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观察:一票难求 小剧场火了

厦视新闻 2023-02-06 21:11:57

2023-02-06 21:11:57

如今,厦门正加快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在这个背景下,厦门的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生机勃勃。除了大家熟知的影视产业,在厦门,诸如脱口秀、话剧这样的“小剧场”,这两年也受到了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喜爱,一些演出场次甚至一票难求。小剧场为什么能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都市年轻人的新宠?对于年轻人来说,小剧场的魅力在哪里?来看记者的一线观察报道。

一票难求 小剧场火了

周末的下午,我们来到位于思明区SM三期商城的“来疯”剧场,尽管天气下着雨,但剧场门口等待检票入场的观众仍然排起了长龙。跟随观众进入演出厅,在空间不大的黑暗舞台里,一束光、一支话筒,脱口秀演员轮番登场,这个小剧场成为了欢笑阵阵的喜剧世界。舞台下,十多排座位/座无虚席,甚至演出进入到中段,依然有观众临时购票入内。剧场负责人告诉我们,每到周末,剧场演出基本都处于这样的爆满状态,观众流量超过千人。

“来疯”喜剧俱乐部主理人 Lucy:专门过来打卡拍照的本地观众以及游客都还挺多的,喜剧是大家的精神的需求,不管是在哪个年龄段里面,我们都会很需要放松,需要开心,也需要解压,很多观众走进剧场来,会引起很强烈的共鸣以及共情。

剧场虽小 魅力不小

人们聚在小剧场,暂时忘记工作生活的烦恼,开怀大笑,让开心不开心的事被笑声化解,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享受的状态,这也是脱口秀小剧场近年来特别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与大剧场不同,小剧场离演员更近,更有沉浸式体验感,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对不同事物、不同观点达成共鸣、共情和共识。这一点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剧场的观众当中,不少都是每个月要来一次、甚至来好几次的忠实粉丝。

市民 萧女士:我是蛮喜欢看剧场这一块东西,包括戏剧、音乐剧,我都蛮喜欢看的,所以每个月都会看好几次。

市民 陈先生:我觉得挺快乐的,因为之前朋友们都有一句话挺好玩 他说快乐是免费的,但是特别快乐可能就要花点钱。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来花钱“买”点快乐,这样的文化形式,或者娱乐形式,我觉得还是蛮新颖的。

市民 陈先生:特别是即兴表演的部分,就是大家可以玩在一起,在这一块,我觉得年轻人的氛围越来越强的,随着我们影视的发展,这一块更加提升起来了,所以很多年轻人敢于去表达自己。

在剧场外围,我们留意到,不时有路过的商场顾客被剧场广告牌吸引,驻足了解演出内容。由于小剧场不受场地所限,能够选址商场、特色街区、文化园区等,很方便就能给演出提供线下的自然客流。目前,“来疯”除了在湖里古地石广场、思明SM三期两个演出场所,岛外甚至外地的不少商场也正和他们接洽,希望引入这样的小剧场,进一步丰富商圈的娱乐消费业态。

“来疯”喜剧俱乐部主理人 Lucy:我们发现有很多新的趋势和新的动态,发现商场路过的很多自然的客流,被剧场比较漂亮的复古的外观吸引以后,他们就很想进入到剧场去,我们之后也会跟文旅部门有更多的互动,让外地游客来到厦门的时候,他们是想愿意走进小剧场,通过喜剧演出,去了解闽南文化、了解厦门, 我觉得这是旅游体验的另外一种新形式。

除了这几年走进大众视野的脱口秀,在厦门,小剧场的业态还有话剧、歌剧、舞剧,以及相声、小型演唱会等。这些小剧场的运营情况如何?它们能否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赋予厦门城市更深厚的文化底色呢?继续来看记者的采访。

小剧场的热火朝天与苦苦挣扎

相比脱口秀小剧场满满的人气,厦门其它小剧场运营如何呢?成立于2008年的“猫剧团”是厦门本土发展起来的戏剧剧团,这些年,他们和闽南大戏院携手打造过“戏精学院”,在鼓浪屿管风琴博物馆尝试过“视觉戏剧”实验演出,今年元旦,他们还和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跨界合作,在展厅中与观众“面对面”进行诗歌戏剧表演。

、猫剧团创始人 斯年:在小剧场中间,观众和演员的距离是非常靠近的,就会带给你更强的一种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台上台下同频共振,演员和观众达到共情,它所触及和探讨到的问题的深度,角度和维度,都跟大剧场有非常不同的体验。

作为剧团创始人,斯年这些年一直在寻找固定的演出场所,但受困于行业运营、观众认知度等问题,他们很难开展常态化的驻场演出。这两年,猫剧团曾经演出的几个小剧场,都关门歇业了。

猫剧团创始人 斯年:有很多的小剧场,都面临都面临着一个生存的考验,就是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你的制作成本、人员、团队的运营成本,是从哪里来的。

如何让小剧场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有的小剧场热火朝天,有的却在苦苦挣扎。前不久,思明区政协文体委就“小剧场发展现状”提交调研报告,提出尽快出台扶持“小剧场”相关政策,孵化一批“小剧场”多元空间、引进一批 “小剧场”品牌,鼓励剧本原创性和本土化等。

思明区政协文体委委员、厦门歌舞剧院副院长 张蓓:作为小剧场,它的特性可以遍布在厦门的各个角落。比如说厂房仓库,甚至别墅,鼓浪屿的别墅。因为在昆明有庭院戏剧,我们厦门可不可以有别墅戏剧,我们需要去做一些广泛的调研,开发成小剧场的场所。

“小剧场+新文艺” 新出路多措并举

戏剧人需要大胆走出去,以小众带动大众。眼下,闽南大戏院、嘉庚剧院也开始布局自己的小剧场。业内人士认为,厦门可参考其他城市,对小剧场演出进行票价补贴,降低观众观看演出的预算,鼓励和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剧场。同时,剧团的剧目是否优质、场次是否多样、能否吸引消费者为其“买单”,这些都是小剧场发展的着力点。

思明区政协文体委委员、天视文化集团总经理 张治寰:小剧场可以天天办,并且它是可以一天办很多场。另外更多的年轻人希望文化消费不会单一,他希望看到一些新的文化内容去做消费,所以它的市场前景会非常好。

在消费业态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小剧场犹如一匹黑马,以诗和远方的力量,改变着公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新窗口。虽然厦门极具文艺范,但在打响本土小剧场品牌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这背后,需要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供给,需要孵化和打磨具有厦门特色的小剧场文化IP,将“书店里听相声”“休闲街区里看话剧”等特色基因、文化味道嵌入小剧场空间,让小剧场文化赋予厦门更深厚的城市底色。

思明区政协文体委委员、厦门歌舞剧院副院长 张蓓:我们经常说小剧场、大舞台,我觉得小剧场也可以提供一种可能性,就是一种跨界融合,可以让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特别希望厦门本土的戏剧人们来跨界融合,把闽南特色,包括我们本地的一些文化特点、文化特色、融合进小剧场。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