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高校开设微专业要避免功利化

厦视直播室 2023-03-22 21:30:46

2023-03-22 21:30:46

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引热议

现在,不少大学生把公务员当做就业目标,如果在大学里就有专门教授考公技能的课,你会感兴趣吗?近日,“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这公务员专业/教的是啥内容?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来看报道。

为微专业 学生志愿选学

这份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的“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显示,该专业整合了历史学、民族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专业的资源,以当代公务人员对理论知识、公务技能、历史文化知识、国际视野、心理健康等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为方向,以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的提升教育为内容。招生对象为西南大学大二及以上年级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学制1年,学分24学分,学费1920元。课程计划包括申论概论、行政能力测试基础、公文写作等,学生自愿报名选学。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人员 没有对外(校)开放,留意一下教务处的通知,现在只是通过公众号发布了一些宣传,也没有其它的更多的消息。

据了解,微专业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不同,是指高校在大学生学习原专业的基础上,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西南大学开设的这门“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既不在学信网上备案,也不授予学位,只是设置了一个选修课程体系。

民众评价褒贬不一

消息一出,很快在网上引发广泛热议。有人认为,报考公务员是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角度看,开设相关的微专业,无可厚非。

大学生 我们有这个需求,我们有这个缺口,所以我们(高校)开设这个专业,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大学生 学生也都有这个需求,所以说高校才会去开设相关的专业,对报考公务员的人来说肯定是一个正向的导向。

还有人认为,高校开设公务员相关专业,对于当下价格不菲的公考培训机构也是一个冲击,能够让学生在校园里以相对经济的学费接受系统的学习。

受访者:现在外面的培训班五花八门,我觉得都挺乱的,有时候交了钱,甚至人家都不干了,都很正常,所以我觉得(开设公务员专业)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挺好的一个消息。

不过也有人质疑,现在许多人一窝蜂地都去考公务员,其出发点并不是真的为民服务,只是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一份保障。高校作为引领青年发展的前沿阵地,却开设公务员专业,无形中会引导更多学生以更为功利的心态去考公。

大学生 本来考公务员人就多,大家就不去寻觅其它的社会行业了,然后就都一股脑地蜂拥到这,最后造成公务员这个赛道更卷更卷。

大学生公务员可以成为一个专业的话,它要教学生什么?教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务员?那我上大学只是为了学会一门考试,那觉得有点可悲。

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引热议 :是教学创新 还是教育偏离?

高校开设公务员专业,无疑是高校毕业生“考公热”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个产物。那么,将考公当成一门专业去学习,究竟是教学的创新,还是教育的偏离呢?我们继续来看。

近些年,随着就业压力持续增加,报考公务员成为不少人就业的首选。据统计,2022年,超202万人报考国家公务员,183万余人通过资格审查,创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平均竞争比超过60比1,最热职位竞争比超过20000比1。

专家认为,公务员专业的开设,是满足学校与学生双方的需求。一方面,学校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考公热”确实是趋势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薛二勇 一个是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问题,一个是国内产业布局调整的问题,还有一个这个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这个都会对就业构成很大的这个压力,考公务员是一个理性选择之下好的选择,是不是最好,这个由个人来判断。

专家表示,高校开设公务员专业,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学校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则是更需要思考的方面。特别是开设相关学科专业时,要考虑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不同点,因地制宜,满足需求。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学生未来发展构成一些关键能力上的支撑,学了公务员的这个微专业,不仅仅是为公务员做准备,更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一生的奠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薛二勇 一定要区别于社会上比较功利化的,纯粹为了通过某一项或者某一次考试的短期性行为,我们要着眼长远,培养的是支撑学生能够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这样的关键能力,给学生发展的法宝,也就是经常讲的,我们要教给学生们方法,这是最重要的。

新闻观察:高校开设微专业要避免功利化

高校要开设公务员微专业的消息,一经网上发酵,就有很多网民反响热烈,并将它与各种社会“考公”培训班作比较。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高校开设微专业要避免功利化从目前这门微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来看,并非完全应对公务员考试来安排的。其中,有关文化史、哲学导论、历史学的内容,如果学生毕业后去考公务员当然用得上,不考公务员其实也用得上,毕竟这些知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大学生提前接受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的教育,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在“考公热”的催化下,难免会有人将这个“微专业”与社会上的“考公”培训班作比较。这也提醒我们需要审慎地看待一个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开设相关微专业,会不会有点急功近利了?

与社会上各种考级考证的培训机构不同,高校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育才宗旨。开设怎样的微专业,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但要让微专业起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成效,需要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慎重地推出,要避免以单纯服务就业为导向的趋势,变得功利化,把培养学生的大学变为职业培训所、考试培训所。

对于当下愈演愈烈的“考公热”,你有什么观察?

拒绝“考公热”的裹挟多元就业成就多彩人生

“考公热”愈演愈烈,是三年疫情背景下,年轻人职业选择走向的阶段性特征,毕竟体制内工作稳定可靠的优势,还是很受大学生及家长们的青睐。

但是,考上了公务员,就意味着人生从此可以“躺平”或者“躺赢”了吗?这也未必。公务员只是众多职业的一种,投身到公务员岗位,就需要依法履行公职,为民生幸福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如果,你立志于从事这份事业,你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请不要在“考公热”的裹挟下,盲目跟风从众,走上了公务员备考之路,以至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会进一步增加就业压力,加剧职业行业之间的失衡,造成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活力的下降。广大高校毕业生还是应该遵循自身的兴趣爱好、禀赋特长、职业前景,多元就业去成就自己的多彩人生。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