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小眼镜“不可爱” 防控近视重在养成用眼好习惯
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重度趋势: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近六成
有关青少年近视的问题我们关注过不少次了,为了保护青少年视力,国家也出过不少相关政策,但收效尚不明显。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青少年视力调查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数据还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呈现高发性、低龄化、重度化趋势。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对这一问题展开专项研究。近日,这项调研结果正式公布,我们一起去了解。
据了解,调研组2020年在吉林、内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分别选取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高中、初中和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8万余份。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近六成,总体样本中有58%的中小学生近视,有3%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近视。近视度数方面,高度近视的比例较低,有4%超过600度(高度近视)。
分学段看,随着年级升高,近视比例不断增加。调研数据显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的比例分别为31.3%、64.9%、79.3%。从小学到高中,高度近视的比例从1.2%增加至7.6%。
从学校位置看,中小城市学校的学生近视率高于大城市。从学校类型看,民办学校学生的近视率高于公办学校。调研数据显示,民办学校的学生近视比例为74.0%,比公办学校的55.7%高18.3个百分点。
课题组分析,中小学生近视主要有几个诱因:第一,近视的产生和防治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不易引起重视且存在误区。
近视是一种慢性眼部疾病,视力的发展呈现为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正是由于近视危害不易马上察觉,且可通过戴眼镜进行控制,使得社会对近视的危害不够了解、对防治近视不够重视。而家长对于近视防治存也在误区,认为近视是正常生理现象,通过配戴眼镜即可防治。但框架眼镜只是起到矫正作用,并没有治疗近视的效果,不合理地佩戴眼镜反而会加重近视。
第二,高度学业压力致使学生用眼不科学。
目前,学业成绩仍是学生评价、升学的主要指标。学业压力下,学生课内外负担较重,对视力产生了严重影响。如,课后作业时间过长,学业时间挤压运动时间和睡眠时间,眼睛得不到充分调节和放松,产生视疲劳,增加近视风险。
第三,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医务人员指导。
为保证学生眼保健需求,需要足够数量的眼科专业医务人员作专业指导。《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目前专注近视防控的眼科医生占眼科医生总数的比例不足10%。医疗资源紧张、专家资源有限,专业医务人员没有太多精力进入校园开展预防工作,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指导。
关于如何应对中小学生近视问题,课题组建议:开发眼部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抓住近视防控的关键时期,进行针对性的眼部健康教育;推动医校合作,为校园近视防控提供专业指导;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形成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中国模式;此外,强化学校和家庭主阵地,构建视力友好型校园环境和居家环境。建立由校长、分管校长、班主任、校医院医师、社区眼科医师、家长等构成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细化职责;督促家长履行近视监护责任。带头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以家庭体育为主,督促青少年参加经常性课余锻炼,增加睡眠时间,帮助青少年眼部肌肉放松,缓解视疲劳。
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重度趋势:近视不能全赖电子产品 用眼不注意就会引发
说到学生近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看多了。不过,医生说了,孩子近视的这口黑锅,可不能全赖给电子产品,家长和孩子的用眼健康意识薄弱,也会出问题。
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前来门诊就医的学生当中,近视的年龄越来越小,甚至有不少八九岁的孩子近视。而小朋友的近视可不能全赖电子产品,用眼不注意就会造成近视。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视光学中心负责人 邓晓:有家长说,我家小朋友,平常都没有看手机和电视了,好像特意屏蔽了电子产品,小朋友为什么还是近视了?大部分原因是,现在的小朋友看近距离东西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了。
原来,人眼就像是照相机的镜头,看东西时,它在不停地调整焦距。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可就得小心了。医生建议,近距离看东西30分钟左右,就要抽出至少5分钟的时间,望一望5米开外的事物,养成远眺物体的习惯,这才能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视光学中心负责人 邓晓:我们在看近的东西的时候,人眼其实是在进行睫状肌调节,会出现紧张的调节力,是一直在调节,看远的东西相对来讲就放松了调节,相对来说眼睛就是得了到了一些放松。
此外,医生提醒,不少家长认为眼镜会越戴越厚,近视眼早期戴眼镜,会让孩子度数变深,殊不知,这是错误的认识。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矫正,并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合适的眼镜。
【新闻观察:小眼镜“不可爱” 防控近视重在养成用眼好习惯】
根据教育部的课题研究,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近六成,意思就是每两个人当中至少有一个小眼镜,课题组也提出了对策,要家庭学校联手,您觉得有没有说到点子上?小眼镜如何减少?
小眼镜不可爱,很可怕。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这个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儿童近视是不可逆的,而成人如果高度近视会有很大的概率遗传给下一代。而且我觉得,一切的教育问题,我们都可以说靠家校联动,但是家校怎么联动防控近视,有太多的细节要兼顾,你像厦门很多护眼举措算是超前的,但是厦门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依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之前有个跟踪统计,厦门学生的健康状况主要有:近视、龋齿(蛀牙)、肥胖。其中近视问题也是第一位的。有人说要定期做视力检查。厦门现在很多学校都是一年一检,但是检查完了呢?视力出现略微下降的时候,学校有没有提出什么针对性的爱眼措施呢?还有人说是坐姿问题,但是厦门不少学校不是都换上了可调节课桌椅了吗?只是到底有几个孩子是真的调节到了最合适的高度?有专业人士来指导吗?又有几个孩子能做到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始终保持一尺以上?上课的时候,老师监督了吗?再来是增设led灯,就是要把教室照明改造成手术室无影灯的效果,这个确实有用,但是宿舍做起来了吗?如果办学条件差一些的学校又该怎么办呢?还有日常,我们又有多少作业是必须在手机平台完成的?每个家长的手机里都有一个“安全教育平台”吧,这是需要孩子在上面看视频完成任务的。可能很多家长内心里都觉得为了学习,牺牲一点视力可以接受。但是近视还没有技术可以根治,只能预防和缓解,好习惯比任何产品都有效。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方方面面的细致工作,家长和学校都要多问问自己,好习惯和好分数哪一个更重要?
最近教育部也提出来,要让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0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以上,这个目标现实吗?咱们怎么做?
我觉得把大的目标量化会更容易完成,这个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方案,叫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里面也有很多具体的举措,比如减轻课业负担,多带孩子去户外锻炼,保证睡眠和营养。但就跟我们的很多教改一样,关键还是要改变我们的应试教育指挥棒。眼睛也是身体健康的一部分,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但是,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有多少家庭能保证?厦门今年中考体育从30分变40分了,还不够,你看云南很多地方已经是100分了,体育也是主科。现在体育老师还是时不时会被换课,我们能不能把教育理念变成“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是不是非要等我们把中考变成也要测视力、测体重,大家才能真正重视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