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双减”迎来实质进展

厦视直播室 2021-08-26 20:06:26

2021-08-26 20:06:26

  北京市推进“双减”工作新政策发布:新学期大面积开展教师轮岗交流

  新学期即将到来,“双减”相关政策的落地有了新进展,北京、上海等地近日都出台了具体措施。而作为全国“双减”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备受关注。25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行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让每一所学校都有不同类型骨干教师”的目标。

  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 李奕介绍,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新的学期将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交流轮岗的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干部、教师。东城区、密云区为第一批两个试点区。校长层面交流轮岗的对象为公办学校正、副校长。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原则上应进行交流轮岗。教师层面交流轮岗的对象为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 李奕:孩子的成长是要有一定周期的,不是一周一次课,所以我们也充分考虑到了教育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在工作方案当中提出,干部教师的交流要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为单位,比如说至少是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最好是一个成长的周期,比如说三年一个学段,小学也分成低年级学段和高年级学段,一到三年级和四到六年级,在这样的学段当中保持教育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交流的形式主要包括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三个维度。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任 高伟:本学年度实现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不少于2000人,力争用3年时间建立起满足需求、科学顺畅的教育人才配置与使用机制,实现东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百分之百交流轮岗。

  同时,远郊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除此之外,在校际、集团之间,甚至区域之间,通过双师课堂等方式将优秀的老师、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另外,北京市还提出,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和工作绩效作为校长职级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晋升,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方面工作条件之一。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下一步,北京市将有计划地逐步扩大试点,在2021年年底之前,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

  【新闻观察:“双减”迎来实质进展】

  “双减”政策是近期民生热点,现在临近秋季新学年开学,各地的落地政策都在推出。你怎么看北京的具体措施?

  北京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在宣布双减的措施,明显感觉到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推进的态度。同时公布试点大面积、大比例推行交流轮岗的措施,也能感受到推进双减政策的力度。这可能超出了原有社会的预期,因此也引发高度关注。

  从这次北京的做法来看,我们得到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双减政策推进的力度极大可能还会超出社会的预期。一般的社会预期还是保留原有的思维惯性,认为双减在政策上可能还是以小步慢进的模式摸索推进。毕竟原本学校、家长和社会几个层面都习惯了原有的架构。但是这次北京的措施直接上的都是硬货,首先范围广,校长、干部、教师都要大比例参与,其次与他们评聘晋升与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把绩效考核放进推进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当中,效果不言而喻。我相信,首都的这些改革举措和实施效果将成为全国其他城市落实双减的风向标,北京率先做到了,其他地方还能有什么借口呢?这应该是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一招好棋。

  那么接下来,我觉得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各方面都要适应和跟上这个改革的步伐和节奏。我们知道,教育是重大的民生课题,具有强烈的外溢效应,由此形成的形形色色的产业链,比如教培市场、比如学区房等等。这么多年下来,它固化了很多人的理念和思维,习惯把一些不合理的存在解释为合理了。孩子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各种减负也一直在做,但是总也走不出这边减那边加,今天减明天加的怪圈。今天双减的改革,应该打破其中涉及到的各个层面深层次的固有利益格局,以超出社会预期的改革举措来纠偏社会观念和思维。这不容易,但一定要做。今天,我觉得确实到了应该产生教育新理念和新思维的时候了,这方面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支持。

  我们回头过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很多重大改革的举措,在开始阶段似乎都遇到无比艰难的阻力和质疑,很多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事实证明到今天真的都做成了。这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巨大,也带来了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我们也期待这次以双减政策为突破口的教育体制改革尽早迎来这样的时刻。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