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厦门:软件开源里的中国声音

央视网 2021-05-10 21:45:33

2021-05-10 21:45:33

  5月1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厦门:软件开源里的中国声音。具体内容如下:

  如今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各类软件的支撑,您知道吗,不管您是在用手机,还是电脑,平均每个程序都要依赖150个开源组件。最早的开源软件兴起于国外,可以说国外掌握了全球最主要的开源代码战略资源和话语权,事实上,开源软件供应链“卡脖子”的事件频频发生,已经给国内软件产业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也建起了自己的开源软件托管平台,正在奋起直追,那么,我国开源软件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呢?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不管你是在用手机,还是电脑,平均每个程序要依赖150个开源组件、工具或库。最早的开源软件兴起于国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它们不仅拥有顶级的开源基金会、建设了世界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还运营着全球知名的开发者。国内很多电脑、手机的操作系统、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工具都采用了国外的主流开源软件,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的房子,需要建立在别人的地基之上。如果对方一旦屏蔽代码,我们将面临“断供”的安全风险。

  这天上午,张炜刚下飞机就急匆匆赶到厦门清华海峡研究院,他要把自己的软硬件项目落地这个园区。

  清华海峡研究院科技创新部主管 黄黎平:这一层还是比较核心的位置,有很多企业都在排队,是专门留给您的。

  清华海峡研究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闫玉超:大概有1千平米的办公场地,是唯一B栋目前还剩整层的楼层。

  张炜自主研发的是“可信物联芯片”,它可以为能源、交通、通信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安全运行,提供安全防护。

  清芯源科技有限公司 张炜博士:我们的基础技术还是相对比较欠缺的,那么这方面的话是国外随时可以卡我们脖子的。我们所积累的技术产品,正好是国家特别需要的,过去是依赖国外的。

  目前在安全防护领域,95%以上都是采用国外的芯片体系。研发自主的安全防护系统,是目前张炜团队正在做的事情。

  清芯源科技有限公司 张炜博士:目前这方面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处于还在实验室测试阶段,我们已经做了2次流片,都比较成功。

  为了能让自己开发出来软件和硬件不断优化,更具兼容性和竞争力,张炜在研制之初,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和团队要将整个软件的源代码对外开放。而且,如果更多开发者围绕这款芯片做开源软件支持,这款芯片的应用范围更广。

  厦门软件园对张炜的项目非常重视,因为虽然厦门软件园虽然已经有7000多个企业落地,但园区里,真正能将核心产品、特别是核心软件开源的团队却是凤毛麟角。

  厦门火炬管委会 二级主任科员 陆涛:在此之前我们其实基础算比较薄弱,没有太多的内容。那现在主要还是属于说一个从零到有的过程,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

  厦门软件园的现状也是整个国内自主开源软件生态的缩影,洪万福是厦门软件园区第一批做开源软件的人,五年前,因为客户的特殊需求,不能采用国外开源软件代码,他们团队那时就开始自己写代码,并对源代码进行了开放。

  厦门渊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洪万福:我们投入在这款产品上,大概投入了将近20号人,就是在单独研发这一块儿。我们把源代码交付给他们,我们其实还是要承担一些后续的,一些售后或者技术支持的,所以整体投入大概是几百万这种级别。

  洪万福告诉记者,五年里,他和团队几乎是咬着牙拼尽全力在坚持做软件开源。因为开源并不是简单地贡献代码,它还要构建社区、维系整个生态的发展。但你不做,就会被行业所淘汰。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