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双减”还在路上
这个月,中小学生们迎来了“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后的新学期。“双减”指的是去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年来,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社会,“双减”都产生着显而易见的影响。这一年来,中小学在课程设计和作业上有哪些调整?教学质量有没有提升?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双减”工作开展情况。
视察组一行先后来到了厦门市后田学校、金林湾实验学校,详细了解学校在学生作业减负、开展特色课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开设特色社团 丰富课后服务
位于同安区的厦门市后田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了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校除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次作业辅导、答疑解惑外,还围绕“海洋文化”特色校园建设,开设了涵盖体育运动、音乐、美术、科学技术等不同类型的社团。上学期,学校初中部所有学生都参加了课后服务,小学部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达到86%。同时,考虑到学生中/随迁子女占比多、居住地距离较远等因素,学校还在小学及初中部开设午间留餐托管和晚自习托管服务。
厦门市后田学校校长 吕良图:因为我们学校刚好在环东海域边上,我们挖掘地方的龙舟文化和同安本地的农民画,开设了几个有特色的项目,一个是农民画社团,还有一个模型拼接的(社团),目前学校有35个社团,在三到八年级开展比较多。(低年级是)比较简单的体育活动,游戏类的活动。
幼小科学衔接 提升课堂质量
做好幼小衔接是推动“双减”落地的重要部分。作为福建省幼小衔接试点校,金林湾实验学校在课程设计、环境创建等方面入手,帮助一年级新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课堂上,老师通过场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教学模式。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持续专注40分钟的课堂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校还在一年级的课堂中设置了“课中操”,让孩子通过放松提高学习效率。
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校长 叶泽军:以主题化的形式给孩子营造很好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发现小学跟幼儿园有蛮多的相似之处。在走廊我们也把有限的空间灵活开辟成各种主题学习的体验区 孩子可以在墙上进行一些棋类互动,像孔明棋、五子棋等等。
家长担心:教学变化多 孩子学会了吗?
事实上,在去年7月国家发布双减意见后,厦门的“双减”进程便一直在积极推进。一年多来,不少孩子觉得作业变少了、考试变少了,课业负担减轻了,但家长们却感觉过去的教育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没有补习班作为“拐杖”、没有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孩子到底学会了吗?
家长 吕惠丽:我觉得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式,最担心的一点是考试次数减少,没办法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家长 何佳意:我会比较担心如果没有考试之类的,孩子能不能专注课堂的学习,也不太清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业上有没有跟得上,也会担心其他的孩子有没有报很多的课外补习班,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落下
家长 吴雅妮:在进入小学之前是很担忧的,(上课)时间,上课的方式不一样,怕孩子适应不了,作为家长比较担忧,我们应该怎么配合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往哪些方向去努力,做好幼小衔接。
采访中,记者发现,“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让孩子们的课业压力减轻了,但不少家长的焦虑感却丝毫没有减少。对此,市人大代表建议,家校双方都应做好“加减法”,在作业数量、培训课时上做减法,在课后作业的质量上及研学实践上做加法,让孩子们在对知识的渴求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做好“加减法” 减轻课后负担
今年3月,《厦门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印发,要求严控作业总量与时长。目前,厦门全市学校已100%建立学生作业管理办法,作业校内公示制度,指定专门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和平衡各学科作业总量,防止某些学科作业时间占比偏高的问题,同时严格作业批改管理,要求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全批全改。作业量少了,不少家长却担忧,没有“刷题”,孩子怎么提高成绩呢?
为此,市人大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在作业管理上下功夫,学校应加强作业设计,做到减“量”增“质”,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结合学情布置分层作业和弹性作业;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市人大代表、厦门实验小学校长 何宝群:首先老师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只有对教材理解了,教学才能教到点子上。其次要对学生学情的理解,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效率提高了,课后的负担自然就会减轻,家长去补课去参与课后辅导的意愿也会降低。
丰富课后服务 探索多元实践作业
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除了关注成绩,代表们认为,应该让孩子在更多元的实践作业中收获成长,例如在课后延时服务时段/强化体能、开展美育实践等,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课程,从生活、阅读、运动、人文、劳动等方面,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
市人大代表、集美区杏东中学副校长 上官小林:可以挖掘一些周边的资源,挖掘一些人文历史。可以跟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五育”并举,政府可以引用一些社会上优秀的资源到校园里面来。
中高考“指挥棒”转向 坚持“学什么、考什么”
采访中,也有家长认为,只要中高考“指挥棒”在,“双减”都是空谈。事实上,从今年开始,中高考的“指挥棒”已经悄然转向。相关部门提出,今年中高考在命题上首先将紧扣社会生活热点,以情境为载体,在情境中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试题要符合“双减”政策,多数试题根植于教材,同时表现出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从机械式“刷题”转向深入、广泛理解所学的学科。这也意味着,“以学定考”考查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再是以往设定的考试大纲及校外培训和社会竞赛等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集美大学教授 李雪:现在的考试是倾向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学生在考试的过程当中考的是平时的综合性的能力,以及对于问题意识的综合考量。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有助于他们对于应试教育的熟悉和习惯,也是对于自我发展方向全方面发展一个很好的促进。
新闻观察:“双减”还在路上
一方面是孩子们感觉负担减轻了,一方面是家长的焦虑没怎么减少,双减实行已经一年多了,你觉得达到我们设想的效果了吗?
“双减”还在路上
双减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如果以此作为一个标准的话,很明显,双减还在路上。
家长的焦虑是学校的压力
家长的焦虑当然可以理解,“双减”减轻了课业压力,但是升学压力还在那里,所以家长势必焦虑,我觉得这也是给学校的压力。
为教师减负 进一步调动积极性
很多人大代表,他们本身也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很多意见都直指要害,作业减掉的,课得上得好,课外减掉的,学校要担起责任来。但这对于老师来说不是加法了,是乘法,工作量成倍的增加,所以老师也要进一步减负。双减前,我们就出台了意见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要求少一些评比、考核、报表,少一些进校园的活动,但是要让课堂时间高效利用,要素质教育,还得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你比如课后服务是有经费保障的,这个补助有没有真正发到教师手上。
回归教育本质 要有转型探索的空间
另外,不唯分数论,学校在评价教师时也要“多一把尺子”,不能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多维度发展,但到了评先评优的时候最管用的还是看全班的分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真的是个“慢功夫”。我的理解,双减是积重难返之下的霹雳手段,要想全面回归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学观念,考试评价导向都要向着双减统一,我们也要给探索转型留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