导体材料高质高效磨粒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

参与单位:华侨大学

高质高效加工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在电子信息、光伏发电、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半导体器件制造中,采用金刚石磨粒工具对半导体材料进行多种形式加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此次获奖项目,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是第一完成人。华侨大学项目团队在多项国家及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突破了半导体材料高质高效磨粒加工系列关键瓶颈,形成了涵盖“理论—工具—工艺—装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成果在光伏、集成电路和第三代半导体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在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超硬材料应用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

参与单位:安捷利美维电子(厦门)有限责任公司

历时14年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性能芯片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此次获奖项目的一系列成果,作为支撑高性能芯片功能完善、性能提升以及稳定运行的核心技术之一,意义重大。安捷利美维电子(厦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捷利美维”)深耕电子电路行业30余年,是国内集成电路封装基板、类载板领先制造商,在封装基板、类载板、高端高密度互连板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核心竞争力。安捷利美维参与完成此次获奖项目,与广东工业大学陈新教授等团队在智能制造方面长期深入合作,历时14年,双方突破了电子高密度互连基板制造等多项关键技术,成为该领域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

参与单位:厦门大学

提高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率

早诊早治可提升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是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完成此次获奖项目,厦门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贡献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厦大夏宁邵院士团队、葛胜祥教授通过对鼻咽癌和健康对照血清中抗EB病毒抗体谱的研究,发现了国际原创鼻咽癌诊断筛查标志物——抗EB病毒BNLF2b基因编码多肽的总抗体(以下简称“P85-Ab”),并与万泰生物联合研制出全球首个全自动化学发光法P85-Ab检测试剂盒。他们和中山市人民医院季明芳教授团队合作,在鼻咽癌高发区中山市开展了约2.5万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P85-Ab相比双抗体方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此外,在P85-Ab阳性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双抗体检测,最高可将鼻咽癌筛查的阳性预测值提高至44.6%。P85-Ab的发现可显著提升鼻咽癌筛查的效能、成本效益和可接受度,有助于扩大鼻咽癌筛查的覆盖面,为更多人争取早期治疗的机会,从而降低鼻咽癌的疾病负担。2023年8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海水养殖鱼类精准营养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

参与单位:集美大学

为海水鱼定制“健康营养食谱”

海水鱼养殖产业长期以来面临精准营养研究缺乏以及由此导致的高效配合饲料开发技术落后等问题。为此,项目组历经数十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以大黄鱼、花鲈、石斑鱼等我国海水鱼养殖代表种类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营养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深入开展海水鱼精准营养研究,构建和完善了基于营养代谢和营养免疫理论的海水鱼精准营养需求数据库。

集美大学作为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在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主要完成了花鲈精准营养研究和饲料开发工作,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阐明了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花鲈生长和代谢的调控作用,对植物蛋白替代鱼粉进行精准营养学研究,构建了花鲈精准营养与原料利用数据库,创建了改善海水鱼类生长和健康的靶向饲料添加剂综合应用体系,并开发了高效配合饲料,为海水鱼定制了“健康营养食谱”。通过与水产饲料龙头企业合作推广应用,目前研究成果已覆盖超过全国80%的海水鱼配合饲料,累计推广超过434.8万吨。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