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别让手机“废”了孩子的假期

厦视直播室 2023-07-22 20:50:52

2023-07-22 20:50:52

如何打赢暑期“手机争夺战”?

暑期一到,青少年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话题就再度引发关注。放假了,不用上学了,很多孩子就成天抱着手机、平板不撒手,不少家长对此忧心忡忡,担心孩子沉迷其中,身体健康甚至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于是,家长和孩子间的“手机争夺战”一触即发。事实上,家长的担心并非多余,近段时间,孩子因为沉迷手机游戏患上“网络成瘾症”、导致重度近视,甚至陷入网络诈骗骗局的新闻,就时常见诸报端。一起来看。

湖南:每日玩手游超6小时 15岁男孩确诊“网络成瘾症”

家住湖南岳阳的15岁男孩小兴近半年来对手机游戏上瘾严重,每天至少要玩6个小时的游戏,最长的时候持续超过12个小时。暑假期间,小兴更是沉溺于手机游戏中,玩得昼夜颠倒、足不出户。一旦父母限制他玩游戏,他就大吵大闹、砸东西,情绪十分激动。

小兴家属:他在初二本来成绩是中上的水平,到了初三完全跟不上,他爸爸说要把手机拿回来,他就起了冲突。初三中考都没去进行,有一两个月没去上学。

家人软硬兼施,无法管教,只能带他到医院酒瘾网瘾科诊治,最终被确诊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症。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网瘾科医师 余嘉欣:住院的时候偷偷把自己手机藏进内裤,抵抗交出自己的手机,通过医护家长反复劝导,才不情不愿地交了手机,并且次日出现踢门的行为。

目前,小兴正在接受网瘾的规范化治疗,通过药物加心理治疗的方式,让他逐步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

湖北:平板手机不离手 三胞胎同患高度近视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孩子更常见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导致近视。近日,湖北武汉的一个三胞胎姐妹家庭就组团做了近视手术。

三胞胎老二 小蕾:我妹700度和800度,我600度和700度,我姐姐也是。

医院通过晶体植入的方式对三姐妹实施了摘镜手术。医生介绍说,三姐妹的近视除了跟遗传有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她们长期手机、平板不离手。

三胞胎老二 小蕾:平时坐姿不端正,看手机时间太长。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专科副主任医师 王奇峰:用眼疲劳,电子产品近距离、长时间使用,肯定是一个加重近视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不法分子盯上孩子 暑期网络诈骗高发

除了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孩子们使用电子设备还存在被骗的风险,有不法分子就专门瞄准涉世未深、防范意识薄弱的未成年人实施诈骗。近段时间,全国各地已经发生多起针对未成年人的游戏类电信网络诈骗案。比如,一名9岁的女童因沉迷手机游戏充值并打赏主播,将家长银行卡中的十几万元存款挥霍一空。

除了诱导打赏,诈骗分子还常常利用“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的方式实施诈骗。

他(骗子)说我可以 免费领某(游戏)的皮肤,然后我就同意了,然后他让我拿我爷爷的手机,扫描那个二维码,我就扫了。然后他又说爷爷微信上出了问题,让我给他转钱。

视频中的孩子按照指示操作,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将数万元转到了诈骗分子的账号里。

南宁市公安局福建园派出所警长 周鼎晨:(骗子)说你的操作失误,可能会引起就是你的家长,可能会被我们公安机关进行一个处罚,(骗子)利用他的这个恐惧的心理,就是在家长不明的情况下就转账。

如何打赢暑期 “手机争夺战”? 家长“头痛” 亲子冲突凸显

看到这些新闻,也难怪家长们会担心。我们的记者最近也专门针对这个话题做了个街访,来听听厦门的家长们是怎么应对这个难题的,效果又如何?

市民 郑先生:会啊,但是现在控制她,不让她看,控制她的时候就会有抵触情绪。

市民 卢女士:肯定会有,觉得(在IPAD上下象棋)下一半,时间到了他就不肯收。

在采访中,因为电子产品管理而烦恼的家长不在少数,虽然在暑假前会跟孩子“立规矩”,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孩子还是会表现出抵触的情绪,为了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有的家长会改掉手机、IPAD等设备的密码,或者把电子产品给藏起来,有的家长则直接给孩子报上各种培训班,排满日孩子的日程,为的就是让孩子少玩电子产品。

市民 黄先生:怕他上瘾啊,对学习各方面都不好。现在小孩子年纪还小,自控力比较差。

市民 郑先生:不停地刷短视频,有些(负面)短视频对整个观念影响非常大。

还有家长表示,通常是孩子玩得停不下来,父母反复催促无用,一气之下摔手机、断网,紧接着孩子叫、父母跳,亲子冲突也因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当代青少年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其成长已经离不开网络这片土壤。去年年底,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调查还发现,尽管八成以上未成年人和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的不到五成。

可以说,孩子们的手机依赖,已经成为教育的一大痛点。前段时间,南京在全市56所中小学发放6万9千多份调查问卷,对中小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进行摸底。回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4.4%的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且手机依赖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年级越高越有可能出现手机依赖。

新闻观察:别让手机“废”了孩子的假期

你是如何看待这每逢假期就出现的“手机争夺战”?这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

假期里,学校教育的暂时淡出让家长成为监督的主体。家长与孩子之间,有关“手机自由”的交锋,如何让孩子在合理可控范围内使用电子设备,总是能成为引发亲子冲突的导火索。

未成年人正处在三观、习惯的培养期,面对暑假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容易因为没有节制的使用电子产品,导致沉迷游戏和短视频。沉迷其中也将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每年假期结束,各家医院眼科都会聚集大量来看视力加深的未成年人,不少孩子假期过后,胖了不少等等,甚至出现“手机病”“网瘾症”,这都需要引起家长乃至全社会的重视。

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都是“双刃剑”。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今日的基础设施、明日的技术驱动。家长不妨可以利用暑假这个亲子相处的机会,更多地培养孩子会用网络、用好网络的能力和习惯。

如何打赢暑期 “手机争夺战”?

要打赢“手机争夺战”,肯定不是简单粗暴地从孩子手里抢回手机就算“赢”,这场“战斗”的“敌人”并不是孩子或者家长,也不是手机等电子设备,而是这些电子设备的无度滥用。那么,到底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呢?我们接着来看。

手机不能一收了之 需有新的教育理念

心理专家表示,现在的孩子成长在网络时代,自我意识很强,并且在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后,家长简单粗暴禁止或者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已不是最佳方式,而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厦门市心理学会副会长 戴仕梅:这一代的孩子,从一出生,他就伴随着智能化时代共同孕育成长。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是通过网络世界来交友、娱乐、学习,甚至是减压。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自主意识特别强,争夺手机的过程,就是在表达一个自主意识,我的世界我做主。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学退学的学生,90%因为进大学后沉迷网络游戏。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在教师和家长的管理下,基本不玩手机,而进入大学后不再有人管,于是很快就沉迷手机无法自拔。假期的“手机争夺战”,就是失去外部管理、约束后的一种失控。解决这一问题,有关专家提了不少建议,包括为学生生产专门的非智能手机,建立防未成年人沉迷系统,设立青少年模式等。这都是从外部管理着手,而非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打赢“手机争夺战”,不能再用老套的管理、约束思维,而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

家长交出“立规矩”权 做榜样多陪伴孩子

此外,要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既要科学制定规则,也要赏罚分明,丰富孩子业余生活。专家告诉记者,在先前接受的咨询中,大部分家长并不了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具体在使用哪些功能、时长占比有多少等细节。她建议,家长要更多关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具体做什么,引导孩子平衡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与此同时,顺应孩子自主意识强的特点,把“立规矩”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厦门市心理学会副会长 戴仕梅:我认为监管,是需要孩子邀请你的。我们现在商定的使用时间,使用频度和怎么使用,在这个过程当中,需不需要爸爸妈妈参与一定的监管,还是说你自己就可以完全可以。万一我设定的时间超过了,你这个时候可以提醒我,这个时候你再去打断孩子、提醒孩子,他不会有意见,因为这是你已经我们协商好的,是你邀请我来监管你,不是我硬性我去监管你。

专家也提醒,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应当注重自我避免沉迷电子产品,共同遵守电子产品使用制度,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暑假期间,不妨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看看大千世界,用陪伴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后,家长简单粗暴禁止或者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已不是最佳方式,而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学退学的学生,90%因为进大学后沉迷网络游戏。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在教师和家长的管理下,基本不玩手机,而进入大学后不再有人管,于是很快就沉迷手机无法自拔。

新闻观察:“手机争夺战” “争”的其实是教育理念

对于如何打赢“手机争夺战”?你的观察是什么?该怎么样引导孩子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呢?

“手机争夺战”的背后,涉及的其实是教育理念之争。在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后,家长禁止或者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已不是最佳方式,而应该转变教育理念,给予孩子们更高质量的“不插电的陪伴”,用有趣暑期活动的供给,来抵扣上网时间。

暑假里,家长高质量的陪伴特别重要。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更需要明确,手机等电子产品不是带娃神器,更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如果总是以忙为借口,缺乏对孩子的陪伴,让孩子觉得生活无聊,会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这种行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疏堵结合”,利用暑假,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在现实活动中,更多地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寻找手机之外的快乐生活,就会逐步远离网络。同时,暑假其实是一个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意识的关键时期,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主播观察:如何打赢暑期“手机争夺战”?

引导孩子正确与网络共处

可以看出,所谓的“手机争夺战”,争夺的其实并不是手机本身,而是一个平衡、一个度。在“如何引导未成年人适度使用手机”的背后,其实还潜藏着一个社会问题,就是“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地与网络共处”。现如今,别说孩子,整个社会都已经离不开网络了。可以说,没有网络,人们举步维艰,世界无法正常运转。我们需要更多思考的是,该如何引导孩子客观地认识网络和电子产品的利与弊,了解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异与同。

别让“信息高地”变为“成长荒地”

另外,如何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手机、高效分配精力、合理安排生活?如何不让手机这个“信息高地”变成“成长荒地”?这是社会各方都要面对的考题。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措施,为未成年人上网用网保驾护航;互联网企业与平台推出并不断升级“青少年模式”;教育部门规范学生在校的手机使用行为……。但“手机争夺战”仍在发生,手机依赖的教育痛点依然存在,显然,要解决这个难题,还有很多路要走。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