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所有人的节日

厦视直播室 2022-09-23 22:49:26

2022-09-23 22:49:26

为迎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午,以“感党恩 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的厦门市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同安竹坝举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我市乡村振兴的新面貌、农村发展新成就,丰产丰收新成果。

在现场的展品展销区,又大又圆的龙眼、清新爽口的蜜柚、金黄诱人的玉米……我市不少农户带来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特色小吃等,与市民朋友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石龙山果蔬专业合作社叶江海带来了新鲜出炉的大米,他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水稻的播种面积从20亩增加到80亩,期间提早谋划,克服疫情、高温、水涝等挑战,粮食丰收来之不易。

石龙山果蔬专业合作社 叶江海: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我们明年要继续增加播种面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

秋分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农民朋友们通过精彩的歌舞表演和独具特色的“同安农民画”,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丰收的幸福喜悦。网络主播活跃在各个农户的展位前,现场推介优质农产品,助力农户增收。

团团助农直播间 柯志强:我们坚持举办电商直播活动,为农户产品带货,为乡村振兴代言,希望在丰收节里谋划更大的丰收。

活动现场,福建省厦门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与同安区政府,农业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郭山村、白交祠村、后埔村签署合作协议,将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力量。

福建省厦门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 薛美玲:我们会依托这次的签约,进行线上跟线下的推广活动线下我们全省有103对服务区设有便利店,203家,这些都是遍布高速公路的沿线,能够很好地做到农产品的推广。

接下来,我市各区还将陆续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农事体验、农耕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共庆共享丰收喜悦。

【丰收节里话丰收 新农人展示乡村新“丰”景】

在今天的丰收节主会场,现场为新评选出来的十名新时代农人颁发荣誉证书。他们在产业引领、科技驱动、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成为我市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求索者”,农业科技的“实践者”,下面一起去了解其中两位新农人,看看他们展示的乡村新“丰”景。

陈笃超是厦门市超之然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但是他更喜欢别人叫他三角梅“土专家”。放土压实、修剪枝叶……在陈笃超的三角梅种植基地内,千姿百态的三角梅盆景盘根错节,五彩缤纷的花朵绚丽多姿。据介绍,三角梅微型盆景是陈笃超选用三角梅的枝条或根,通过扦插繁殖、控制水肥等方式,创新培育出来的。按照陈笃超的算法,一个一平方米的育苗盆中,摆放着12-16盆三角梅微型盆景。每盆即使卖200元,产值也不会低于2400元,而原来一株三角梅大型盆栽就要占地1平方以上,价格才几百元。三角梅微型盆景的开发,不仅开辟了三角梅产品的新路径,还大大提高了产品价值。目前,陈笃超带动了周边农户一起种植三角梅微型盆景,年产值近2000万元。

厦门市超之然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笃超:平时会组织一些专家讲课,做一些技能比赛,前阵子刚做了三角梅盆景制作竞赛,有几十位农户就来参加比赛,在这比赛中就可以提升大家的技术技能。

眼下,陈笃超又在收集一些变异三角梅,期待培育出更多新种苗,让好“丰”景不仅赏心悦目,也让大家心里更有底。

厦门市超之然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笃超:主要在三角梅的造型,小微盆景的造型创新,还有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黄色的同安红、粉色同安红、花叶的同安红,都是通过创新,达到我们更大丰收成果。

洪求龙是皇蓝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新评选出来的十名新时代农人之一。在他位于同安凤南农场的130亩龙眼果林里,记者看到,一串串饱满的龙眼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果实。虽然果树的植株有大小之分,但从枝条上垂挂下来的每一串果实,至少都在四五十颗以上。能有这样的好品质,主要在于洪求龙积极改良种植技术,合理疏花疏果,控制龙眼果实的数量,让有限的营养能够精准供应给龙眼果实,这样不仅可以让龙眼保持良好品质,还能最大程度保持树势,让龙眼树有充足的“体力”应对来年的生产。

皇蓝旺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洪求龙:(今年)龙眼鲜果差不多有6万斤,平均的一串在2斤、3斤,看树冠的大小,有的树五六百斤,它都能产。

洪求龙基地里种植的龙眼品种叫“同安凤梨穗”,是我市农业部门通过“高接换种”技术推广的品种。从2012年“同安凤梨穗”注册商标以来,包括洪求龙在内,我市越来越多的龙眼种植户和加工户联合起来,不断创新优化种植技术,打造品牌效应,如今,“同安凤梨穗”远销全国各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除了“同安凤梨穗”,洪求龙还引进无核荔枝、金煌芒果等新品种。

皇蓝旺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洪求龙:(基地)无核荔枝今年的产值很可观,一棵有1600、1700元的收成有这个成就感,我们应该继续做好,包括新型水果品种,包括我的配套服务都是要去提升,一直去改进。

【上海智慧农场:5G让无人农机在田间跑起来】

以前说到农民形象往往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农业生产也得“靠天吃饭”。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很多农业产业基地都通过引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等多种技术,实现了机器换人。特别是近年来,在贵州、上海、成都等地推广的无人农场,更是实现了农机设备自己完成耕种管收的全部流程。

昨天,在上海郊区,一台植保喷洒无人车一边精准地“跑”在狭窄的田埂上,一边往两旁金黄的稻田里喷洒着。以前的农机是通过人工开的,因为机手的技术水平不一样,操作的轨迹路线也有偏差。现在通过精细化模型的建立以及5G网络的传输,可以实现厘米级误差,精准地实现田块的整体作业。据悉,这是由上海移动、土是宝农业合作社等联合打造的5G智慧农场,运用5G农业专网、5G边缘计算、5G北斗高精度定位等多项新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助力耕种管收全流程向着“少人化”“无人化”管理升级。

没有驾驶员,农机设备就可以自己完成水稻的耕种管收全部流程。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带领团队,携带无人农机设备亮相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现场一台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旋耕机、无人直播机、无人收割机,集中展示了自动出库作业、自动收获作业和无人播种作业等农业生产过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罗锡文 中国的农业和世界的农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谁来种田?怎样种田?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无人农场”。

“无人农场”是采用北斗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或通过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是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实现农业种植的精准化、标准化、精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高效化,达到增产增收。

【新闻观察:“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所有人的节日】

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在新闻中也看到,科技的进步,机制的创新,让今天的农村,今天的农民,都已经有了全新的面貌,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你有什么感受?

农民丰收节是我们所有人的节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农业的进步,也惠及我们每一个人。比如种植技术的进步,不仅在产量上,在农产品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冷链技术、运输方式的改变,让我们能够吃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新鲜食品。

在脱贫攻坚胜利之后,乡村振兴成为下一个大文章。在今天的新技术加持下,乡村展现出多种的发展潜力,比如一村一品的合作社,比如乡村种植养殖和旅游一体的观光农场,比如碳汇交易。相信会有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会回流乡村。农业农村部统计,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特别是疫情结束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希望到农村创业。如何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考验着各个地方落实引才政策的力度和温度。成立创业园、搭建创业平台,出台各类支持政策;在项目落地、资金筹措、精细服务、技术护航等方面提供保障。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