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小学作业不出校门 看起来很美

厦视直播室 2021-02-05 21:19:25

2021-02-05 21:19:25

昨天(4日),“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的话题一下冲上了热搜,这句话出自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围绕2021年工作重点,教育部提出:要将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都纳入管理。其中,在作业管理上,对各学段作业都做了具体要求,并明确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

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教育部指出,这五个管理,看似小事,但都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的烦心事。具体来看:

作业管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共同引导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

睡眠管理是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要监测考核,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按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发育过程中平均睡眠时间标准来考核。

手机管理上,要疏堵结合、对症下药,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

课外读物和教辅管理同样是个大问题,建议以推荐目录为主,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的管理,具体用什么东西由家长去选择,教育部门主要是把好关。

体质方面,教育部表示,健康的体质是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但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体育教育,要作为学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此外,教育部指出,今年将继续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

教育部强调,治理的重点是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治理的原则是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

同时,校内教育教学安排、管理服务要调整、要跟上,切实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种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有调研报告指出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达标】

充足的睡眠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之一,它不仅帮助儿童青少年消除身体疲劳、保证大脑健康发育,还能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组成的课题组,发布了一项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达标。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组成课题组,2020年,在吉林、内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分别选取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高中、初中和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8万余份,对睡眠问题展开专项研究。

按照我国相关政策文件的分学段睡眠标准,小学生日均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日均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小时,高中阶段学生日均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个小时。课题组的调研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达标。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睡眠达标的比例为59.9%、19.6%、2.3%。同一学段内各年级的睡眠时间差异并不显著,但毕业年级的睡眠时间出现了明显的降级,52.6%的小学六年级学生、88.5%的初三学生、98.2%的高三学生睡不足8小时。

课题组分析,教育理念存在误区、校内外课业负担较重和睡眠质量不高是影响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三大主要因素。监测数据显示,不少地区的高中生盲目牺牲睡眠时间追求高成绩的现象很普遍。此外,小学生、初中生作业时间均超标,有44.0%的高中生每天作业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挤占不少睡眠时间。

【新闻观察:小学作业不出校门 看起来很美】

新的一年,教育部将重点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他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也将纳入监测考核。我估计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作业了,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真的能做到吗?您怎么看?

作业不出门,这个提议我感觉家长们都是一个反应,想法虽好但是做不到,谁都怕“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但是学校没作业,家长也会布置,学校不学的,还可以去培训机构拼命补,不还是一样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教育焦虑。我想起最近看的两个新闻,一个是说深圳一小区为提高楼盘价格,自发成立补课队为小区孩子补课,就因为他们学区里有所著名初中因为小区孩子中考一模成绩下滑,小区学位价值下跌了。还有一个就是说招聘企业的“第一学历偏好”,因为求职压力大,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直接就看你的第一学历是否属于“双一流”或者“985”“211”。这两个话题,一个是房价,一个是求职,看似不相关联,但实际上都指向了一个终极目标:考高分,进入好大学。虽然说,我们都清楚人生的价值并非如此狭隘,但谁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目前的条件下,搏出一个好前程?减少孩子的作业是标,在资源有限,在社会、企业甄别人才的标准还未充分实现多元的前提下,单靠一纸文件,凭什么让家长保持淡定,认可“仅仅完成学校作业就好”?我们体谅教育部门的一片苦心,但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要看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让每一个努力的人,在社会的分工与发展中,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并能闪闪发光,这不仅是教育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改变。也许,只有孩子成才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多,才能真正解决家长内心的焦虑,才能真正让“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成为一个好提议。

我们减负已经喊了20年。每次减负,都说要控制作业总量,但似乎效果一直不好,您觉得关键在哪里呢?

我觉得教育折射的是社会,很多行业不是依靠创新、创意,而是教育员工要966,要白加黑,蛋糕没有做大,行业的内耗只会增加工作,而不会增加收入。说回教育,现在最火的就是校外培训,本来应该是正常教育体系之外的一种补充,但是现在发展到近乎全民参与的盛况,这就是教育的“内卷化”,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你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作业只会更多。

其实教育部也看到了,也提出来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教育培训机构。教育部长的原话是,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整顿不新鲜,但是这次明确了,要“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什么意思呢?学生要减负,家长也要减负,整顿是要在根本上减少社会对于培训机构的依赖。既然花钱又受累,为何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往培训机构呢?说到底就是我们的课堂教育“不饱和”,考试评价“超纲”,还有一些家长逼着孩子通过课外培训“抢跑”。所以怎么解决呢?这次的教育工作会其实也提到了,校内教育要跟上,学校里、课堂内教学要到位,幼小衔接要科学,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要真正让孩子、家长都有免于参加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自由”,不能只靠教育领域,更需要全社会的变革,我们不押宝那些证书,而是认可终身学习,教育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新华字典里说,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如果真的是这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出路和发展空间,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减负。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