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积极适应 心怀高远 不负韶华

厦视直播室 2023-09-04 20:26:35

2023-09-04 20:26:35

高校迎新:厦大13000多名新生报到 家长可陪同入校

这几天厦门的各大高校陆续开学迎新,各个校园里都洋溢着青春活力。我们的记者了解到,今年厦大2023级的本科新生中,来自省内的新生最多;另外,今年“05后”们也开始上大学了,在各校的2023级本科新生中“05后”占比都不低。这届新生入学有哪些不同以往之处?新学期,高校教育有哪些新气象?

今明两天,厦门大学将陆续迎来13000多名新生,其中研究生7000多人,本科生5000多人。在本科新生中,福建省内的最多,占到了23%,其次是河南和山东。每年新生报到,都是大学校园最热闹的时候,虽然是下雨天,但新生们和爸妈一起在校门口打卡拍照的热情丝毫不减。

厦门大学2023级新生家长 韩育春:(您是哪里来的?)山东,很激动。(为什么?)本身是孩子拼搏了12年的结果,我们也挺高兴的,然后再遇到百年厦大,我们的专业也是学校比较强势的专业,挺好的。希望孩子能够不忘初心,做好自我,坚持自己的梦想。

厦门大学2023级新生 张然:觉得厦大非常漂亮,不愧是最美校园。

今年迎新,厦大的服务点从机场、火车站、校门口,一路延伸至各学院、宿舍,全校师生都是志愿者。和前几年迎新不同,今年家长可以陪同孩子进校。

厦门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 洪春生:家长进来,让家长更放心。各个学院对整个后面大学四年学习的建议,跟家长进行交流。

校园里,各学院的“花式”迎新也让仪式感拉满。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学生 杨玉洁:这是我们外文学院给新生特别制作的贺卡,新生可以写上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或者对厦大想说的话,我们会有一个专门的信箱给新生留存寄语。

记者在采访中,还偶遇穿着高中校服前来“寄信”的外文学院新生,她告诉记者,穿着这身衣服来报到,是和中学时代做真正的告别,也是对新开始的展望。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23级新生 王奕泽:想认识更多高中校友,一进门很多人跟我打招呼,说是不是双十的?就感觉特别亲切。从小很羡慕来这里上学的哥哥姐姐,(希望)努力学习,变成更好的自己。

厦门大学2023级新生 Huraiza Javaid:我来自巴基斯坦,因为厦门大学是最好的学校之一,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给了我们很好的平台,所以我来到这里。

集美大学昨天也陆续迎来7000多名本科新生,其中05后成为主力军,占到新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为了使新生报到的流程更加便捷,学校提前开通线上报到系统,并运用“大数据”平台,根据学生入校前填写的到校交通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交通接驳保障。

集美大学学生工作部 副部长 于宏鹏:我们安排了10部大巴车,把我们的新生从厦门北站、高崎国际机场T3、T4航站楼接到校园里来。如果是乘坐私家车或者自行步行入校的,我们用8部公交车来进行校内接驳。除此之外,我们校内还准备了10部电瓶车把学生送到离他们宿舍最近的地方。

大一新生们怀揣着希冀与梦想,即将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

集美大学2023级新生 林新英:我希望过一个比较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然后也希望可以在大学里面提升自己。

大一新生 陈江灿:希望能在集大这个校园里面,和所有同学一起变得更好。

【新闻观察1:积极适应 心怀高远 不负韶华】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新闻观察员是巨东红。巨老师,作为高校的老师,您今天也见证了2023级新生的报道,今年的新生有哪些新气象?你对这些新生有哪些提醒和期待?

又是一年凤凰花开,厦门市各高校迎来2023级新生——小萌新。新生经过了紧张的高考,带着希望、喜悦来到大学。入学是人生重要转折点,也是许多家庭的大事,因此,不少家庭“全家总动员”,送孩子入校;学校准备了入学“大礼”,迎接学生,如贫困生的绿色通道,各具特色的迎新氛围布置。大学是很多人一生中真正有机会以自己的意愿塑造自我的阶段,也是容易迷失自我的阶段,要在生活、学习方面积极适应,顺利完成学业:第一,学会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认识人与社会,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第二,学会做事。要有行动力,要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要求善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有学会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管理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第三,学会改变。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原来1996年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五大支柱”,被称为“学会变化”,而且有四个关键词,接受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应对变化,最高层次就是引领变化。我们生活的时代具有不确定性,必须学会改变,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不负青春好时光。

学位法草案来了:3种情形或被撤销学位

说到大学开学,我们再 来聊聊学位制度。近日,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围绕完善学位管理体制、细化和明确学位授予条件和程序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将被撤销学位。

草案明确,已经获得学位者,在获得该学位过程中有: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存在抄袭、剽窃、伪造、数据造假、人工智能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或者以徇私舞弊等非法手段取得入学资格、毕业证书;在学习期间存在不应当授予学位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草案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学位授予条件方面,草案要求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需要达到相应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水平,名誉博士学位获得者需要在特定领域作出贡献;要求学位授予单位在法定学位授予条件基础上,制定学位授予具体标准。

在完善学位授予程序方面,草案规定,申请学士学位,由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审查,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在通过同行专家评阅、答辩等程序后,由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审核,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新闻观察2:学位法从源头上遏制学术不端】

新学期高校教育也迎来不少新气象,特别是这个学位法,今后有了学位法,怎么提高“学质”,您有什么样的观察?

2021年3月15日,教育部研究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6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学位获得者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以及学位授予单位非法授予学位等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ChatGPT出现后是否会取代人类,成为撰写论文的主要工具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学位法的亮点:一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对策,遏制了学术不端,尤其是防止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二是规范学位授予活动,包括学位授予权的取得、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程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保护了学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学位制度实施,促进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