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观察:“黄金观鸟季”催生“观鸟热”
有着“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气候适宜,环境优美,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每年十月至次年三四月份,是厦门的“黄金观鸟季”,公园、湿地、滩涂,成为大批冬候鸟的“歇息地”。眼下正值观鸟时节,飞鸟翩跹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今天的记者一线观察,一起来关注厦门的“观鸟热”。
在海沧马銮湾的这处湿地,芦苇丛中栖息着一群白鹭,水面上不时有水鸟飞过。岸边,有的观鸟爱好者正用望远镜寻找鸟类的踪迹,有的用相机捕捉鸟类的身影。
厦门处于鸟类迁徙路线上,再加上鱼虾等食物资源丰富,每年冬季都会吸引众多冬候鸟及过境鸟在这里“小住”。最近这段时间,多只短耳鸮在这处湿地现身。
观鸟爱好者 王钊华:前面的这一片水里面都是游禽、野鸭一类,冬天从北边飞过来,来厦门越冬,海沧这边是“鸟圈”里面的网红打卡点。2023年厦门有一些重要的鸟种记录,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在这一片发现的。
观鸟爱好者 王子涵:我这些年零零散散在厦门也见了大概将近有200种(鸟类),周末会跑到比如植物园,或者远一点去翔安那边的张埭桥,或者到天竺山去转一转。
集美仙灵棋山脚下的田头村,也是不少野生鸟类的“栖息乐园”。从空中俯瞰,这里环山抱田,绿色与村庄有机融合。工作人员介绍,田头村森林和湿地覆盖率超过70%,在村里,可能一个不经意的抬头,你就能看到有鸟儿从眼前飞过。
集美田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项目主管 王丽雅:春天播种的时候,每块田里面都要灌满水,跟天空相辉映,就像一面大的镜子照着蓝蓝的天空,一群候鸟从天上飞过的时候,那种美景有时候是镜头没办法捕捉下来的。
这几年,鸟类资源丰富的田头村,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慕名前来,在田间地头观鸟、拍鸟。以鸟为媒,村里也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实现清扫保洁全覆盖,还建设了4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5条分散式污水管道,污水收集率达98%以上。
集美田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项目主管 王丽雅:除了定期垃圾整治、环境清洁之外,目前我们田头村有组建了一个生态管理的志愿者(队伍),我们也会有鸟类保护的宣导,来维护鸟类的生存环境。
【记者一线观察:厦门“观鸟热”如何助推“观鸟经济”?】
丰富的鸟类资源,持续升温的观鸟热,也为相关文旅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厦门又如何在国内众多观鸟胜地的竞争中“出圈”?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一线观察。
周末的园博苑,一场以“观鸟研学”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正在进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望远镜寻找、观察各类鸟类。
学生 周恪霆:我看到比较常见的普通鸬鹚、八哥,知道了很多鸟类的生活繁殖,迁徙(知识),鸬鹚是冬候鸟,早上飞过来觅食,下午的时候再觅食一次,然后就飞回去。
研学机构负责人介绍,这些年,随着厦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家长和孩子们参加观鸟研学的热情高涨,他们根据不同季节观鸟活动的特点,面向4至14岁的亲子家庭开设了相应的研学课程。去年,观鸟研学课程给机构带来经济收益超过30万元,占比达三分之一。
欣源野童·自然教育创始人 黄志泉:近年来(报名人数)会有所增加,大家对生态环境关注比较多了,更多的家庭也会关注到这一块,孩子也愿意来参加观鸟的这些活动。
如今,在厦门,观鸟已从一种爱好逐步升级为一种新业态,观鸟经济雏形初显。为了在复杂的户外环境中记录下珍贵的鸟类照片,不少观鸟爱好者购置了专业的摄影器材,投入少则几百上千元,多则几十万元。
观鸟爱好者 陈嘉伟:入门观鸟之后,我就买了一个长焦的镜头,专门用来拍鸟。
观鸟爱好者 陈肇洧:今天有一只黑翅鸢在悬停,我就录了一个视频,如果想拍到那种特别好的照片,可能装备还是要稍微好一点。
不仅如此,记者在田头村采访时发现,越来越多的观鸟者追随着鸟儿的脚步来到田头村,村里也顺势而为,抓住人流红利,进一步完善餐饮、民宿等配套,让观鸟爱好者留下来、住下来,带动消费,助力农民增收。
集美田头村餐饮店经营者 雷上炽:他们观鸟完后会过来吃点农家乐,我们也会提供田头这边的特色小吃给他们,带动了我们这边很多的餐饮(消费)。
市观鸟协会发布的《厦门市鸟类名录》显示,目前在厦门观测到的鸟类有近450种,占中国鸟类种数约30%。借助这一资源禀赋,我市也积极开发“观鸟文旅”,通过修建观鸟长廊、观鸟栈道,推介观鸟路线等,提升市民游客的观鸟体验。随着越来越多人爱上观鸟,厦门如何在国内众多观鸟胜地以及“观鸟文旅”竞争中“出圈”?业内人士表示,厦门可以针对摄影、研学等不同人群需求,结合本土影视拍摄、影视热门打卡点等文旅资源,开发设计不同的观鸟线路以及相关文创周边,提供多层次、品类丰富的文旅产品。同时,厦门可以发挥会展业优势,引进大型观鸟展会,进一步推介厦门观鸟产业,带动经济增长。
厦门市观鸟协会会长 彭志伟:像亚洲赏鸟博览会,它能够把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这些观鸟爱好者聚集起来,带动整个城市的招商引资,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这种展览活动很适合厦门,可以宣传厦门的观鸟产业,包括城市形象,来带动我们的观鸟文旅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