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 商业行为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市场

厦视直播室 2022-10-24 21:15:21

2022-10-24 21:15:21

双十一预售陆续开启 今年变化多多

今年双十一,您准备“剁手”吗?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双十一,都是一年一度的电商大战。过去的14年来,作为消费者,我们共同见证了“双十一”的交易额 年年暴涨,也见证了 双十一的持续时间 从一天,延长到了 如今的 小半个月。目前,今年双11大促 已陆续开启 第一波预售,不少消费者 已经提前将 自己喜爱的宝贝 加入购物车,只等 买买买时刻 的正式开启。连日来,各大电商平台 也公布了 今年双11的 新玩法。今年双11有哪些不同?有哪些 购物事项 需要注意的呢?一起去了解。

预售避开零点 消费者无需熬夜抢购

记者梳理发现,从时间上看,今年双11预售的开启,各平台启动时间较为一致。京东在10月20日零点开启预售,去年则是在10月20日晚8点。天猫“双11”预售将从今天晚上8点开始,相比去年,晚了四天。唯品会则在10月20日晚8点开启了提前购。有的平台预售时间避开零点,延续了近两年“消费者不用再熬夜”的习惯。不过,长战线依旧考验着消费者的体力。

想要优惠不需要再玩“烧脑游戏”

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最开心的变化是,不用再玩烧脑游戏才能拿优惠了。不少消费者表示,前几年双十一,为了赢得优惠,还和朋友组队每天游戏PK,最终也没优惠多少,但耗费了不少精力。今年,诸如喵糖、购物金膨胀等双11“烧脑游戏”都没有了,各电商平台更多强调“满减”、“打折”等直接的优惠措施。记者从天猫方面获悉,今年双11优惠力度为跨店每满300元减50元,是近年来折扣力度最大的一年。唯品会提出,部分大牌品牌商品在三折基础上仍有其它优惠。京东则开启双档位促销活动,分别为每299元减50元促销和每1000元减100元促销,活动期间同一款商品仅可参与其中一档促销,可全程参与。此外,从2020年开始,各大电商平台有意弱化总成交额,而是强调双11要实实在在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商品、愉快的购物体验。

购物车变大了 价保期延长了

今年在提高消费体验方面,各平台也推出了一些改善举措。例如,淘宝对购物车进行了扩容,可装的宝贝数量上限从120个升级至300个,容量翻了一倍多。此次迭代更新的购物车,还新增了分组、置顶、优惠筛选等功能,使用更方便。担心买贵了,也是众多消费者共同的担忧。在这点上,各平台也在不断完善。淘宝天猫方面表示,针对此次双11活动期间的价保服务规则做了升级,最长价保时间从15天延长至27天。消费者购买带价保标识的商品,在价保期内,若同一商家的同一商品一旦出现降价,都可以发起价保申请,申请退差价,打消“早买吃亏”的顾虑。苏宁易购也发布公告称,凡是10月24日至11月13日期间,用户在苏宁易购选购带有“30天价保”标识商品,均可享受30天价保服务。在价保期内,若同一商品出现降价,即可发起价保申请。

服务提升 凑单更自由

在“双11”前夕,淘宝还上线了多地址合并下单功能,结算购物车时,可以直接给不同商品添加不同地址,再合并到一个订单里下单了。这意味着今年“双11”期间消费者凑单将更加自由。今年“双11”,京东则是新增了种草期,进入10月份即开启种草期,10月下旬进入预售预热期。

商家积极备货迎战双十一

为了给消费者们真实惠,商家们已开足马力,积极备货,准备好了在这个双11全力以赴。据电商平台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包括三星堆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多家博物馆旗舰店,已经完成双11的备货工作。今年,各博物馆亮出的宝贝中,各馆的“神兽”最为亮眼,相关产品的备货量超过了100万只。还有商家介绍,为了“双11”,他们8月份就开始备货了,核心爆款电煮锅、电火锅的备货量将达到十几万台,其中电煮锅的备货量近十万台。

新闻观察: 商业行为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市场

对于今年双十一的这些新的变化您有怎样的观察和解读?

商业行为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市场

商业行为的首要原则是要尊重市场。双十一作为一个电商发起的全民狂欢消费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消费季。这其实是商业行为中的一种营销手段和消费养成。而各种花式玩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消费手段。但我个人觉得有句俗话说的好,买的没有卖的精,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省钱玩法在更多时候都是一种噱头,通过商业消费模型和概率的推导,商家更容易在这样的花样消费中获利,一方面是刺激所谓“精明能算计”的消费者多消费,另一方面是让不善算计的消费者少打折。我觉得这样的营销手段无可厚非,但实际上这么多年的消费节洗礼之后,消费者也已经日臻成熟,消费的减法和回归价值规律本身应该是市场的实际需求。货真价实,明折明扣、真实优惠,这应该是消费季商家和消费者都应该共同去推动的一件事。

未来商业模式值得商榷

实际上,这种消费季乃至消费日的集中消费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来说,对于真有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这个时候的消费确实得到了实惠,价格比平常更低;对于商家来说,刺激了消费之后,可以产生更好的业绩。带动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但近几年来,各类消费节消费季的频频推出,让消费者陷入了消费疲劳,甚至不少人在冲动消费下购买了一些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甚至有人购买到了质量缺乏保障的商品。这一方面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对市场诚信,质优者获得市场的规律形成了冲击,并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而从商家的角度来说,近些年来,不少商家都过分依赖双十一和六一八两个消费季的消费推动,最后的结果就是利多全部释放后迎来利空,导致其余时期的市场萧条,这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市场的平稳发展,也不是商家推广产品的良好途径。所以,未来的商业模式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我觉得商家还是应该更多地考虑未来市场发展和商品优化的远景,不要短视地集中在消费季的倾销,政府主管部门也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对那些把消费者放在收尾,把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而不是单纯地打价格战的商家进行适当的鼓励。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