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个人信息保护升级 “家门口的摄像头”也需守好规矩

厦视直播室 2024-05-28 20:51:42

2024-05-28 20:51:42

“安全卫士”变隐患

如今,智能家居设备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烦恼和问题。比如不少房主为了能够随时了解家门口的情况,会在门口安装监控或者使用带有录音、录像功能的智能门锁等设备。不过,有人因为这些设备获得安全感,也有人因此感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下面通过两起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监控探头对准邻居家门口 法院判决拆除

厦门翔安区的两户邻居住宅并排相邻,其中一家住户阿东在围墙上安装了两个监控,摄像头的角度分别对着阿强家的正门和右侧门。阿强认为自家的隐私受到侵害,多次和阿东协商要拆除监控,但都遭到了拒绝。去年11月,阿强起诉至法院,要求阿东拆除这两个监控。原告阿强认为,被告阿东安装的这两个摄像头对准的位置,能够看到他以及他家人的进出信息,而且这两个摄像头还具有高清、红外夜视、手机远程监控、历史录像回放等功能,侵犯了他家的隐私。庭审中,围绕案涉监控是否侵犯了阿强的隐私权以及阿东安装并使用监控是否必要,原被告展开了辩论。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法官 吴梅双:从法律上的理解和解释来说,虽然不是直接的一个内部空间,不是直接侵犯到内部的隐私,但是从原告的角度来说,我以及我家人进出我们门口,以及我们家有相关的访客到访,这些信息其实也是属于个人的信息,也是属于隐私权的延伸范围。

法院经审理认为,公民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秘密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允许他人非法获悉、收集、利用和侵扰。公民进出住宅的信息与家庭财产安全、私人生活习惯等高度关联,也应视为具有隐私性质的人格利益。因此,本案中被告应当拆除案涉的两个监控摄像头。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法官 吴梅双:被告主张是为了保护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公共安全,所以他认为有必要装这两个摄像头,我们可以看到,被告除了安装这两个案涉的摄像头之外,他自家的周围也有安装了其他的摄像头,基本上已经覆盖了他自家周围门口,案涉的这两个摄像头,并没有覆盖到他们家的任何区域,而是本案的原告的门口,很明显已经超过了必要的限度。

智能门锁带摄像头 邻居起诉侵犯隐私权

无独有偶,最近,北京丰台区法院也审理了一起类似的诉讼,两户人家因为其中一户装了带摄像头的智能门锁,另一户以侵犯隐私权将对方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安装了智能门锁的这户人家,要在30天内将摄像头拆除。

浙江宏昊律师事务所律师 吴昊:第一个是隐私空间,第二个是隐私行动,第三个方面是隐私信息,在这个案件当中,典型的一个信息就是行踪信息,比方说哪些人到他们家里面去,他不想被别人知道。

家门口能不能安装监视设备?

相关案例的公布,将科技便利与个人隐私关联的话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对此,大家都有着怎样的观点?我们究竟该如何权衡科技与隐私之间的关系呢?接着来看。

加强防盗安全 智能门锁成不少消费者首选

记者走访发现,生活中有不少房主会通过安装监控或者带有摄像头的智能门锁,猫眼等设备,来加强防盗安全。其中,智能门锁是不少消费者的首选。

杭州电子市场经营户 王荣新:可能有一大半的人,会选择这种带摄像头、带监控的锁,(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一个是很多视频锁都是带逗留抓拍功能的,客户他们觉得这个功能非常实用。市面上的话,大部分主流(智能门锁)都是有这个功能的锁。

王荣新表示,在他自己上门安装智能锁的过程中,也碰到过邻居反对的情况,但并不是很多。

杭州电子市场经营户 王荣新:你装的这个锁,刚好对牢邻居家门,可能邻居家装的也是电子(密码)锁,邻居可能在按密码的时候,这个密码有可能被(摄像头)看到什么的,我上次遇上的,那我的客户可能也比较通情达理,当场就让我给拆掉了。

受访对象中大部分表示不介意

相关话题记者也进行了随机采访,对于邻居加装各类监视设备,大部分人表示并不介意。

受访者:我感觉没影响,你又不是装到(我家)里面,是不是,反而你门口装一个探头,有的时候自己家有什么事情,别人家拍到了,还有帮助

受访者:每个人对个人隐私(的标准),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反正我是觉得无所谓。

受访者:这个东西怎么说呢,也有弊,也有利,弊是隐私,牵扯到人家,(那利呢)利说明什么东西都可以查,进进出出的,是不是这样。

律师:邻里和谐 事先沟通很重要

律师建议,在大门口安装带有录音、录像功能的智能设备前,最好事先征求一下邻居的意见,在法律的规范下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浙江宏昊律师事务所律师 吴昊:(案件)确实告赢了,但如果双方的矛盾化解不了的话,我可以再安一个。所以引发纠纷最好的方法,先商量好,

技术开发应为隐私保护提供更多可能

此外,有专家表示,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个人隐私面临的威胁也将越来越多。因此,智能设备的厂商在设计产品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到隐私保护的问题,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设置选项。例如,摄像头的视角和范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限制,确保仅在必要范围内进行监控,不涉及他人的隐私区域。智能门锁可以增加人脸识别、红外感应等技术,避免对公共区域的长时间监控。同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强,也是保障隐私权的重要手段。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智能设备使用的监管力度,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确保公民隐私权得到切实保护。

新闻观察:个人信息保护升级 “家门口的摄像头”也需守好规矩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安装了密码锁,其中不少也带有摄像功能,在防盗和侵权之间你觉得怎么平衡好两者关系。

个人信息保护升级 “家门口的摄像头”也需守好规矩

我们家门口的摄像头,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主动窥探”的目的,但对于邻居而言,却有“不时入镜”的隐患。比如邻居之间距离较近,家门口的摄像头很容易就能将邻居的一举一动录入到视频里。尽管这是“无心之举”,但依然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容易给不法人员留下漏洞可钻,导致信息泄露。如今,如何将个人信息保护好成为很多人最关心也是最现实的问题之一。2021年我们国家就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包括《民法典》当中,关于相邻权也有规定。在个人信息保护升级的同时,“家门口的摄像头”也需要守好规矩。

给自己安一个“放心” 也要为邻里留一份“安心”

家用摄像头的售卖与使用不仅仅是一个小家的问题。我认为有关部门要将摄像头售卖的“网口”给收紧,就摄像头的售卖而言,应该建立起审核与备案机制,要求不得售卖“针孔摄像头”、“隐身摄像头”等产品,摄像设备交易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同时,还需要有条件的小区物业一起“留个心”,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巡逻,检查是否有新增业主自主安装的摄像头,及时了解情况,与邻居共同协商,确保各方能够就摄像头的安装达成共识,尽早排除风险隐患。像刚才新闻当中说的。家门口的摄像头既涉及隐私权,又关乎邻里关系。所以,在安装摄像头前,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告知邻居自己安装摄像头的原因,征求邻居的意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邻里矛盾。对于摄像头安装的位置,是不是也可以尽量避免对着邻居的门口,或者调整摄像头角度,避免对其他业主生活造成影响。说到底,摄像头怎么安,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安装者的自觉自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处处留有分寸感边界感,别保障了自己,伤害了他人。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