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摘掉“有色眼镜” 打破职场性别歧视困境
三部门就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发通知:为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职场辅导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近日,全国妇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共同推进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完善对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支持举措,促进女性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在开展指导培训方面:要组建就业创业导师队伍,为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职场辅导、招聘对接等指导服务。要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各地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作用,为女性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训机会。要提升培训质量,结合市场需求和女性高校毕业生特点,统筹高校、就业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开发一批适合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培训课程。
在支持促进就业方面:要落实就业补贴、高定工资档次等政策,引导女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社区服务、教育医疗等人才紧缺领域就业。要支持灵活就业,探索研究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就业创业新模式,对灵活就业的女性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要用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24365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有针对性地挖掘一批适合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要做好就业帮扶,对就业困难的女性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根据不同困难状况,分类开展就业帮扶。要强化市场监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反映涉及就业性别歧视的问题及时核查处理,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实施联合约谈。
在加强创业扶持方面:要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载体建设,为女性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返乡创业提供咨询辅导、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要组织开展女性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大赛、技能比武活动,为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打造更多交流、展示和服务平台。要加大与商业金融机构合作力度,为女性高校毕业生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关注女性职场现状:女性薪酬仍低于男 在管理层占比偏低
尊重人才、平等就业,本应是全社会的共识。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仍有不少用人单位/打着“综合考虑”的旗号,背后是各种或直白或隐形的就业歧视。此次国家多部门针对女性高校毕业生专门发布通知,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家正在加深对性别平等的反思。目前中国女性的职场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女性薪酬仍低于男性,女性在管理层的占比偏低,且主要从事财务、行政、人力资源和销售等岗位,相对高薪的技术、产品领域,仍是男性的天下。另外,哪怕在舆论持续呼吁“同岗同酬”的大环境下,仍有不少女性职员认为自己碰上了性别歧视。
职员 张小姐:我跟男同事,我们一起进公司,从业绩实力上来看的话,其实我做得是比他要好的。但是后来当我得知,我的工资比那个男同事要低很多的时候(约低1/3),对自己的职场生涯,其实是产生了一定的一个怀疑的
此外,在看重颜值的当下,关于审美焦虑的话题,也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内。报告显示,超5成的受访女性都表示自己存在容貌焦虑,另有超2成的女性直言因为自卑渴望蜕变。相比之下,外貌带给男性的困扰要小很多。
智联招聘南宁分公司市场负责人 覃冬冬:超过7成的(受访)女性会认为,颜值高会给她带来爱情和事业上的更多的机会。那也有很多人因为容貌的问题,感到被忽视,也是会带来一些羞耻感。审美单一以及婚恋市场和就业市场,潜移默化的一些外貌歧视,这也是我们社会需要改变的
无论是婚育束缚、审美陷阱还是身份歧视,职场女性都在承受着更多审视和定义。其实,两性平等不仅要依靠女性的觉醒。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将生育成本全面纳入社保”、“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夫妻共用产假制度”等多项提案频频被顶上热搜,这也预示着,制度的调整、完善乃至男性的理解跟参与,正在成为推动性别平等的核心要素。
2019年2月,人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明确要求依法禁止招聘环节中的就业性别歧视,并要求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但有专家表示,法律层面的约束可以消除直白的性别歧视,但更可怕的,是那些没有写出来却在实际操作中始终存在的偏见。对抗这些“隐性规则”,才是真正的难题。
北京青少年研究所负责人 田宏杰:实际上有着很多的隐性规则,甚至大家已经默认了的社会的潜规则,但实际上这些规则它涉及到不公平,它一定是不合理的,那么我们要想去在整个的招生就业和各类社会竞争中要去维持社会公平,仍然是特别任重道远的任务,我们要去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过程上去促进教育的公平,促进各个方面的权利的公平
【新闻观察:摘掉“有色眼镜” 打破职场性别歧视困境】
尽管男女平等的原则早就被确定为国策,但是职场上的性别歧视还是时隐时现。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职场上,女性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她们温柔、细致,沟通能力更强,在某些行业领域,例如护士、教师、社工等工作中,她们的能力被充分认可。但是,很容易遭遇职场性别隐性歧视,在特定文化氛围下,的确有些女性“事业心”不那么强,特别是一些已婚已育的女性,常常会被家庭琐事绊住脚,甚至可能为了家庭而随时准备离职。但是,即便我们站在用工方的角度,能够理解职场性别歧视的一些“起因”,也不代表性别歧视这件事情就合理了。我们不能给所有女性,特别是那些愿意打拼事业的女性都贴上性别歧视的标签。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那些牵绊住女性事业心的荆棘不能被斩断?很多女性应聘时,会被问道一个问题:“你将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难道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只能由女性来平衡吗?恰恰是这样的话语体系,从一开始就戴上了“有色眼镜”,打破了职场的性别公平。我们为何不能通过举办更好的教育、养老、家政服务,将女性力量从家务事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辽阔的职场天地呢?从女性职场现状来看,要真正地消灭职场性别歧视,真的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也需要自下而上的观念变革。
除了性别歧视,我们在职场上多多少少也会遇到其他不公,要如何应对?
的确,学历歧视、身高歧视、地域歧视,还有更多的如语言、基因、宗教等等造成的职场歧视,多多少少存在着。但是,人类正是因为种族、地域、性别、外貌、喜好等等的不同,才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那么一家单位或者企业,员工的多元与差异性,是不是也能带来更开阔的视野与前景呢?
虽然我国有数部法律与平等就业相关,但是我国尚未有一部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而且就业歧视在应用中辨别困难。我们如果想要做到真正的平等就业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这个时代,职场歧视仍然存在,但已经少了很多,即使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要忽略掉自己的能力价值,反而更加相信自己,强化自己的专长并将其作为优势,必要时通过展现自己的能力,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