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校闹革命 【安海路14号英华中学旧址】

厦门卫视 2021-04-12 22:12:16

2021-04-12 22:12:16

这首《厦门沦陷周年纪念歌》,由抗日救国团体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创作,1939年在越南演出时,在越南各界、甚至殖民当局引发巨大反响。厦儿团,是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中的一个小组。厦青团的故事,还要从一所学校说起。

英华中学老校友 丘鼎民:过去英华中学是基督教英国伦敦公会的山雅谷牧师创办的,他本来的目的是要培养基督教的学徒,对思想教育控制很严格。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5月10日,厦门也已经到了沦陷的边缘。山河破碎,偌大的中国,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此时,厦门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副团长施青龙,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英华中学老校友 丘鼎民:要宣传抗日救国,那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组织这些群众来宣传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施青龙和谢亿仁就想着可以利用英华的礼堂,也可以用教会来掩护,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大大提高群众抗日情绪。

中共厦门工委立即组织市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慰劳工作团、文化节救亡协会、鼓浪屿青年抗战服务团、厦门诗歌会和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共108人,齐集英华学校大礼堂,宣布成立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

厦儿团,作为厦青团的第九工作组,历尽艰辛,徒步行至广州,取道香港,辗转越南,每经一地,都张贴标语,在街头演出、讲演、教唱抗日歌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英华学校复校。校长许扬三是一位开明人士,聘请了一批思想进步的教师,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利用上课和课余交谈之机,对学生进行民主、爱国教育,揭露国民党统治的反动本质,引导学生追求进步,爱国气氛弥漫学校。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厦门工委(闽中)、中共厦门市工委(闽西南)、中共厦门市委(城工部)这三个不同隶属的党组织都在英华中学独立活动过,分别发展学生党员,建立地下党支部。

历史硝烟散去,曾经闹过革命的教会学校,已经变成厦门市第二中学。和煦的阳光和朗朗的书声,或许,正是当年那些远走他乡的少年心中,最祈盼的图景。

光阴流转,这里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但校舍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却历久弥新,从未改变!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