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先锋队伍 助力产业升级(四):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有了成套质量管理体系
厦门各级工会积极组织动员全市职工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五小”创新、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创建等活动,取得了不少具有显著成效的发明创造和革新成果,有些项目还填补了当前我国同类技术和产品的空白。系列报道《锻造先锋队伍
助力产业升级》,我们来关注厦门市制造业“十优创新成果”。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有了成套质量管理体系
厦门轨道交通建设面临跨海风化岩层、上软下硬地层、孤石等复杂的地质条件,中交一公局厦门公司对厦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分解研究,在施工质量安全管控方面,创新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像是地铁车站超长结构抗裂技术、地铁施工远程管控智能化管理平台等等。
通过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平台,这一成套关键技术以节省开支的形式,创造出经济效益超20亿元。它不仅在厦门轨道交通施工中运用,还成功推广到北京、西安、青岛、郑州等14个城市的地铁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有效降低城市轨道土建施工的事故发生率,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所形成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属全国首部,有效填补行业空白。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副总工程师 苏华君:今年以来,我们还运用了5D、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整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施工做了模拟,并形成了三维的技术交底,我们工人进场之前会对施工环节有比较好的理解,为后续的施工质量打下了基础。
打造“厦门模式” 地下综合管廊运维更智慧化
厦门目前建成干支线综合管廊95公里,缆线管廊超过320公里,纳入各类市政管线约1300公里。这么长的线路,如何做好运维?厦门市政管廊公司自主研发综合管廊管理平台和区域智能控制器,创新形成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智慧管廊解决方案。
这是一台区域智能控制器,打开柜门,无数个线路端口所连接的是管廊内的风机、水泵、气体监测仪等等。这些机电设施还安装了物联感知设备,一条条看不见的云端线路织就一张物联网。通过远程监控,管廊运维人员就可以开展“线上巡检”,人工运维成本降低20%;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智能调度管廊内的照明、风机等机电设备,快速处置管廊水淹、火灾、环境异常等情况,提高管廊安全保障。
今年,这一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完成了第三次的迭代升级,安全管理、廊内监测等功能进一步优化。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下属管廊公司 冯樑贤:形成了一套受住建部点赞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管廊“厦门模式”,所形成的智慧管廊解决方案,及“鹭亘通”自主品牌系列产品,已对外输出到北京、济南、深圳等全国20多个城市,切实解决了管廊运维管理的痛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