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栓Q”被写进作文 该抵制还是“与时俱进”?
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 老师血压飙升
这两天,一条“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的词条冲上热搜。事情起因是9月19日,一名来自河南许昌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在作文里写进了“栓Q”,还写了一些老师看不懂的歌词在里面。一起去看下这个孩子究竟写了啥?
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栓Q”缘何走红?
事后,这名老师表示没有批评这位学生,但更不会鼓励,会找机会好好引导他,避免在作文里再出现类似的无意义“玩梗”。总结起来就是:一时机灵无伤大雅,胸无点墨必须改进!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栓Q到底是啥?“栓Q”这一网络用语,出自于近两年来爆火的网红刘涛,他是广西阳朔的一名导游,在他的视频中,他边划船边唱着这首英文划船歌,凭借着蹩脚的英文发音和极其自信的演绎之间的反差迅速走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这段视频。
新闻观察:“栓Q”被写进作文 该抵制还是“与时俱进”?
网络用语被小学生“认真地”写进了作文,让人觉得有点哭笑不得。你怎么看?这样的网络用语可以与书面语互通共融吗?
我觉得,这件事还是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网络用语有几个非常鲜明的特征,比如跨界使用(专业术语)、变形或变音使用(拼音或英文缩写)、谐音使用等等,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让人觉得新奇有趣,尤其是年轻人易于接受。但同时,这类用语也非常具有网络特点——就是非持续性的热度下降之后,就会慢慢淡出网络,成为过时的标志。这本来没什么,成年人基本都能区分网络热词使用的场合、情境。但孩子把这些词写进作文,就他们的认知来说也属正常,只是缺乏引导。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也是希望能引起大家共同来关心这个引导的问题。
首先,从与时俱进的的方向看,网络用语并不都是一无是处,有一部分是带有独创性,所体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时代特征。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之后,我们很多生活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线上与线下的高度融合也让很多词汇带有网络的特点。这些词语是受到社会高度认可的,又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很快就由网络用语转换成正式的社交用词,甚至是书面用语。有的还被新华字典收入,打下了时代的烙印。比如像点赞、卖萌、浮云,还有更早的给力这样的词汇。这些都体现了现代社会包容发展、语言与时俱进的特征。
其次,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近年来更多网络热词产生更具有“网红”性质,这类用词的过度使用确实会对原有词汇的传承产生冲击。还有会产生很多歧义,比如“鸭梨”,一种水果结果被异化成“压力”的意思。在网络语境中可能可以理解,但现实语境中这么表述一定会引发误解。这类用语与正式的语文教育和严谨的文学作品更是格格不入。因此,从学校到家庭,在教育和引导上一定要给孩子讲明白、分清楚。老师和家长都要有这方面的强烈意识。
最后,孩子把网络用语写进作文——意味着孩子语言知识结构正在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这个方面应该引起家校以及社会的关注。我觉得,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少男少女,特别需要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熏陶。这里不仅是指名著,还有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在这方面,我们都应该努力去营造氛围,让更多的孩子从这样的文学作品中去获得知识与快乐。这种获得感与网络环境中接受一些浅层的、甚至是扭曲的有趣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