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祠石狮子半身被埋后续:石牌坊从清末开始逐步损毁 残件随城市建设消失

特区新闻广场 2023-06-14 21:46:56

2023-06-14 21:46:56

前段时间我们栏目播出了《将军祠石狮子半身被埋》的报道后,文旅部门组织考古专家到现场勘察,初步断定两只石狮子是清代花岗岩打造的。不少人也在我们栏目公众号留言,说自己曾经见过石狮子的样貌,并分享将军祠的历史故事。我们的记者联系了这些热心的观众朋友,尝试进一步揭开关于石狮子的身世之谜。

市民:为了守护厦门,纪念这两位将军。

市民:郑成功的部下,施琅,吴英。

记者 杨弘:今天将军祠的故事,我们要从两只半身被掩埋的石狮子开始说起,你看,它的半身已经被水泥和地板砖封印了起来,如果你只是路过,很难看出这两块石头,可能是两只石狮子雕塑。

在将军祠生活的街坊邻里,几乎都听说过这两只石狮子的故事,大家认为它们或许是吴英将军牌坊下留存的雕塑。节目播出后,将军祠老居民以及吴氏族人向我们栏目反映说,他们认为这两只石狮子,或许与吴英牌坊没有关联。

将军祠老居民 沈清良:我小时候,在这边,进进出出,没有看见这两只狮子,90年代。(90年代还没有看过?)我记得可能从哪里拿过来,放在这边的,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埋到它这脖子上面,这两只形状不一样,包括雕塑很粗糙,如果真的是吴英遗留下来的应当质量很好才对。

厦门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 吴国荣:这两只是后面移动来这里的,因为这两只不成一对,当时吴英牌坊的朝向,不是这个方向,所以我们看(老照片)牌坊底下两边各两只狮子,不要被它误导,不管是大小也好,它的狮子头的朝向也都不对。

另外,有热心观众告诉我们,吴英牌坊是1966年被彻底损毁的,自己就在现场,当时牌坊是朝着西南方向的,而这两只石狮子的正脸朝向正好相反。

《特区新闻广场》栏目热心观众 蔡万里:牌坊就在这个朝向,从那边大概两三米的地方,差不多,对,当时我正好走过去,很多人聚在这儿,大绳已经揽在牌坊上了,我就加入了,123,12,就轰然倒地,牌坊原来有两只狮子,我们小时候都爬上去玩的,部队都把马拴狮子上,这两只是无从考证。

将军祠为何会有祠堂和牌坊?根据史料记载,施琅和吴英原本是郑成功的部下,施琅降清后,吴英追随。1683年施琅收复台湾时,吴英为副帅。两人都曾担任过福建水师提督,为表彰两位将军功绩,清廷批准设立生祠。同时,为施琅父子树下“功高大树爱永甘堂”坊,和纪念吴英的“勋崇山海泽沛军民”坊。

厦门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 吴国荣:康熙40年,授予他们建生祠, 以前的牌坊最早就是一个施琅,一个吴英,还有一个施琅的儿子,施世骠。

《特区新闻广场》栏目热心观众 张思鹭:这两个人都曾担任过福建水师提督,办公衙署都在这边。

清朝早期,将军祠还是被叫作“崎岭”的荒芜之地,距离当时的厦门城不到5里,北有筼筜港,南有白鹤岭,是进出厦门岛官渡五通码头或是前往省城的必经之地,施琅、吴英在咽喉要道建祠堂、立牌坊很能彰显功绩。

《特区新闻广场》栏目热心观众 蔡万里:(老照片)1900年那个照片一溜(牌坊)应该是从这(开始) 当时这边都是荒凉的地方,可能就是有将军祠,才有烟火,是通往旧厦门城的要道,从塔厝过来,经过文灶,这些牌坊,到溪岸街,中间这边是迎官人的,路很大,说明这边有官道。

不过昭示功名的祠堂牌坊,从清朝末期开始,逐步损毁。1853年,闽南小刀会主张“反清复明”,以“施琅背叛郑成功降清朝”为由,将施琅的宗祠牌坊捣毁。1938年,厦门被日军占领,因为吴姓码头工人与日本人有冲突,为了复仇,日军就将吴英祠烧毁,遗址拓为农田。后来吴英牌坊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又被损毁,残件随城市的建设陆续消失。有一位老居民回忆,2021年年初,将军祠路扩建时,还曾挖出过牌坊的基坐。

将军祠老居民 沈清良:上面有一个坑,坑上面放着一个立柱,立柱牌坊可能是有两个还是四个,只挖了一个,还有这些房子都拆了,不然以前自己在建房子,没有石头,就是用这些牌坊的石头去建房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拆迁,有的搬房子建设,那些石头,有的拿走了,有的埋起来了。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将军祠没有叱咤风云的将军,也没有纪念英雄的牌坊,但还有一栋老建筑,可能与吴氏祠堂有关,明天我们还将继续探访。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