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以市民健康为中心 就医更加安心方便
新闻头条我们来关注厦门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受益于持续的医改政策,目前厦门市民的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在全国前列。为探索形成更多改革亮点,有效巩固医改成果,近日,我市印发了《厦门市“十四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规划》。《规划》中提及,“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打造闽西南医疗高地,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人均期望寿命将达81.63岁,比全国78.3岁的目标高出3岁多。
《规划》透露,厦门将落实福建省打造两大医疗高地的方案,打造闽西南医疗高地,以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为导向,促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到2025年,厦门全市千人均公立医院床位数3.22张左右,并按照不低于1.0张、0.2张的标准,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规划空间。
《规划》介绍,厦门市常住人口人均期望寿命在2015年时为80.17岁,到2020年为81.04岁,而到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81.63岁。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020年时为3.12,到2025年将提升至3.8;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2020年时为1.91,到2025年将提升至2.7。
《规划》提出,将重点推进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等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建设,推动实施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期、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科教综合楼、厦门市儿童医院科教综合楼、厦门市中医院康复楼等一批重点项目。依托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建设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
同时,积极挖掘争取新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新一轮医疗“创双高”,推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市级临床医学中心、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薄弱专科建设,促进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逐步减少跨区域就医。力争在5到10年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四级手术占比达到60%左右。
《规划》提及,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和功能定位,每个街道(镇)至少办好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打造“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服务,继续做好大医院专科医师定期到社区坐诊、带教。到2025年,厦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的执业(助理)医师数力争达1500名以上。
此外,《规划》还提到了城市医联体建设。明确市级医院与区级医院分工协作机制,探索市级医院“一院多区”发展模式,推动市、区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的一体化管理。推动组建由市、区级公立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城市医疗集团,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到2025年,每个区内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城市医疗集团。
【新闻观察:以市民健康为中心 就医更加安心方便】
接下来是新闻观察环节。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新闻观察员肖鑫。肖鑫,你好。你怎么看这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的“十四五”规划?
透过这份“十四五”规划,能够感受到“扩增医疗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依旧是我市持续深化医改的两大主题。不论是推进各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还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都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着眼于提升更加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让市民看病就医更加安心、方便。回望过去的的五年,我市以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为目标,全面实施“健康厦门”战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我自己最大感受就是看病就医非常的方便。通过手机,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免去了不少排队等待的时间。现在,像是很多的检查、影像信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内互联互通及区域共享,不仅免去了重复检查的麻烦,也让医生能够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情况更加了解,有助于降低差错率。
不过,从目前来看,对于我市来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大的短板,仍然是岛内外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我也期待看到,在“十四五”中,随着岛外川大华西、环东海域、马銮湾等多家医院的启用,能够带动岛内外的医疗资源的差距越来越小。
【国家医保异地就医新规落地厦门一个多月:备案流程简化 参保人受益】
那么新规落地一个多月以来,我市跨省异地直接结算有哪些变化,群众就医购药有哪些便利呢?一起去了解。
来自江西景德镇的韩阿姨,在前不久的一次体检中查出双上肺原发肿瘤。经朋友推荐,她决定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治疗。受益于国家医保异地就医新规的落地实施,韩阿姨只要提前通过手机备案,就能很方便地在厦门的医院直接结算。
患者 韩阿姨:以前到异地看病要到社保局医保科去备案,但是备了案也要自己先掏钱去治病,等到我们回去到医保科去报销,但是现在就不必了,现在直接就在医保里面直接报销,非常方便。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医务部主任 徐德民:(备案操作)非常简单,只要(患者)在参保地进行备案,然后他到了我们医院之后,只要在窗口挂号结算的时候,出示他在当地的医保卡,同时要跟工作人员讲他是异地结算的,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帮他去办理。
记者从市医保局了解到,8月8日,厦门市印发实施了《厦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操作规程(试行)》,在全省率先落地国家医保异地就医新规。为了方便像韩阿姨这样的省外参保人员来厦就医,我市已经开通了160家普通门诊、76家住院及75家门诊慢特病机构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功能。
同样,厦门的参保人,当有跨省异地就医需求时,也只要动动手指,在手机上提前备案,就能持电子医保凭证或医保卡到跨省联网的定点医药机构就医。
市医疗保障中心四级调研员 戴琳:如果有住院,只要在出院前补备案也就可以了,如果说是门诊,只要你就医前备案就可以实现直接结算。
根据市医保局的统计,国家医保异地就医新规落地一个多月以来,我市跨省异地门诊就诊结算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5倍,费用总额增加了一倍;跨省异地住院结算人次同比增加两倍多。
【新闻观察:疏通堵点 让异地就医之路更顺畅】
国家医保异地就医新规落地厦门一个多月,对此,你的观察是什么?
说实话,厦门落地了这个国家医保异地就医新规后,对我来说,消除了我的一大顾虑。因为,我本身来自江西南昌,父母的户籍地、参保地都在当地。从前,困扰在异地就医的参保人员面前最棘手的两大问题就是备案繁琐,多头规定。如果按照以往的规定,想要跨省异地就医,非常繁琐且费时。而现在,这些棘手的问题在厦门,得到了很好地的改善。首先是备案。现在只需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够直接帮我父母备案,到时候带着他们的医保电子凭证或者医保卡来厦门就医就可以直接走医保结算。面对参保地,就医地可能存在差异较大的一些政策,目前厦门给出的方案是,不论是厦门参保人还是省外参保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原则上都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这也让跨省异地就医的患者更加的清楚。可以说是很好地消除了患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可能遇到的磕磕碰碰,打通堵点,让跨省异地就医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