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无人经济”与“有人经济”并无根本矛盾
昨天看过我们节目的观众朋友,应该都会对大部分工作由无人搬运车等智能设备完成的“黑灯工厂”记忆深刻,今天的头条我们就来说说“无人经济”。现如今,去饭店吃饭可以遇到机器人送餐,去商场购物常常能看到机器人导购,而没有收银员的“无人超市”也早已不稀奇了。除此之外,近来全国各地还涌现出不少其它类型的“无人店”,像是“无人酒店”、“无人书店”、“无人花店”等等。那么,这些“无人店”是如何运营的?消费者又有着怎样的体验?一起去看看。
这是广西南宁市的一家“无人酒店”,酒店门口没有传统宾馆的前台和服务员,顾客进行实名登记后,可以根据门口的提示通过线上小程序办理入住。这家酒店大约有40间客房,大多为双层复式房型,房间内除了有一般酒店都提供的设施外,还配备了油烟机、洗衣机给顾客使用,住宿价格也比较实惠,一晚只需108元。来自广西河池的小覃最近和家人来南宁旅游,就选择了这家无人酒店。
游客 小覃:是挺方便的,环境还行,能接受。(价格呢?)价格的话现在是第一次订,它会比较优惠一些。
酒店工作人员介绍,如果客人不是很熟悉入住流程,酒店也会安排人员帮忙,退房时只需跟他们打个招呼即可。
“无人酒店”工作人员 覃女士:(平时)入住率能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这样子,更方便 更适于年轻人。
除了“无人酒店”,“无人书店”也开始兴起。记者在南宁这家无人书店看到,书架上不仅摆放着各类书籍,还挂着一个写有“正版书一斤15元”的告示牌。根据现场公告,顾客只需将选好的图书拿到称重处称量,即可按照一斤15元的价格自助购买,扫码付款后就可以将图书带走。
消费者 庄先生:看到这个(无人售卖书籍),挺好的,也挺实惠的。
消费者 罗先生:我觉得挺方便的,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蛮不错的,价格都还不错的。
这家无人书店的负责人丁先生介绍,他从事图书销售工作四年多了,之前开有一家门店销售图书,这几年,无人售卖的商业模式让他发现了商机。
“无人书店”负责人 丁大增: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个图书销售作为无人的模式,它其实还是有盈利,因为我们把这个成本,租金的成本,还有人力维护的成本,压缩到比较低的价格。
再到江苏如东看看这家“无人花店”——花喜自助花店,花店无人销售,选购、付款全靠消费者自觉。在不足10平米的店面里,整齐排布着超五十种、上百盆多肉植物,每盆植物的盆边都标写了价格。消费者选中了心仪的植物,扫码付款即可。
消费者 张梁 这里的东西(植物)都挺好的,也挺实惠的。
“无人花店”店主 黄华喜 开了这么久,没有一个人随便来店里拿了不扫码就走的,我觉得还行。
店主黄华喜介绍说,花店运营百日,每天的收益约有三四百元,接下来,她还打算再开一家无人花店。
除了无人酒店、无人书店之外,近年来,无人健身房、无人球场、无人服装店等五花八门的“无人店”,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记者今天通过天眼查网站搜索查询发现,跟“无人经济”相关的企业目前在我国已经超过10万家。
【“无人经济”升温:不同业态并非一概适用“无人经营”】
不过,当“无人经济”不断为我们展现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无限潜力、无限可能性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个“新”字也意味着风险和不确定性。“无人经济”一定就是门好生意吗?在无人模式下消费,消费者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另外,“无人经济”会取代“有人经济”,影响就业吗?我们接着来看。
虽说“无人店”理论上可以节省人工成本,但也有不少“无人店”在实际运营中遇到一些问题,部分“无人经济”应用因产品设计、服务体验等存在不足,整体发展遇到了瓶颈。例如,一些早期开张的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已经倒闭,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大批技术设备投入,成本高,导致商品价格没有优势;二是由于店里无人,补货速度慢,有的店受限于面积小,商品也少;三是技术不成熟,消费者扫码购买不方便。
有专家指出,“无人经营”时代,从本质上说不是“有人”或“无人”,最关键的要满足消费者需求,不同业态并非一概适用“无人经营”。
南宁学院商学院副教授 覃杨:我们也需要关注它的一个服务,还有一个它的安全性的问题,不要为了“无人”而去做无人,我们希望无人概念,它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更多的这个我们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
此外,“无人超市”、“无人健身房”等“无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此前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无人”模式下消费,有65.4%的受访者担心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64.0%的受访者担心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61.3%的受访者担心消费过程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36.4%的受访者担心无法得到相关产品咨询。
专家表示,“无人经济”不能无人监管,随着“无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旦消费者个人权益受到侵害,如何解决、如何赔偿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状况,都是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而针对“无人经济”可能影响就业的担忧,专家指出,“无人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减少一些辛苦、危险的工作岗位,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机器人取代了一些工人,也需要人员对机器人进行运维。早在2020年,人社部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这一新兴职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相关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有专家指出,应对“无人经济”带来的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就业转化”。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会带动更多新消费服务场景出现,增加新的工种和岗位,要通过培养高技术水平人才和团队,普及相关技术和实用技能,为“无人经济”的潜在就业者提供帮助,加快新旧职业转换速率。
【新闻观察:“无人经济”与“有人经济”并无根本矛盾】
“无人经济”的升温,不得不让人感叹“未来已来”。你如何看待“无人经济”会否取代“有人经济”这一观点?
信息时代,无人经济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刚才新闻提到的例子,“无人经济”还有其他的应用。比如它可以运用在高危行业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代替人去完成危险作业。
“无人经济”对传统的用工方式势必会造成冲击,但也会促使那些从事流水线体力工作的工人,通过学习获取新技术新技能,转型成管理智能设备的技术工人,实现人与设备之间的“互利共赢”。无人经济的发展,绝不是以消除有人经济为目的的。无人经济和有人经济本质上都是服务于人,去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的,没有必要将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
从当下“无人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关注?
首先一个问题是,“无人经济”的消费群体偏窄,基本上为80-00后这一群体为主,其他的消费群体比如老人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等原因,对无人经济敬而远之。在此情况下,无人经济的普及推广也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否则,将会造成用户素质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程度的状况。事实上,再好的技术,如果缺少用户体验,也不可能占有市场。
其次,我国无人经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健全,如无人零售机器出现故障,产品处于失管的状态,消费者全部拿走是否违法?完全依靠道德自觉来约束行为,是难以长久支撑的,所以还是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予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