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高层次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化

厦视直播室 2023-12-20 20:53:45

2023-12-20 20:53:45

统计年鉴显示,近几年来,我国高学历人口占比进一步上升,不过,在高学历这个统称之下还有细分项,拿研究生为例,2022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已达365万人,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

【教育部出台意见 推动研究生领域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

现在我们需要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这中间还存在着一些阻力,比如我国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当前,两类学位同质化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也需要进一步扭转,如何破局呢?昨天,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哪些针对性举措?一起来看报道。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两类学位同等重要。培养单位应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对两类学位予以同等重视,保证两类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学术学位依托一级学科培养并按门类授予学位,重在面向知识创新发展需要,培养具备较高学术素养、较强原创精神、扎实科研能力的学术创新型人才。专业学位按专业学位类别培养并授予学位,重在面向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系统专业基础、较强实践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实践创新型人才。《意见》提出,区分两类学位的重点布局方向,学术学位重点布局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坚持需求导向,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任友群:《意见》首次将“分类发展”作为整个文件的主题和中心,成体系地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分类发展。两类学位具有培养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的不同定位,但都应把研究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专业学位也要提升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或者专业能力的训练。

在招生阶段,将区分两类学生的重点考察方面,分类明确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师资的具体要求。 任友群表示,将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此外,《意见》还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培养单位进一步扩大推荐免试(初试)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选拔具备较高创新创业潜质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专业学位招生中,鼓励增加一定比例具有行业产业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复试(面试)专家组。

此外,《意见》还要求,分类制订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规范、评阅标准和规则及核查办法,为交叉学科、专业学位单独设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任友群:《意见》特别提出,鼓励硕士专业学位,实行多元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的考核方式,这里具体说一说,比如专题研究类的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方案设计等等,都有可能作为学位论文和实践成果考核的内容。

【越来越多博士生走出“象牙塔”:加强专业型博士培养势在必行】

说完了硕士,我们再来看博士。大家通常认为博士毕业后,应该大部分留在高校或者到科研院所工作,但是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博士生走出“象牙塔”,到各行各业去发挥才干。对此,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也给出了回应,面对这样的变化,未来,教育部门在博士生培养上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方向呢?我们接着来看。

2023年,我国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7.52万人。就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不到40%的毕业生去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分之一,而且这一比例近三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这个比例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仍不够高。未来全社会对博士人才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对高层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加多元的要求。所以在持续加强学术型博士培养的同时,应该大力加强专业型博士的培养,这是势在必行的。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任友群:第一是首次在法律层面,对两类学位博士的学位授予条件,分别作出要求,第二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大力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第三是扩大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规模,在博士生招生计划分配上,持续加大对专业学位的支持投放力度。

当然,在创新型人才、工程硕博士的培养探索上,已经有部分高校做出努力,破除唯论文导向的旧机制,构建分类选拔的培养评价体系。

北京大学副校长 王博:一方面,通过资助体系的改革,提高博士研究生岗位奖学金额度,另一方面,破除唯论文导向,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减少评价频率,进行长周期评价。

清华大学副校长 姜培学:我们通过分类选拔、分类培养、分类评价,促进“学术更学术、专业更专业”,通过人才培养项目制,构建跨学科、跨院系的交叉平台,来促进跨界的交叉培养。

【新闻观察:高层次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化】

从这次高等教育领域的变化中,能够折射出哪些问题?

从这次的变化,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化,不论是学术型还是实践型人才,从培养、考核等层面都将更加满足差异化需求,与此同时,二者也是相辅相成地成体系推进。

如今,社会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也倒逼着教育领域根据学术型和实践型人才的不同定位,需要精准提升培养质量。不论是从研究生还是博士的变化来看,你会发现如今的培养除了专业学术之外,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尤其是高等教育需要服务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实践就更为重要了。

这次政策层面的改变能够看出,决策层对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决心,接下来,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就是落实。由于所涉及到的部门和领域比较多,所以从落实层面来说如何打通壁垒、如何把政策落到实处是相关领域和部门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