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 书写特区新发展(三)

厦视新闻 2021-11-09 20:17:02

2021-11-09 20:17:02

继续来看《增强“四力” 书写特区新发展》系列报道。今天,我们去认识三位资深新闻人,他们通过采访报道,书写和展现了我市高山村“嬗变”和社区治理的卓越成果,记录着基层人民幸福生活的点滴变化。

叶文彬:用文字见证高山村巨变

自2001年进入同安区报道组以来,叶文彬从事新闻与舆情工作已有20年。从一开始的采访写稿再到如今的策划把关,叶文彬一直没离开过新闻一线。在位于海拔900多米的军营村和白交祠村,时常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近年来,立足同安区高山村的发展,叶文彬采写策划了众多报道,用文字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变化。

同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网信办主任 叶文彬:我觉得(高山村)有三个跨越,一个是从输血到造血,一个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另外一个是从思想的输入到输出。作为一个媒体人,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脚丈量土地,用眼观察变化,用心写好文章,用情讲好故事

如今,高山党校已成为带动高山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搭上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快车,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叶文彬正继续发挥工作岗位优势,积极融合各级媒体力量,帮助同安区军营村、白交祠村讲好“高山故事”。

戴懿:扎根基层 书写社区“暖心故事”

《厦门晚报》记者戴懿2007年进入报社工作后,就一直在负责社区新闻的采写。在戴懿看来,好新闻是跑出来的。从业之初,很多社区都没有通讯员,她就前往社区实地走访,辗转联系各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慢慢积累起新闻线索。在扎根社区一线采访的14年时间里,戴懿挖掘出许多社区暖心故事、邻里守望的温情瞬间,见证了“近邻”党建引领社区的发展与变迁,向广大读者传递厦门“近邻”文化的温度。

厦门晚报社记者 戴懿:比如我们现在所在的仁安社区原来都是无物业小区它打造了红色的小巷党支部,通过小巷党支部近邻党建引领,让居民群众走出家门,参与他所在小巷的管理,实现了居民的自治、共治、共管这样的一个局面。通过我们的报纸宣传到更多人,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这样社区的治理中。

林爱玲:善用新媒体平台 传播厦门“近邻”文化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近邻”文化也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实现更广泛的传播。林爱玲作为《海西晨报》的首席记者,从2017年起,陆续负责“近邻开元”等四个微信公众号的新闻采写和运营工作,深度参与了我市探索“近邻”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的过程。“近邻小食堂”改善独居老人用餐问题、“万家和”调解服务队及时解决邻里纠纷、“好邻居会客厅”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林爱玲用一篇篇生动接地气的报道,展现“近邻”文化给居民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

海西晨报社首席记者 林爱玲:通过我的视角,通过我的笔触,再小的一件事情,它也能折射出比较美丽的光芒,我觉得我能用这样的眼睛去发现它,我就觉得是我做这件工作的意义。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