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让“观鸟经济”点绿成金
来看头条。厦门,有着“海上花园”之称,气候适宜,环境优美,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比如去年11月份,厦门观鸟协会的会员们,就陆续又记录到3种之前在我市没有记录过的新鸟种,包括:朱背啄花鸟、金头扇尾莺,以及白肩雕。
根据市观鸟协会发布的2023年第五版《厦门市鸟类名录》,截至去年底,在我市观测到的野生鸟类已经达到448种,占中国鸟类种数的29.77%,相比2022年第四版名录新增10种野生鸟种。
“黄金观鸟季”催生观鸟热
每年十月到次年的三四月份,是厦门的“黄金观鸟季”,公园、湿地、滩涂,成为大批冬候鸟的“歇息地”。眼下正值观鸟时节,飞鸟翩跹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也再次带动这座城市的“观鸟热”。
在海沧马銮湾的这处湿地,芦苇丛中栖息着一群白鹭,水面上不时有水鸟飞过。岸边,有的观鸟爱好者正用望远镜寻找鸟类的踪迹,有的用相机捕捉鸟类的身影。
厦门处于鸟类迁徙路线上,再加上鱼虾等食物资源丰富,每年冬季都会吸引众多冬候鸟及过境鸟在这里“小住”。最近这段时间,多只短耳鸮在这处湿地现身。
观鸟爱好者 王钊华:前面的这一片水里面都是游禽、野鸭一类,冬天从北边飞过来,来厦门越冬。海沧这边是“鸟圈”里面的网红打卡点,2023年厦门有一些重要的鸟种记录,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在这一片发现的。
观鸟爱好者 王子涵:我这些年零零散散在厦门也见了大概将近有200种(鸟类),周末会跑到比如植物园,或者远一点去翔安那边的张埭桥,或者到天竺山去转一转。
观鸟爱好者告诉我们,冬季观鸟不同地形看到的鸟类不一样。在湿地,能看到从北方迁徙而来的大雁、琵鹭等水鸟,山林里则有一些从高海拔垂直迁徙的啄花鸟等特色鸟类。
集美仙灵棋山脚下的田头村,也是不少野生鸟类的“栖息乐园”。从空中俯瞰,这里环山抱田,绿色与村庄有机融合。工作人员介绍,田头村森林和湿地覆盖率超过70% ,在村里,可能一个不经意的抬头,你就能看到有鸟儿从眼前飞过。
田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项目主管 王丽雅:春天播种的时候,每块田里面都要灌满水,跟天空相辉映,就像一面大的镜子照着蓝蓝的天空,一群候鸟从天上飞过的时候,那种美景有时候是镜头没办法捕捉下来的。
这几年,鸟类资源丰富的田头村,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慕名前来,在田间地头观鸟、拍鸟。以鸟为媒,村里也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实现清扫保洁全覆盖,还建设了4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5条分散式污水管道,污水收集率达98%以上。
田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项目主管 王丽雅:除了定期垃圾整治、环境清洁之外,目前我们田头村有组建了一个生态管理的志愿者(队伍),我们也会有鸟类保护的宣导,来维护鸟类的生存环境。
观鸟热助推“观鸟经济”:“观鸟研学”亲子活动火热
“观鸟”,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属于一种“小众爱好”,甚至有些人会把观鸟跟太极、品茶等活动归在一起,统称“老头乐”。但大家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现在这观鸟群体里,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面孔。据了解,全国有不少高校开办了观鸟社团,有的大学还开设了观鸟课程,“观鸟研学”也受到越来越多小朋友喜爱。我们厦门也一样,丰富的鸟类资源,持续升温的观鸟热,带动了我市“观鸟经济”的发展。我们接着来看。
周末的园博苑,一场以“观鸟研学”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正在进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望远镜寻找、观察各类鸟类。
学生 周恪霆:今天我看到比较常见的普通鸬鹚、八哥,知道了很多鸟类的生活繁殖、迁徙(知识),鸬鹚是冬候鸟,早上飞过来觅食,下午的时候再觅食一次,然后就飞回去。
研学机构负责人介绍,这些年,随着厦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家长和孩子们参加观鸟研学的热情高涨,他们根据不同季节观鸟活动的特点,面向4至14岁的亲子家庭开设了相应的研学课程。去年,观鸟研学课程给机构带来经济收益超过30万元,占比达三分之一。
欣源野童·自然教育创始人 黄志泉:近年来(报名人数)会有所增加,大家对生态环境关注比较多了,更多的家庭也会关注到这一块,孩子也愿意来参加观鸟的这些活动。去年观鸟的人数大概应该也有将近1万多人。今天我们就有30组的家庭来参加了观鸟活动。后续陆陆续续会有(报名)。
如今,在厦门,观鸟已经从一种爱好逐步升级为一种新业态,观鸟经济雏形初显。
为了在复杂的户外环境中记录下珍贵的鸟类照片,不少观鸟爱好者购置了专业的摄影器材、望远镜,投入少则几百上千元,多则几十万元。为了观赏拍摄各处野生鸟类,不少人还利用闲暇时间,不远千里追踪和观察。
观鸟爱好者 陈嘉伟:入门观鸟之后,我就买了一个长焦的镜头,专门用来拍鸟。
观鸟爱好者 陈肇洧:有一只黑翅鸢在悬停,我就录了一个视频,如果想拍到那种特别好的照片,可能装备还是要稍微好一点。
不仅如此,记者在田头村采访时发现,越来越多的观鸟者追随着鸟儿的脚步来到田头村,村里也顺势而为,抓住人流红利,进一步完善餐饮、民宿等配套,让观鸟爱好者留下来、住下来,带动消费,助力农民增收。
田头村餐饮店老板 雷上炽:他们观鸟完后会过来吃点农家乐,我们也会提供田头这边的特色小吃给他们,带动了我们这边很多的餐饮(消费)。
近年来,厦门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鸟类在此繁衍生息。借助这一资源禀赋,我市也积极开发“观鸟文旅”,通过修建观鸟长廊、观鸟栈道,推介观鸟路线等,提升市民游客的观鸟体验。
随着越来越多人爱上观鸟,厦门如何在国内众多观鸟胜地以及“观鸟文旅”竞争中“出圈”?业内人士表示,厦门可以针对摄影、研学等不同人群需求,结合本土影视拍摄、影视热门打卡点等文旅资源,开发设计不同的观鸟文旅线路以及相关文创周边,提供多层次、品类丰富的文旅产品。同时,厦门可以发挥会展业优势,引进大型观鸟展会,进一步推介厦门观鸟产业,带动经济增长。
厦门市观鸟协会会长 彭志伟:像亚洲观鸟博览会,它能够把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这些观鸟爱好者聚集起来,带动整个城市的招商引资,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这种展览活动很适合厦门,可以宣传厦门的观鸟产业,包括城市形象,来带动我们的观鸟文旅经济的发展。
【新闻观察: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让“观鸟经济”点绿成金】
接下来是新闻观察环节,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胡兰兰。兰兰你好,你是如何看待“观鸟季”催生观鸟经济这样一个现象?
说到观鸟,一直以来,咱们厦门可以说是坐拥着最好的资源条件。鸟儿们适宜的气候,良好的空气质量,它们喜欢的绿树,湿地、滩涂,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对它们敞开怀抱的资本。再加上这些年,我市对各个鸟类保护区的建设和重视,都让“人鸟共生”的和谐画卷成为了厦门的又一张生态名片。
但是怎么让这张名片活起来?怎么让在厦门的这近450种鸟类,能为厦门“代言”,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放眼全国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思路,比如云南,每年一月他们都会举办冬季国际观鸟节,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吸引了国内外50多个鸟会参加。这次他们还绘制了“香格里拉观鸟地图”,规划了3条观鸟线路,科学设置16个最佳观鸟点。再比如江西婺源,他们的观鸟经济可以说是精准发力,因为有一种叫蓝冠噪鹛的鸟,是目前仅存于婺源的鸟类。所以婺源现在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这个蓝冠噪鹛展开的,什么纪念活动、观鸟文化体验活动、夏令营等等。从学生到成人,观鸟人群基本都覆盖。所以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刚才新闻中,我们看到现在已经有很多观鸟的研学团队了,这个特别好。可不可以再丰富一点,比如我们也举办自己的观鸟节、观鸟摄影大赛、绘画大赛、观鸟之旅徒步线路的规划。打造更多的拍鸟棚、设置更多的拍鸟机位。然后结合观鸟点,辐射周边,打造观鸟经济系统,餐饮、住宿、交通一条龙的配套。从点、到线、到面,因地制宜地打造观鸟经济链,让“观鸟经济”点绿成金,相信我们坐拥这样的资源,一定也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