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微”治理·养老的“微”变化:“小”改造带来“大”便利

厦视新闻 2024-04-15 19:48:25

2024-04-15 19:48:25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厦门全市户籍老年人共有44.8万人,老龄化率为14.9%,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呢?今天《身边的“微”治理》系列报道,我们一起来关注养老的“微”变化,首先走进湖里区东荣社区,看看社区适老化改造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项目,让老年朋友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记者 苗鑫: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湖里区东荣社区的东荣广场,这里也是不少社区老年朋友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在广场的座椅旁加装了这样一个扶手,可以在老人起身、坐下的时候提供支撑。

东荣社区依狐尾山而建,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在户外公共区域增设扶手、改造优化轮椅坡道等是社区适老化改造的重点。比如,金鼎巷30号边上的这处楼梯两旁,加装了不锈钢扶手,让老年人上下楼梯更安全,更便利;沿着东荣广场旁的这条轮椅坡道往前走,再通过阶梯垫板,依靠轮椅出行的老年朋友便可以直达无障碍卫生间。

湖里街道东荣社区适老化改造负责人 郭翰墨:除了有新增的,还有对旧的设施做了一些提升。像原来这个坡道,起点差不多在这个位置,老人家坐轮椅上去,一个人也是比较吃力的。这次提升之后,坡道加长,坡度放缓,老人家现在可以比较轻松地上来。

此外,社区还因地制宜制定楼道内的适老化改造方案,推动改造提升。东荣社区东兴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老式楼梯房,爬楼难成了不少老年居民的困扰。为此,社区在楼道里加装了两层扶手,同时在楼梯转角处的墙面上,安装了折叠式座椅,只需要轻轻一拉,老人就能坐在上面休憩。

社区居民 杨再发:像我住高层的,爬几层(坐)灵活椅稍微休息下,方便老人上下楼。

湖里街道东荣社区适老化改造负责人 郭翰墨:改造前期我们发动网格员,问需(于)居民,需要改造成什么样,尽量改造到居民的心坎里去。改造的过程中我们也持续跟踪,施工的时间要按照文明施工的时间段来施工,把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改造完成之后,居民给我们的反馈都是很满意。

记者了解到,我市已明确将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及适老化设施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内容,重点包括在楼道增设扶手及折叠坐凳、改造小区公共休闲空间及健身器材、增设休憩座椅、对楼梯与坡道做防滑处理等,大力推动老旧小区增设电梯,让老年人感受到“直达的幸福”。接下来,我市还将以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养老、社区食堂等服务设施,并引入市场化主体参与运营,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

【上门服务 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100米”】

除了适老化改造提升社区的硬件设施,我市的养老服务也不断升级。社区长者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纷纷提供上门服务,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100米”。

上午九点多,同安区凤山社区长者食堂的后厨已经热闹了起来,厨师们正忙着切菜配菜、烧煮烹饪,准备午餐。红烧猪脚、炒青菜、蒸蛋等菜品,不仅色香味俱全,又讲究营养搭配。十一点左右,附近居民陆续前来用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每天午餐的堂食量在50人左右。为了让更多老年人受益,长者食堂还拓展服务范围,除了现场用餐,还有一部分配送到家。

同安区凤山社区长者食堂运营负责人 邵明丽:目前送餐上门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少老年人的家属也会和我们预定,每天的配送量在20单左右,每天的菜品搭配都是两荤两素,风雨无阻。

配送员:你好,我们送餐过来。

居民 陈天来:你们服务很好,每天送菜到这里。

双双年过八旬的陈天来夫妇居住在凤山社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再加上腿脚不便,用餐一直是他们生活中的问题。社区长者食堂的配送服务让他们在家就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居民 陈天来:口感不错,十块钱而已。我们这个年龄,要买菜也不方便,自己做也很累,他们有这个服务让我很开心,很满意,我们不用出门了,老有所依就是这样。

同安区凤山社区长者食堂运营负责人 邵明丽:由于人手问题,我们的配送目前仅仅只是服务附近的高龄老人,接下来我们将在周边的小区设立爱心取餐点,由小区内的爱心志愿者登记取餐、送餐上门,方便附近有需要的居民用餐。

送上门的除了饭菜,还有保洁、理发、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在思明区盘龙小区,来自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士来到86岁的刘秀琴家中,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

居民 刘秀琴:如果难受的时候去医院不方便,一个月医生有来一次,有时候(护士)来给我做按摩,做得很好,这样子让我很方便。

像刘秀琴老人这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专业护理、定期查床等服务,是我市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正在探索的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两床合一”新模式。同时,我市也积极出台《厦门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厦门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等政策,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高龄津贴发放、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等方面予以支持。

厦门德善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家庭养老床位项目经理 张艳:60周岁以上的低保、特困、低收入的轻度失能以上的老人,80周岁以上的重度失能老人,这两类老人如果我们每个月对他服务满15小时以上,政府会给予一定的护理补贴和运营补贴,基本上能够涵盖老人的服务费用,(符合条件)建床的老人如果有需求,政府给予5000元以内的适老化改造补贴,例如护理床、一键报警、语音终端。

近年来,我市打造“近邻+养老”服务模式,增加普惠型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每个镇(街)至少有1处照料中心,每个村(居)至少有1个农村幸福院或居家养老服务站。截至去年底,我市率先全省建成1800多张家庭养老床位,计划到 2025 年,我市将建成养老服务床位 2.3 万张。

【厦视短评:“软硬”兼施 养老才能变“享老”】

养老不仅要实现老有所养,更要让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公共空间多设置几根扶手、楼梯转角处加装几张座椅、越来越多的服务实现“上门”……我们看到,厦门正从细微之处着手,全力推进养老设施“硬”建设、合力打造特色“软”服务。从安全到健康、从家庭小环境到社会大环境,只有走心、贴心、用心,把适老化改造和服务向细节处延伸,才能让老人们真正享受美好舒心的晚年生活,既老有所依更老有所享。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