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换了“马甲”的儿童食品 不值得高价买单

厦视直播室 2022-04-25 20:23:34

2022-04-25 20:23:34

“儿童食品”真的更适合儿童吗?

在孩子饮食这件事上,很多家长都十分舍得花钱。从儿童酱油到儿童水饺,凡是打上“儿童”字样的产品,很多都被家长放入了购物车。这些打着“儿童”旗号的食品,真的更适合孩子的成长发育吗?一起去看记者的调查。

儿童食品销售火爆 儿童酱油、儿童面条等销量高

记者 吴昀: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吃得更营养健康,都会选择带有“儿童”字样的食品,“儿童食品”的市场也因此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丰富,那么究竟什么是儿童食品,如何挑选适合儿童的食品呢?

记者走访厦门某大型商超发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不少都被打上了“儿童”的标签。这类“儿童食品”普遍在外包装上下了不少功夫:有的色彩鲜艳,有的设计了各种卡通图案,同时印着“无添加剂”“营养”等字样,受到一些孩子和家长的青睐。

市民:(感觉)就是比较安全,比成人食品制作过程应该要更严谨。

市民:我想既然是儿童酱油,应该是适合儿童的,而且也没有那么咸,在超市里面买的话,我们基本上是专门挑买儿童食品。

记者调查发现,安全、健康,是多数家长对“儿童食品”的第一感觉。但在价格上,大部分儿童食品价格偏高。例如,同样8元左右的一瓶酱油,普通版的净含量达207ml,而“儿童版”的净含量仅有140ml。

市民:我觉得也是有点跟风炒作,有些品牌把它的配方表搞得比较高大上,好像价格就提得很高。

家长:看中儿童食品无添加且营养均衡

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儿童食品”中,最受欢迎的是儿童肉松和儿童面食。以儿童肉松为例,这家超市的月销售量平均能达到300罐左右。

超市负责人 陈惠平:像儿童零食类,我们有专门的区域,做场景化的打造来吸引小孩子。像面条、水饺类,我们是根据特性,所以跟水饺跟面条陈列在一起,没有做集中的陈列。

在线上平台上,“儿童食品”的销售一样火爆。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儿童食品”,搜索到的商品种类丰富,包括面食、甜点、奶制品等,并且在造型设计上非常“吸睛”,其中销量最高的一款儿童奶酪棒月销量达8万份以上。一些知名食品品牌甚至瞄准“儿童食品”这一细分市场,针对性推出子品牌,例如休闲零食巨头“三只松鼠”旗下的食品品牌“小鹿蓝蓝”,专门推出了一款儿童酱油,和许多网售儿童商品一样,都在标题、详情页或商品外包装、宣传照片中标注“0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等字样。各式各样的“儿童食品”让家长挑花了眼。

市民:会偏向于品牌类比较多一点,就是知名品牌的话,可能我们对它的配方表还有原料,会可能相对有所保障。

“儿童食品”多为营销噱头 监管部门提醒谨慎选购

我们可以看到“儿童食品”确实受到了不少家长的追捧。那么,所谓的“儿童食品”是否更加安全?

据了解,目前儿童食品尚无国家标准,所以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儿童食品”虽然名号打得很响亮,但其实良莠不齐。

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科副科长 朱灿清:部分生产企业为了迎合儿童的口味,在食品中可能会增加高油、高盐、高糖(含量),这些配料虽然改善了食品的风味,但是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可能会对他们身体产生影响。

朱灿清表示,许多“儿童食品”标签是商家根据营销需求所打造的宣传概念,以一款儿童水饺为例,配料表并无特殊之处。

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科副科长 朱灿清:我们认真看一下它这个外包装,其中产品的执行标准都是GB19295,在食品安全标准上面是速冻面米调制品,所以说,儿童的食品标准和成人的食品标准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家长在给孩子选购食品时,一定要注意看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不含或少含添加剂的食品。

新闻观察:换了“马甲”的儿童食品 不值得高价买单

新闻中提到儿童食品其实与普通食品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但仍受到不少家长追捧,那么这些儿童食品在标签后的真相是什么?

在消费市场,谁的钱最好赚?犹太人的经商哲学是赚两种人群的钱,也就是女人和小孩。尤其是随着80后 90后父母成为主要消费人群,这届父母更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吃穿住行,样样精细。但刚才的新闻中反映出的现状是,现在市面上的儿童食品并没有更健康,不仅不值得我们花大价钱买单,甚至还构成欺骗、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属性知情权和正确选择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同时,像新闻中提到的,儿童食品中,一些添加剂不仅没有减量,甚至还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增加高油、高盐、高糖成分。这几年厦门市学生体检的结果,龋齿、体重超重的孩子每年都在持续增加,慢性病也开始低龄化,吃得不健康是主因。

另外,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儿童食品”并不是食品分类,而更像是针对儿童这个人群来营销的食品。它火爆的背后,是儿童市场的溢价高和好挣钱。正像新闻中超市服务人员所说,他们通过场景化的打造来吸引小孩子,还有很多儿童食品在包装上,打造卡通IP、赠送小礼物,让孩子无法拒绝,吵着闹着让家长买,这就是营销策略,是商家的套路。

专家:建立“儿童食品”标准体系没必要 食育科普要抓紧

既然“儿童食品”是商家打造的宣传概念,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规范这一行为?对于儿童食品,是否应该专门设置相关的健康标准呢?一起去听听专家学者怎么说。

根据2020年7月27日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的,食品标识上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图案明示、暗示或者强调产品适合婴幼儿、儿童、老人、孕妇等特定人群。

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陈俊:我们国家在法律上,特别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里面给了“食品”的定义,但没有“儿童食品”这个概念。

针对“儿童食品”健康标准的空白,一些专家和营养师认为,不同于36个月以下婴幼儿群体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所谓的“儿童食品”标准体系其实并没有必要。

厦门市营养师协会会长 国家一级营养师 王雷军:因为我们人群很多,不能说儿童分一个,中学生分一个,什么人群分一个,没有必要。因为所有人吃的东西基本上是一样,但是对于婴幼儿,但有一个特别的东西叫婴幼儿配方食品,是专门配比好给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使用的,它的管理范围是在特殊膳食,还有一部分放在特殊医用食品,它有专门的规范。

此外,家长建议,一方面,家长可以在挑选儿童食品遵循少油、少糖、少盐的原则;另一方面,专业人士也应向公众尤其是家长和孩子科普营养知识。

厦门市营养师协会会长 国家一级营养师 王雷军:针对家长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些沙龙,告诉家长怎么样看标签、挑食物。同时我们现在更多在做的是进校园,课后延时服务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做了,我们进入到一些小学,去给学生们去讲营养、讲食品的选择,讲营养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新闻观察:风口正当时 儿童食品如何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处于真空地带的儿童食品行业,在迎接风口时该如何更好规范?

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们国家14岁以下儿童有2.5亿,“儿童食品”的市场已经在路上。这几年随着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一些触及儿童食品市场下限的商家难以为继,而那些走高端化路线的商家,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管和约束。儿童食品的行业标准缺失,使得许多食品企业都想在这个高溢价、高利润的行当里分一杯羹。

今年两会,有多位代表委员在这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尽快建立健全“儿童食品”的标准体系,因此我反倒认为,相关部门不妨顺势而为,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比如,是不是可以妨效婴幼儿奶粉标段的设计,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特征,划定不同类型儿童食品的标准,符合相应标准的才能打上“儿童食品”的标志;另外,是不是也可以参考“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科学的标准化认证制度,让“儿童食品”不再成为商家想打就打的“概念牌”。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