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教资热”折射出尊师重教显著提升

厦视直播室 2022-10-26 20:55:20

2022-10-26 20:55:20

关注“教资热”

要说这两年社会上的热门职业,教师绝对能排得上号。而要成为一名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则是基本条件。随着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拉开帷幕,“教资热”话题再次引发关注。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最初的17.2万人次跃升至了2021年的1144.2万人次,报考人数10年增长66倍。甚至有网友认为,教资证已经和学位证一起,成为大学生毕业的标配。“教资”到底有多热?是怎么“热”起来的呢?

“教资热”持续升温 报考人数10年增长66倍

9月初,全国31个省份启动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报名工作,多地报名人数持续上涨。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260万人,2019年攀升至900万人,2021年则直接突破千万大关,由最初的17.2万人次跃升至1144.2万人次,报考人数10年增长66倍。

需求叠加政策 教师职业日益增加“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资的“火爆”也有明显的节点。此前,我国实行教师资格终身制,师范生可以免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但在2015年改革后,无论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被要求需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且普通话成绩要达到一定要求后,才能申请到教师资格证。这意味着,师范生也要考证上讲台。2018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相关通知,要求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类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学科类教师应于2018年下半年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经过教师资格考试未能取得教师资格的,培训机构不得继续聘用其从事学科类培训工作。政策叠加需求,该年的教资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多了一倍多。今年4月,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再次明确严把教师入口关,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强调教师必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持教师资格证上岗任教。

此外,在薪资待遇方面,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逐步提高。

竞争加大 “一岗难求” 教师岗位招录比达29:1

教师资格证是进入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敲门砖”,“教资热”的背后,实则还是“教师热”。拿到教师岗位的入场券,是否就意味着教师一职“高枕无忧”?多位受访者向记者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近年来随着“教资热”、“教师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报考教师资格证,想要挤进教师行业,从而也导致教师一行竞争激烈,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入职门槛不断提高,不少博士、硕士涌入中小学,成为竞争对手的现象已屡见不鲜。

郑州某中学近日就曾公布该校教师的入职公告,上面提到,录取的8个教师学历最低的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本科毕业生,其余则为硕士研究生但非师范类专业。根据此前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十年来,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44.4万人,增幅达26%。各级各类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从32.6%增长到70.3%,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超过50%,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从22.9万人增长到42.4万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6.9万人增长到13.2万人。

毕业生扎堆任教,有些地方甚至“一岗难求”。据了解,今年5月,深圳市共招聘教师817名,共23601人报名,约29人竞争一个岗位,平均录取比为3.5%。无独有偶,今年5月,四川省成都市约25000人竞争878个教师岗位,平均竞争招录比也达到29比1。

新闻观察:“教资热”折射出尊师重教显著提升

10年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增长66倍,单从数据来看,这个热度确实让人有些吃惊,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看这个“热”。

“教资热”折射出尊师重教显著提升 说到教师资格考试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比如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压力加剧等等,相比其他的职业,这些因素其实也不同程度存在,那么为什么教师资格考试会如此之热,我觉得核心是关于教育、关于教师这些年发展和变化,让更多人动心了。首先是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教师岗位的需求持续扩大,相应地选择这份职业的群体数量也就大幅增长;再一个更实在的一点,这些年教师的职业待遇明显增强,像是之前大家曾经热议的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事实。收入提高,再加上寒暑假的假期等等利好,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持续走强,资格考试升温也就成为了必然。

“教资热”正面效应显现 持续改变仍需坚持 我们常说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对于教资热,我觉得更值得关注的方向是这样的热度,对我们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会带来哪些改变?这两年,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名校、高学历的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校成为社会热议的新闻,但是,反过来思考,这是不是也反映出在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名校生、硕士、博士的数量其实还不多,让更多优质的人才进入我们的基础教育,我认为,这相当重要,也希望这样的趋势可以持续下去。再一个,从我们的教师结构来看,城市与农村学校的冷热不均还是客观存在的薄弱环节,教资热能不能带动乡村教师的成长,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