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无偿捐献 彰显厦门文明底色
为生命接力 两名青年今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无偿献血,是一项需要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性活动。权威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500多万人有用血需求,这其中包含我们熟知的白血病患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癌症患者、产后大出血产妇、需要心脏手术的患者等等。如果得不到及时输血,这些患者面临的结果或许就是死亡。比如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 以及治疗 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今天,我市两名爱心志愿者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成为我市第123例和第12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眼前这位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志愿者叫林允勇,今年23岁,福建三明人。2019年,市红十字会在厦门医学院组织造血干细胞入库采集活动时,还在上大二的林允勇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今年7月份毕业后,林允勇进入海洋三所工作,目前是一名科研助理,负责微生物培养研究。去年12月,他被告知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匹配成功。听到这个消息后,林允勇没有犹豫,马上同意捐献。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林允勇:趁自己年轻,趁自己健康,能帮助他人就帮助他人,感谢这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让我们相遇,希望他获得我的(造血)干细胞之后,能够健康,以后的生活里面无病痛。
躺在旁边一张病床上的,就是另外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叶雅姿。雅姿今年24岁,厦门同安人,是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前几天,她特地请假回到厦门,到医院做采集前的准备。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叶雅姿:当时是因为我大学的一个学长捐献成功,看了他的事迹,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就联系了厦门的红十字会,在2019年5月份的时候入库。
采访中,我们得知,雅姿去年刚从部队退伍。为了今天的采集,最近一两个月,她还恢复了锻炼,让身体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叶雅姿:自己的血液能够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在别人的身上让他获得新生,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下午三点多,林允勇和叶雅姿分别成功捐献324毫升和23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很快,他们的爱心将被送到患者身上,帮助他们战胜病魔。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2003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动以来,我市已登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入库资料达到3万七千多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124例,占全省捐献数超过三分之一。
新闻链接:造血干细胞捐献安全吗?
1998年10月1日,我国实施《献血法》,确立了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参与无偿献血的人数和献血量都在逐年增加。那么,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普通献血有什么区别?会不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呢?一起来了解。
据厦门市红十字会介绍,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是采用药物促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腔释放到血液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新生细胞不断地生成发育和成熟,替代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失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干细胞再生和造血。捐献过程中,捐献者是清醒地接受采集,整个采集过程不需用麻醉或镇静药物,可确保捐献者健康和安全。采集完成后,捐献者规律生活几天,很快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包括干细胞就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市红十字会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来,年龄在18到45周岁、符合献血条件的市民,可以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集美大学医疗中心、厦门弘爱医院和厦门市红十字会进行登记报名,并留存10毫升血样,一旦检测合格,就能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另外市红十字会每年也会组织进高校、进爱心企业进行志愿者入库。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已达311.6万余人份,患者申请查询10.78万余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例数达1.4万余例。
新闻观察:无偿捐献 彰显厦门文明底色
除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日常在新闻中还经常会看到捐献人体器官、献血这样的“无偿捐献”。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观察?
不论是造血干细胞、器官还是血液的捐献,我想可以把它们统称为“无偿捐献”。“无偿”的背后,是捐献者善良、爱心的体现,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我想首先跟大家分享一组造血干细胞的数据。(双窗1){厦门市早在2003年,就正式启动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到2016年的5月,完成了50例,这期间经历了13年。到2021年,突破100例,这期间只经过了5年。厦门的捐献者数量,常年在福建省各设区市中都是第一。
同样,人体器官捐献的数量,这些年在厦门也是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从2005年启动,到2013年1月厦门市完成首例人体器官捐献,实现0的突破,历经了长达近8年的时间。而在这之后,厦门人体器官捐献从1到50例,历时6年;从50到100例,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截至目前,厦门器官捐献总数达到132例。
比起这两种“无偿捐献”,无偿献血大家可能会更熟悉。厦门先后八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光荣称号。2021年,厦门市共有6.4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总献血量18.7吨。不论是哪一种“无偿捐献”,都可以说是生命的延续。而这背后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红十字会的努力,爱心捐献者的无私奉献,更是厦门人文明素质的提醒。
新闻观察:如何让“捐献”为更多人接受?
厦门作为一座充满温情、爱心的城市。我们如何让更多人接受、参与这样的捐献呢?
确实,我认为让更多人参与这样的无偿捐献,既是让这座城市更有人情味,同时也是迫切需求。比如说,献血。虽然近几年,每年我市的临床用血都能达到近20吨。但是,面对厦门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在很多时间段,血液似乎仍然很紧张。再比如,器官捐献。近年来,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和实现捐献的数量迅速增长。但器官移植需求与器官捐献数量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缺口。有统计显示,我国的器官捐献供需比例为1:30。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仅有1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如何让大家来接受参与捐献呢?我认为,我们媒体需要首当其冲,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新闻报道,为大家科普捐献的知识。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造血干细胞还是要“抽骨髓”,但其实是采用外周血采集方式,和采集血小板是一样的。另外,还有一点,我认为这方面的科普教育应该更多地融入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无偿捐献,树立这样的意识。另外,推动相关的法律,保障捐献者的权益,让大家捐献更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