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儿童电话手表越走越“偏”:从“满足家长”到“取悦孩子”

厦视直播室 2023-02-21 21:06:14

2023-02-21 21:06:14

近年来,儿童电话手表越来越受到未成年人的青睐。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目前我国5岁至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人,基本上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孩子有儿童电话手表。然而,随着使用率的趋高,本能方便孩子联系、定位的儿童电话手表,带给家长们的隐忧也越来越多。不少家长反映,儿童电话手表正在呈现早熟化。

让儿童电话手表回归儿童属性

近日,就有家长将孩子使用智能电话手表的社交记录发到网上,引发了大量关注。家长们对电话手表的焦虑,主要体现在“过度社交”、“隐私泄露”等问题。那么,儿童手表是否应该回归健康与安全核心功能?又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手腕上的安全”?我们一起来看报道。

手表变身“社交神器” 藏隐忧

日前,辽宁一名家长发现孩子用电话手表与一个陌生女孩加上了好友,并进行语音聊天,他将这些聊天语音记录发到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关注。

我不认识你我哪知道你是谁啊?你叫什么名字?你别给我打字了,我不认识字。

这位辽宁家长的发现并非个例,不少家长表示现在电话手表中的“社交功能”最受孩子们欢迎。

华为和小天才加不了(好友),不是一个品牌。上次我一个小天才跟一个华为的也能加的,但是不太确定这样子行不行。

“碰一碰手表,加个好友吧。”这句话成了不少孩子在校内校外打招呼的见面语。有的智能手表可以“碰一碰加好友”,还能发布朋友圈,好友可以随时打卡、点评赞,简直成为了小朋友之间的社交必需品。对于这种能加好友的智能手表,有家长表示应该尊重孩子应有的社交需求,也有家长表示,过早接触所谓的“社交”并没有好处。

家长:我孩子就用过,但是后来就给他停了一段儿时间.

家长:万一交友不慎,或者是影响他的学习,或者是经常跟同学聊天儿什么的

专家:过度虚拟社交 弊大于利

有心理专家指出,孩子通过智能手表无限制添加好友存在安全隐患,本来有益于孩子的“定位手表”沦为“社交神器”。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制力和自律性较弱,网络社交容易让他们产生获得感和满足感,痴迷于智能手表发圈、打卡可能会加剧网络依赖甚至导致网络成瘾。同时,智能手表功能繁杂,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视力降低、睡眠不足等健康问题;还可能暗藏诱导消费、暴露隐私和被不法利用的风险。

诱导消费涉嫌侵权 泄露隐私触碰红线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儿童智能手表的价格从几十元至数千元不等,不少儿童智能手表都预装了聊天、音乐、作业、故事、钱包等多种应用程序,支持拍照摄像、身体监测及支付等功能。根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17.11%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儿童智能手表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此外,在有关儿童智能手表的投诉中,有不少与诱导消费有关。多名家长投诉反映,儿童智能手表绑定的家长端并未开启免密支付和支付确认,而小孩在手表端购买游戏服务却能直接从家长端扣款。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谌江涛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需要监护人的特别保护,支付、添加陌生人好友等功能,应该经过监护人同意方能进行,而某些智能手表却绕开家长的监管实施上述行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智能手表的生产厂家如疏于审查或者故意留下漏洞,由此而导致的未成年人的财产受到损失或者人身安全受到损害,厂家负有依法赔偿的责任。

专家:推强制性国家标准 加强监管引导

在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成为孩子“标配”电子产品的背景下,其存在的问题亟须引起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国家出台了《儿童手表》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覆盖了儿童手表的定位性能、通话、电磁辐射、信息安全等关键质量安全和性能指标。专家建议,根据实施情况,将其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从源头上进行遏制。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 江爱萍:在电子手表的这个领域里面,这些要求和这些规范是不是都落实了,是不是有人监管,甚至出现问题是不是有足够的惩治,违法惩治力度,那可能是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甚至是企业我们需要去重视的

除了对产品进行监管,专家也建议在线下可以多开展儿童智能产品危害和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增强自身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孩子建立健康互动的交往关系,有意识地多提供“现实社交”。

新闻观察:儿童电话手表越走越“偏”:从“满足家长”到“取悦孩子”

面对儿童电话手表的“社交属性”、“商业属性”日益增强,儿童属性却似乎越来越不友好,你的观察是什么呢?

儿童电话手表越走越“偏”:从“满足家长”到“取悦孩子”

我记得好像早在10年前,电话手表作为新兴事物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多次迭代,发展轨迹从“满足家长”到“取悦孩子”。最初,电话手表的最重要的作用,是父母可以随时了解孩子位置,与孩子及时通话。而现如今,可以说小小的电话手表,已经成为了集社交、娱乐、购物、拍照等多功能为一体,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隐患,比如涉嫌诱导消费、行程轨迹等隐私的泄露。落地咱们厦门,从去年开始,福建省出台规定,从上个新学期开始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之前,我也有去学校采访过类似话题。面对电话手表,不在这个禁止规定中,但确实影响到了不少孩子的学习,很多老师也挺头疼的。

强制标准、加强监管 让儿童电话手表回归初衷

面对种种负面的影响,怎么办呢?比如,去年11月,国家出台了《儿童手表》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接下来,这样的推荐性标准能否上升为强制?或许能够从源头上,约束企业,在研发阶段“做减法”,功能设计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回归健康与安全核心功能,满足儿童实际需要,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避免因为程序漏洞导致儿童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

面对电话手表的社交属性,比如说英国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在社交媒体上点赞。澳大利亚拟起草《在线隐私保护法案》,规定社交媒体必须优先考虑保护未成年人,违规企业将面临上千万元人民币处罚。我们能否借鉴一下国外的一些做法,把儿童接触社交媒体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儿童智能产品和应用的审核和整改。

当然,要想让孩子避免各种影响,最终还是回归家长,引导孩子通过丰富业余爱好、提升社交能力、增加趣味活动等,建立健康互动的交往关系,鼓励孩子多参与线下“现实社交”。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